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韩商也两年多了,有时会去韩国出差
看了这本对照去韩国公司出差时,感觉有些还满实在的
以下是一些书的读后心得
图文版本请往这:http://kevinmoleaf.weebly.com/journaling/4805272
---
媒体和旅游写手外的韩国,撇开刻板去了解大韩民国
几年之前哈韩风潮席卷全台,再受到流行文化和媒体渲染,让当时台湾一窝蜂的吹起韩式
风潮,也凭著那些年的风气,来了解过往的韩国印象。韩国人发明?赛事小动作频传?整
形风气和泡菜韩剧、网络游戏高额补助?当我们讨论起韩国时,总是不免提到这些东西,
但真正的韩国社会是什么?真如媒体和网上灌输给我们的样貌相同吗?韩国首尔大学博士
班研究生陈庆德,将用《再写韩国》以一个现代青年在韩十年,用社会现象学与经验、文
化历史等角度,透过当代流行娱乐和餐饮小吃,还让读者以较轻松且不随便的角度来解释
韩国这个国家真正的社会风貌,而不是旅游达人的吃吃喝喝逛杂货;欧巴艺人好吸睛的表
面报导。
想了解一个国家往往还是需要契机,例如当它出现在你的认知当中,并实际对你的生活产
生影响,不管是工作需要;兴趣使然,当你真想要去了解一个国家时,不需要媒体对你渲
染,你就自己主动去理解这国家。就像是动漫画迷为何往往了解日本?绝大部分都非新闻
媒体所论的媚日,而是如果不去了解日本,在理解一部日式动漫作品,往往会有瑕疵。像
是日式吐槽和双关语笑话,这不止日本在世界各处都一样,因为喜爱某样该国的事物而了
解了这国家,这就迷的文化。
虽与本书的作者不同未身处韩国,但于韩国知名游戏大厂上班,四周许多韩国华侨同事的
工作环境,才让我开始想了解韩国这个国度,也在一、两次短暂出差韩国,才真正感受到
国家职场差异。而在韩国读博士,贴近韩国在块土地和人群的博士候选人陈庆德所撰写的
《再写韩国-台湾青年的第一手观察》是汇集他自身网络社群发表的专栏文章而成的书籍
,书里面并不使用传统的论文术语,反而用较为亲切的杂谈文体,让人可以透过文章简单
的对韩国文情略知一二。
这本书主要架构于韩国的“被害意识”的根源性去探讨。在文中陈庆德不只一次指出韩国
人被害意识的发达,更认为这是一种因为历史而建构起韩国人的意识形态。从韩国不断的
被灭亡、依附、殖民等历史影响了韩国人的各种心理,如竞争心理不是第一就是没有、过
度在意他人眼光的自卑弱者心态,和不时的敌视却又依附侵略者的矛盾心理。很有趣的是
韩国的意识某方面与长期被殖民的台湾更加激烈化,两者的“被害意识”虽雷统但有略有
差异之处。
书本以几个方面来叙述韩国:“饮食”、“影视”、“经济”。饮食的叙述有韩国为何有
那么多咖啡厅,不生产香蕉名产却是香蕉牛奶?为什么是全世界最爱吃方便面的民族?让读
者了解韩国人的生活型态和历史缘缘,如因为让自己可以快速工作而慎取过量的咖啡因显
像在韩国咖啡厅的分布,因为没有香蕉,香蕉昂贵稀有而香蕉牛奶成为了“高级又营养”
的饮品代表,方便面可以快速的补充饥饿,而同时也展现出韩国受日本文化影响的代表性。
而书中也提到许多外销至韩国一炮而红的台湾产品,如三点一刻的奶茶包,和古早味蛋糕
,甚至珍珠奶茶,去叙述这些产品如何红于韩国而又为什么受到韩国接受和喜爱,反思台
湾的饮食和自我的被害情结和韩国的牵连。叙述影视的部分,陈庆德举了电视剧《鬼怪》
和电影《哭声》等,来叙述韩国忧心自己的传统文化消逝,和全盘日化与仇日情结的被害
效应。在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叙述在《鬼怪》的单元里提到,全盘韩化与文化再创造的
运用性。
韩国《鬼怪》偶像剧中的鬼怪印象并非传统印象,而是再创造的韩国传统印象,他的故事
与一些日本或是中国的故事大同小异,但抽换了人物和鬼怪成了韩国印象与记忆性的东西
,而创造出全新的韩国鬼怪。而我们也可以曾书里对于韩国电影《哭声》的叙述中发现,
韩国人对于日本的仇恨感,在某方面也是一种被害意识集中出口,如同两边的文化类似却
又不同,韩国无法认同自我许多意识已与日本同化,积极的排除而重新塑造新的韩国文化
内涵,展现出韩国在地性。
就某方面很有意思,台湾与韩国两者都有面临在地文化保存的问题,差别在于韩国包装好
自我的文化,全盘创造出新韩国风情,台湾却不在乎包装而差上韩国一截,但台湾比起已
过度包装的韩国外销文化,反而包有自我文化风情而非加工后的面貌,缺点于在国际上与
积极程度。这也可以看出两国类似但却不同之处。但在许多时候,年轻一代不分国家,所
看到的问题可能是同样的,在薪资的章节中,就有提到韩国的月薪“八十八万元时代(台
币二万五)。”
从八十八万元时代,到如今韩国踏入社会新鲜人三抛、五抛、七抛、全抛时代,从“恋爱
、结婚、生子”到“交友、买房”最后“梦想、希望”所有都被抛弃,这也是韩国年轻族
群的缩影,自嘲全然无自我的价值时代,如同日本的社畜文化、台湾的22K劳动时数过长
,都可以察觉不管小岛、中岛或半岛,在这东亚的社会和年轻人对于自我价值的失落,都
有着不谋而合的观感。韩国的困境不只反应在劳资上,也反应在观光和土地之中。
书中以济州岛目前观光困境和历史渊源来叙述,更从“四三事件”可以看出这历史事件与
韩国人“被害意识”的沉重性还有矛盾,“四三事件”简单的说是一种如同日本冲绳与美
军的敌意,加上如同台湾二二八的韩国惨案,也激起韩国被害指控的矛盾,是韩国政府?
美军或是日本遗毒?直今也说不清,而讽刺的是济州岛一直以来被美军窥视为中国北韩的
战略地位,却被中国人收购大量的土地建设度假中心,甚至反对美军进驻济州岛最大的支
持者竟是日本冲绳岛民。
故以“被害意识”为主题而撰写的专栏集结书籍《再写韩国-台湾青年的第一手观察》,
无端点出了韩过内部受到历史脉络的沿革性,也点出当今韩国受到这种集体被害意识思维
,转化在文化和商业,甚至生活之中。看看韩国反观台湾本土对于不断遭受殖民,甚至受
于日中情结大量牵连下的“台湾”与“中华民国”两者主体认知上矛盾的“被害意识”心
理又是如何?韩国让世界看见新面貌的同时,台湾不也如此高举“台湾NO.1”的旗子?
韩国社会的现实,如同台湾借镜。无法否认文化一直就非单向传播,而是一种相互引响的
综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