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阅读心得

楼主: jah33k (土啵啵)   2018-01-04 20:58:20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 阅读心得
作者: 克雷顿.克里斯汀生, 詹姆斯.欧沃斯, 凯伦.狄伦
~~现实妥协的侵蚀,人生如何寻求平衡点~~
无意回顾人生历程,却惊醒自己虽然看似在正轨上,却离自己的内心愈来愈远,更害怕的是说不出这空虚的意义。
你要如何衡量你的人生的作者克里斯汀生在书中提出了重要的人生三问,值得一再反刍:
贯 如何才能乐在工作?
贯 如何才能拥有圆满的人生?
贯 做选择时,如何秉持诚正的原则?
很喜欢这本书的原因是因为作者克里斯汀生讨论人生议题时套用了许多企业管理理论,言之有物,不流于心灵鸡汤。思考人生议题与做人生规划常让人有飘飘然的迷惘,但如果能善用好的理论嵌入人生的脉络中,辅助我们分类、解释各种情况,深入探讨因果机制进而预测未来,不拘限于经验的迷思,萃取脚踏实地的扎实感。
一、 谁夺取我们的工作快乐?
书中提出为何人们可能对自己的工作又爱又恨,这也曾是我思考过的问题,透过书中贺兹伯格双因素理论:保健因素(薪资、工作环境)与动机因素(得到认可、自我成长)解除了我心中对这问题的疑惑,因为在人们心中,满意跟不满意是可以分开独立的,作者的精辟解释为:对工作不满意的反面不是对工作满意,只是对这份工作的厌恶感消失了。也解释了曾有段日子,内心声音的挣扎,面对还算稳定工作却有不满意的感受,责骂自己不惜福的同时又觉得少了点什么。
因此,我们需要在工作选择上学习的是,在保健因素与动机因素寻求平衡点,金钱并不是万物痛苦的根源。如果我们能够想通这一点,我们才能够踏实做出生涯计划,以避免不断的追寻金钱与头衔的幻影。
如何做出生涯计划与适应变化,作者提出了生涯策略根据两种不同因素:审慎策略与应急策略。我个人满认同此论点,人生本具有不可预期性,特别是在这资讯爆炸的年代,所以人们总是在按照原订计画走或弹性变化中挣扎犹豫不决,但如果体认到每个人的生命旅程本就有所不同,就可理解没有一种策略本来就比较好,作者提出了准则让我们去判断思考:若你志向明确,目前工作已满足保健与动机因素,可依照审慎计画去执行,但若工作还没有满足此两因素,要懂得采取应急策略,因为成功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点是我们愿不愿意试错
寻觅自己的人生职业,为自己冒险。
二、边际思考的陷阱,不行动的代价更大
这本书我最爱的论点就是边际思考的陷阱,突破我对事物思考的框架。边际思考陷阱意思为:只看见投资必须投入的资金,看不见不投资要付出的代价。简而言之,不做的成本。出社会后的我,几乎没意识到自己渐渐被工作绑架,上班与下班是不变的固定模式,常用世俗的成功标准当作快乐的量尺,面对学生辅导时却能量匮乏,感受到瓶颈,卡住不对劲,因为人无法给予自己没有的东西,而我也无法面对下班与自我相处的空虚,忽视发展自己最纯粹的开心。呆板地认为反正学跳舞、阅读写作、做志工等这种事情又没有利益,借口总是下班只想躺着休息。但或许是被自己逼到ꐊ@个窘境,不得不直视自己的内心,边际思考的观点促使我理解到,省下的那些金钱与时间,只是掩埋我的生命在黑暗期,不行动的代价是失去我自己。
公司盖新厂房需要付出前期成本,才能有利发展,但却觉得新计划太昂贵,而停滞脚步,毁灭各种未来的可能性与失去竞争力。个人培养能力与认识自我,需要投注时间、人力与金钱,才可以真实自我实现与面对未来不可预期性,待在舒适圈,可以不负起成长的责任,可以怪罪命运的捉弄,却忘却赌注是自己的人生。渐渐地,等意识觉醒时,面临痛苦结果,因为时光无法倒流。
三、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人生的投资有先后顺序
阿德勒的名言:人类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际关系。欣赏作者在书中花了很大的篇幅强调人际关系的重要,如书中所提,工作虽然可以带给我们成就感,但只有圆满的人际关系能带我们长久的快乐。我也常跟学生强调,生涯规画不只是单纯选科系、找工作,应该定义为人生规画,把你重视的人际关系也放进去。
我们都了解人生需要投资的重要性,却不了解人生的投资有先后顺序。用工作表现当作人生成功标准量尺,就等同于把工作与自我认同画上等号,是一件危险的事情。
作者提出,把自己看成一家公司,检视资源、流程和优先级是评估自我的好方法。优先级的基础根源为价值观,了解自我价值观才不会掉入事物表面讨论枝微末节。但资源顺序分配的困境在于,追求卓越与美好的人生,却把资源分配在短期可看见的事物(短视近利),例如想要和谐有爱的家庭,却只提供物质需求给伴侣与孩子,渴望有知心好友陪伴,却沉溺在社群软件的好友数与点阅率。如果真心爱一个人、在乎一个人,我们不能总是要求对方体谅我们忙于工作里。存在主义曾描述:人生是一连串的选择组合,没有选择的时候我们感到愤慨,有了选择时却感到焦虑。的确,
我们常面临家人、工作、伴侣等多重压力,每件事、每个人都需要处理,但我们需要意识到做资源分配抉择时去符应内心优先级的重要性。
检核自己人生目标与资源分配模式差异,就可了解造成我们生活不快乐的原因。当下就可知足,此刻就可幸福,如果我们想变某种人却没有用心努力,不就代表着辜负自己,更何况谈及圆满的人生。
四、人生目的三部曲:画像、投入、量尺
每个人都是一首诗,一首歌,静下心来琢磨人生画像,沉浸投入并时时对照内心的量尺。
第一部曲:你想变成什么样的人
勇敢地拿出一张纸描绘自己理想人生画像,这是一个思考过程,也是个追寻旅程。若感受到自己的描绘画像不对,应勇于修改自我画像,因为生涯策略是由审慎与应急所组合,有弹性才有人生宽度。如同《徬徨少年时》德米安母亲的教诲:
人们必须找到自己的梦,这样一来,这条路就会变得轻松许多。不过,没有一个梦可以永远持续,每个梦都会被新的梦取代,我们不可以想要紧抓任何一个梦。
第二部曲:发心投入
资源有限,需要智慧分配。描画出人生的图像,目标像是灯塔般给予我们指引,但若没有出走探索一番,就是把自己困在象牙塔。作者为了坚持信仰,排除生活其它因素的干预,每日定时祷告思索信仰的问题,努力成为自己想要的人,也是上帝要他成为的人。
第三部曲:正确的量尺
作者在寻觅多年后,了解自己人生最重要的量尺只有一个:我可以帮助多少人。对目前的我来说则是:倾听内心的声音,相信自己的直觉,如同天使卡拉贵尔告诉我:注意你身体与情绪上重复出现的感觉,它们显示神圣的指引。斜杆青年作者Susan Kuang也曾提过:追求优秀,成功随缘。摆脱外在的束缚,就能感受到内心力量的强大。
衡量人生不易,但一旦出发了就能感受到内心滋长的坚定,我相信复杂的人生没有尽头,追求过就是答案。
作者: hsiflow (hsiflow)   2018-01-05 06:39:00
一直很想看这本!谢谢分享!
作者: uchuang (雨过天晴)   2018-01-05 08:02:00
这本好看
作者: lionadon (inside out)   2018-01-05 08:50:00
推~
作者: gladopo (glad)   2018-01-05 10:14:00
这本好书大推
作者: viaggiatore (▁音)   2018-01-05 13:07:00
有说出我没注意到的部分,我也看过这本书所以推一个
作者: cue (感恩)   2018-01-05 21:51:00
我也很爱这本书,我得到最大的启示是不要犯罪,1次都不要有
作者: madmed (anonymous)   2018-01-06 12:28:00
以前修过某堂通识课 就是要写这本书的心得XD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