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zkow (逍遥山水忆秋年)
2017-10-11 12:55:43她因父丧沉潜8年 开出人气独立书店“浮光”
2017-10-11 11:09联合报 记者何定照╱即时报导
曾是“打铁街”的台北市赤峰街,近月一处巷内2楼亮起一个小小的招牌“浮光”,成为
这新兴街区最富盛名的独立书店。许多读者慕名它改造自70年老屋,不知店长陈正菁在孵
出这书店前,沉潜8年岁月。
陈正菁中学时就爱艺术人文,当陆军上校的爸爸却一心盼她未来考公务员。一身反骨的陈
正菁,一心与爸爸唱反调,“爸爸越希望我稳定,我越要念人文艺术”,东吴大学中文系
毕业后,跑去美国爱荷华大学念艺术硕士,回台历任英文汉声出版艺术丛书执行编辑、大
学及社大艺术讲师,还写电影文章、拍纪录片。
陈正菁自承,藉著这些爸爸眼中漂泊不定的工作,她拚命与爸爸对抗,父女关系也一直剑
拔弩张。然而8年前,爸爸忽然辞世,陈正菁虽早有感知,却自此崩溃:“我这才发现,
过去我做的各种选择,都是为了反抗爸爸,如今爸爸走了,我顿失重心。”
陷入人生低潮的陈正菁辞去正职,断绝社交,展开单纯看书、思考、照顾妈妈的岁月。经
过漫长沉潜期,她终于走出幽谷,开始学一直很有兴趣的手冲咖啡和烘焙,也拿到职业证
照,渐渐想起多年前怀的“开书店”大梦。
去年她和老友在赤峰街区重逢,她异想天开说想在这区开店,没想到正好有老屋释出,朋
友干脆买下,和陈正菁在社大教的设计师学生一起装修。10个月后,原如废墟的老屋重放
光彩,原结构、阁楼、洗石子地板与门窗花都保留,还开了天窗让自然光洒入。雅致环境
、人文书籍、咖啡与讲座吸引众多读者造访,连台北市政府都主动请他们报名老屋新生大
赛。
“我现在这一切,都是水到渠成。”陈正菁说,过去她一直想跟父亲对抗,顾了艺术,却
没顾到内心。如今这书店集合她最爱的人文艺术、思考、教学与咖啡,疗愈了她自己,也
盼能疗愈读者,“我希望成为书籍与读者间的灵媒,书店则是灵魂疗愈所,让读者难以启
齿的过往创伤,都在此被疗愈。”
https://udn.com/news/story/7270/2750041
作者:
hsiflow (hsiflow)
2017-10-11 16:13:00又有书店可去 推推
作者:
Cideo (密码锁)
2017-10-11 16:30:00请问书店多为什么类的书籍呢?
有钱人的小孩才有任性的权利不当公务员 就出国读书 感觉一点也不励志因为有钱才能不工作 在家“沉潜”思考 然后突然间就开店 还有媒体塑造形象…… 这种业配文就免了吧 有种“何不食肉糜”的感觉
作者:
swimbert (书柜永远不够放)
2017-10-12 14:19:00楼上说得不错。但在批评上,我还是倾向保留些,除非真的很熟悉这个人。毕竟新闻在有限文字之内只能是简单的,单一面向的叙述。少了过程之细节,可能发生误解
作者:
MrXD (Mr.XD)
2017-10-12 15:56:00人生难得的好友 幸运的是他走出了 祝福~~
我并没有否定店主的故事,只是觉得记者的文章很失败。感觉得出来记者想塑造店主悲苦的形象,但是抽丝剥茧会发现,店主过得还不错。不认同父母的安排,就出国唸书,李安也是这样,我想大家都知道李安的家境很好,才能这样搞。请问谁的父母不会过世?有钱人“沉潜”数年不工作,之后开店;穷人眼泪擦擦,冲出去打卡上班,哪有时间怀忧丧志。再次重申我对店主一点意见也没有,只是不喜欢这样的文章。因为事实上店主的人生已经比绝大多数的人过得爽多了,记者还要诉诸悲情,反而令人反感。应该直接从缅怀父亲开始写,反而容易得到共鸣,至于在家“沉潜”就不要写了啦。免费教记者这么多,不客气啦XDDD
作者: Jo (端盘子的人生) 2017-10-13 04:28:00
推文突破盲肠
作者:
tinmar (tinmar)
2017-10-13 14:16:00励不励志 要看你如何定义励志的刻板印象之一就是从贫穷脱困 人生变美好从这角度切入中上阶级的"悲情"故事 自然会让人觉得不励志然后在这"大觉醒"时代更会人想"酸"这类有钱人的"励志"故事我是不会想从阶级角度看待事情所以这篇新闻就是中规中矩而已 没什么争议
作者:
tokyo730714 (....................)
2017-10-13 17:24:00我沉潜一个月辞职在家我妈就要我滚出去找工作了
作者: higashino19 (东野) 2017-10-13 17:41:00
还蛮想去看看的
不是标榜励志才会叫励志文的,励志味那么重,明显塑造
又不是那种赔钱后跟妈妈借了几百万努力成为股市达人这类明显强调励志成功的瞎文
所以这篇报导的“励志”点在哪里?走出丧父伤痛?我和tinmar看法相同。这新闻中规中矩,并无特别强调处
其实幸福感也是比出来的,悲剧也可以是相对的,在某些人眼中这样就足够诉诸悲情,不过以我的成长背景来看,是有些first world worry
作者:
Tbeck (美联MLS)
2017-10-14 20:38:00同意sci大大说的:“有钱人的小孩才有任性的权利……………”
作者:
hkcdc (不要阿大哥)
2017-10-18 17:24:00跟胜文一样励志
作者:
takumixnobu (Mediterranean Homesick)
2017-10-18 22:33:00显然就是很多人看不懂swimbert说的嘛每个人有自己的脉络, 痛苦没有同一种基准能比较在当代八卦化、塑造样板故事的主流新闻框架下,你的却可以质疑"新闻"本身和意图,但要画清楚不是批判内容和当事者。说不定他身上有更多不能(愿)说出来的病痛苦难你又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