[心得] 《Mindset》心态致胜

楼主: joyceemi (joyceemi)   2018-02-12 16:04:03
《Mindset》心态致胜
网志版 https://justininvesting.wordpress.com/2018/02/04/mindset/
用一句话来表达《Mindset》这本书所要传达的意涵,就是“成长心态”,也就是相信人
可以发展他们的能力,相信人可以改变与成长。
很多人都会认为,一个人所拥有的性格、能力与天赋都是与生俱来的,例如运动选手、画
家或科学家,他们可能天生上就有着不同的基因,造就他们在独特的领域中独树一格。但
是,科学家发现,人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潜能其实远远高于我们的想像,虽然每个人都有与
生俱来的基因,天生的性格与资质不同,但是经由经验、训练与个人努力,会大幅提高后
天发展。
一个人能否获得某特定领域的专长,不是拥有某种固有能力,而是有目的地的努力。推动
“信念”这项要素所能发挥的影响力,可以改变每个人的心态,是这本书的作者想要传达
最重要的概念,让我们可以发挥自身的潜能,证明在开头最聪明的人,未必会是最后的赢
家。
我们所采纳的观点,将会影响我们的生活方式,决定我们是否可以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那
种人,也决定我是否可以达成我想要做的事。作者将心态分为两种:
定型心态
成长心态
所谓定型心态,是指相信人的素质是无法改变的,因此,若只能拥有固定程度的性格与能
力,我们只好急于一直证明自己,成功时,骄傲的心态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失败时,就好
像代表这辈子都完了一样。但是,事情真的只能这样吗?
具有成长心态的人,基本的信念是只要透过努力、策略和别人的帮助,就可以培养与加强
基本素质,透过努力来改变与成长。具有成长心态的人不会局限自己,他们愿意冒险去迎
接挑战,因为他们并不认为失败是一种贬低自己的行为,反而可以从挫折中了解自己,学
习到更多。
如果今天我们每一个人,关心的只是一时的得失,成功或失败对我们来说都没有任何价值
。我个人认为成功不但是建立在过去失败的基础之上,也是不断在挑战自己过去的成功,
这种自我认同的价值是不需要和别人比较的。
如果我们害怕一件事会失败,在做之前我们可以问自己:“我是为了成功才做这件事,还
是,我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值得努力,所以才做的呢?”答案若是肯定的,即便重新选择,
我还是会这样做,因为既然我们享受的是做这件事的过程,那为什么又要害怕结果不如预
期呢?
关于能力与成就的真相:坚毅力源自于心态
每一位成功的人,都不会说自己是轻松获胜的。也许他们确实拥有天赋,可以用比一般人
更快、更有效的方式达到成功,但是他们绝对不会说自己是天生该赢的人,而是投注了更
多的努力,学习在压力下保持专注,不断的超越自己。
在运动员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不断重复的例子,当世界排名第一的球王,觉得自己已经没
有什么需要超越时会如何?如果网球传奇巨星费神,费德尔以37岁,今年在澳网还夺得第
20个大满贯金杯,如果他在全盛状态之时自满,或面对后面这几年的低潮就放弃,也不会
有这两年令人惊叹的表现。我到现在还时常想起,林书豪曾经有一句广告台词:“我想超
越的,是我自己。”
企业界:心态与领导力
“成长心态”不仅可以应用在个人成就的实现上,也可以运用在在组织与人际关系。微软
现任CEO萨蒂亚.纳德拉就在书里面描述,如何将成长心态带到微软,使之成为一种组织
文化。他说:“我们新的组织文化,可以称之为“成长心态”,如果每个人都能拥有这种
态度、这种心态,认为自己有能力突破任何限制、面对各种挑战、便能让自己成长,也让
公司成长。”想想看,身处在微软这种菁英环绕的公司,让每个人对自己的观点作出反馈
,激荡出不一样的火花,是一件多么令人振奋的事。如果只是因为害怕同事显得比自己聪
明而不愿意将自己的意见公开,又是多么大的损失啊。
另外一种企业的成长心态,则是管理层对于企业未来的长期规划。很多成功的公司认为延
揽最优秀的执行长或高阶主管,就可以让公司维持在顶尖的位置。但是,管理阶层可能因
为过去的成功,害怕在自己任内被砸了招牌,就放弃接受创新、改变与成长的策略,迎合
市场的需求,只着重短期的表现,最后被竞争对手超越,而招致企业的衰败。
人际关系:爱的心态
而在人际关系中,成长心态对于维系我们与朋友、家人或夫妻之间的关系,也有很大的影
响力。很多人觉得在人际关系中,只有合得来与合不来,但是,本来就没有天生绝配,也
没有绝对一方的付出与改变,就可以改善关系的方法。好的关系需要致力于正确的沟通、
坦承,并化解不一致的期望与信念。如果我们都觉得对方应该要了解自己的心思,猜测反
而会让双方陷入无可避免的误会当中,也很有可能就此断送了珍贵的情谊。
最好的方式是透过彼此之间的努力,帮助对方的发展,而不是证明自己的优越。就像参加
读书会等聚会,应该是以一种学习与分享的心态来讨论,而不是为了想要炫耀自己的成就
,把注目的焦点聚焦在自己身上。在人际关系中,我们面对成功的人,应是充满尊重与好
奇心,去了解:“他是怎么办到这一切的。”而面对自己的优势,我们也应该在分享给他
人的同时,获得反馈与建设性的评论,在输出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学习与成长。
投入一件事,让我感到充实与快乐,对我来说才是最重要的。其实我觉得我已经很幸运了
,我所受到的环境压力,远比很多人还要小。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张人生的蓝图,描绘的对
人生的种种期望,路径上最好还标示著达成目标的方法。用有点老套的方式来说,通往成
功的道路上,你需要披荆斩棘,你有可能面对岔路的抉择,有可能受到威胁,受到诱惑,
但是,当你一再的引领自己度过难关而尝到胜利的果实,那滋味绝对比轻松获得来得香甜
可口。
我也拥有过“成长心态”所带来的美好体验,每当你觉得自己已经快要撑不下去时,告诉
自己:“再坚持一点点,就可以跨越那道障碍了,你所面对的,是另外一个层次的体验。
”每天致力于使自己更进步一点,假以时日,面对困难,才会豁然发现原来自己进步那么
多。你会相信自己并不是只有自己想的那么渺小,你可以达到的目标远比你想的还要大。
看完这本书,又回想到之前猎豹CEO傅盛写的认知三部曲,这几篇文章对我来说都有很大
的帮助。其中的第一部曲的标题是《成长就是认知升级》,内容充分表达了这本书的概念
。文章内把一个人的认知状态分成四个境界:
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我们以为我们所知的就是全部。
知道自己不知道:可以定义出问题所在并去追寻答案。
知道自己知道:把握自己的认知,还能分出差距。
不知道自己知道:这是最高的境界,也就是当你遇到问题,即便不知道要怎么解决,可是
以经验或灵感做出的决策成功率还是比较高。认知在潜移默化中已经形成一种能力,而这
种能力是需要在长期之下累积而成。
我们在很多领域都还处在于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与知道自己不知道的状态,若是持有定型
心态的思维,我们就会永远处在第一个阶段里,很容易用狭隘的眼光去批评别人。但是若
我们拥有成长思维,我们可以把问题可以当做为是一个目标,寻找答案的过程就是通往目
标的路径,而我们需要有足够的判断力去分辨哪一条道路是通往真理。
判断力的本质,就是认知,这是一种是通过不断输入大量的信息,与反复的思维模式训练
,克服自傲与自卑心态,持续的自我挑战与不断扩展。有了认知之后,我们才可以了解到
自己知道什么,若有不足,就向比我们更有认知的高手学习,日积月累之后,也许就可以
达到最高境界了,为什么是也许,而不是必然呢?因为我们会保持一种“假设自己无知”
的“自我否定”的心态,学会逆向思考,对任何事都抱持着一种怀疑的态度,才会继续追
求认知的升级。
我最近也看到一篇文章,在讨论“提升自我,会让人感觉更糟?”的问题。每个人都立志
成为更好的的自己,精心打造计画,却在实践的过程中感受到自我怀疑与挫折感。为了追
求完美的状态,反而招致过大的压力,人生与生活也没有因此变得更美好。
当一个人无法接受自己的能力是有限的,便会感到极端沮丧,这种想法反而会转换为一种
极端的反应,质疑追求成长的想法,埋怨社会的价值观逼迫人们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或是
干脆什么都不做了。但是我觉得这种想法的来源,是因为“太急了”。
我们接受太多社群媒体的片段讯息,让我们觉得很多事物好像都可以很轻松地获得,很多
人公开自己的资产与成就,一张照片胜过千言万语,背后隐含的努力与时间却被忽略。或
者更严重的是,这些现象是被刻意营造出来,吸引一般人落入达到成功可以有捷径陷阱,
如果欠缺成长心态,觉得自己一定比他人聪明,不想接受失败,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就
很有可能被影响以至于陷入痛苦。
子曰:“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提升自我,是一条
漫长的人生旅程。读完这本书,我们可以了解,“敞开自我,拥抱成长”,才是改变的不
二法门:
思考我的目标是什么?思考我可以做什么,使自己保持在达成目标的路上。
制定一份生动,具体的成长导向计划。(而不是一份不切实际的理想)
遭遇挫折后,探索挫折的意义,以及应对的办法。
改变的过程,只有细细品味才能体会。但是在这段人生旅程结束时,我们可以对自己说:
“我此生以充分探索过我自己。”保持信念:成功是延伸自我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保持
愉悦的心情,不断学习新东西与发展自己。
作者: hwider (海里的星辰)   2018-02-12 16:19:00
谢谢分享
作者: preattyall (天命不欺,岂遂殆哉)   2018-02-12 17:27:00
作者: bermice (Howard)   2018-02-12 18:11:00
作者: centerwhite (white)   2018-02-12 18:43:00
正在看 推~
作者: hhabq   2018-02-12 19:23:00
推~谢谢分享
作者: zeSil (Ryhpezlis)   2018-02-12 23:52:00
作者: B116242 (关机后充电)   2018-02-13 19:46:00
谢谢分享
作者: blueskys720 (哈囉!)   2018-02-14 20:16:00
好像有te d
作者: viinexus   2018-02-19 02:20:00
推~
作者: washrice12 (洗米)   2018-02-22 00:51: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