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fatisuya.pixnet.net/blog/post/44438188
本书是北京商务的《古典文明译丛》所收录的一本,由最著名的英国古典学家M.I.芬利
(M.I.Finley)将自己的讲座文章改编而成的小品,内容主要讲述民主制在古代(希腊)与现
代的一些异同。这不是他的作品第一次引进,之前同出版社就译介过《古代世界的政治》
(我曾撰写过心得),此外,他们还有着手更加经典及富影响力的《古代经济》,相信也将
问世。
芬利在这本《古代民主与现代民主》中,并非想要单纯做教科书式的对比,人类文明的每
个时期实施的任何举措都有其背后脉络,随意的模仿只会落的橘逾淮为枳,审慎的探究精
神才是我们的目标。作者选择希腊做为主要讨论对象,并非是说民主仅只雅典一家,但我
们都知道真正影响后世最深的却是这个城邦。
首先必须了解的是,在古代,是不存在现代意义上的“国家”,我们看待城邦,或许可以
理解成一个“共同体”,亚里士多德就在他的《政治学》中主张城邦不能过大,否则将没
有任何人能够治理。当然,今天我们是无法想像这样的事情,那是因为我们已经发展出官
僚体系等“利维坦”,但当初罗马共和扩张成庞大的地中海帝国时,就曾面临过如斯困境
。
一个“狭小”的城邦中,其政治最大的特色当然是那种切身相关性,还有人与人之间的接
近程度。今天,我们在一个偏远的乡下村落,还能感受到那种居民彼此互相都有熟悉的亲
近。在雅典,虽说公民也有一两千人以上,但跟我们今天相比总是“少”很多。彼此议事
总是比较“靠近”,很多人说不定还是彼此熟识。这种情况下,基本上人们不需要像现代
那样透过政党来表达自己的观点,虽说他们也有派系,但那意义不同,那比较像是临时拼
凑起来的相同政见的集合体。而领袖对自己的支持者的号召也更加直接,我们可以想像如
伯里克利这样的政治家在广场慷慨激昂的演说,当然,也可能发生被群众质疑,不论如何
,他们想要取得权力跟巩固权力所面对的挑战都比今天强大的多了。一个支持度跌到谷底
的总统,在没有宪政规定的罢免下仍可以老著脸皮不挂冠求去,但被唾弃的雅典领袖随时
都会被陶片放逐。这是一种审查机制,领袖必须时刻将自己跟民众的利益达成一致,才能
长久统治。
今天我们谈到国家利益,如果有个党派,或者集团等组织宣称:“我们的利益就是国家的
利益。”想来正常成熟意识的人都会嗤之以鼻。因为大部分时间谈论到这个主题都会觉得
有点空泛,那是因为往往都不够切身。那么到底什么是国家利益?每件公共事务都有优缺
点,也必然涉及利益冲突,要怎样达成共识,是需要经过不断的磋商。在实施代议制的情
况底下,人民必然是需要有人为其代言,但是,政客真的完全维护了其选民的利益了吗?
现实上,共识往往建立在彼此妥协,但互相不满之上,有时候甚至是“共识的代价乃是由
被排除在共识之外的人付出的。”总之,由于难以面面俱到,有时候人民总会觉得被出卖
之感,由此造成对政治的冷漠。在雅典,利益是也跟派系挂在一起,彼此形成一种争夺,
由于是直接民主,多少是比较息息相关。比如说,当时雅典能够实施更加广泛跟稳定的民
主,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帝国,其收入让政府能够发放津贴让不是那么富裕的公民也能参
与公共事务,这是其他同样实施民主制的城邦学不来的。这对雅典公民来说就是一种国家
利益的具体化,可以想像他们愿意参加跟斯巴达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是出自于守护这种既得
。但我们也看到雅典做出西西里远征这种悲惨的冒险军事决定,虽然有些结果论,而这也
是出自于亚西比德等人的煽动,这边我们要了解的是,雅典制度中也规定,任何人提出危
害国家利益的议案,哪怕被公民大会通过,也能被追究责任,这种机制象征著城邦并非没
有意识到其危险性。只是有时候历史现实并不如想像中那样美好。不论古代或者是现代,
共识决有时候是有盲点,当然也存在反对者,毕竟利益之间是会互相冲突,有时难以协调
,当他们的要求无法被满足时,极端的可能会采取措施破坏,甚至放弃民主程序,造成动
荡,说来讽刺,如果只是单纯的退出并形成一种政治冷漠或许还比较好。
此外,国家利益是否被正确的估量,也是一个问题。举个例子来说,二战前,日本军方总
是举著爱国主义旗号为所欲为,煽动民意强行绑架全国遂行其野心以维护“帝国之利益”
。这种危险性在我们今天看来是显而易见,可想像当时的人们是否真具有冷静的眼光去思
考,就值得探讨。18世纪英国作家约翰逊(Samuel Johnson)曾经说过:“爱国是恶棍最
后的避难所”(Patriotism Is The Last Refugee of The Scoundrel),怎么样有效的
避免,可能还是需要一些手段跟机制。
今天,我们对于自由的定义是“以不伤害他人为前题,对自己有绝对的自主权”。但是这
个大前题要怎么去确认范围,而国家跟社会能对此做出怎样的保障,则是学者聚讼的焦点
。但我们谈论的这些原则,雅典人却是难以理解,对他们来说,共同体的利益是大家要一
同维护的,他们并不会立法规范什么,而是让观念去约束。而在政治上来说,则有之前提
到的陶片放逐跟提案责任来监督。实际上古代不可能做到今日的那种审查机制,对于公民
权利来说,侵犯程度比较小,总之,是不一样的概念。对雅典民主来说,最被诟病的当然
是处死苏格拉底,但当时这个城邦的民主已经在走下坡,且其实是可以选择流放只是没被
接受,其实这是个案。
当然,在柏拉图等智识分子眼中,是相当敌视将权力交付给这些“乌合之众”,对他们来
说,由菁英来统治才是符合理想的政治体制。这并不代表他们就是支持寡头独裁,只是这
是一种自相矛盾,跟难以实现的乌托邦。其实也不需要全然如此悲观,期望将自由赋予某
些英雄人物来守护,是一种自我阉割的想像,真正要达成民主,还是要依靠确实的教育才
是正途,这是芬利在书中再三强调的。今天很多民主国家都运作不良,或许在“民智未开
”的情况下贸然实施确实是一种风险,这么说来,孙文当年的“军政、训政、宪政”三阶
论是有其道理。但是我也不接受有野心家或政党以此借口来把持政权。
芬利这本小书篇幅不长,也不难读,不过有时候不知道是被作者东拉西扯弄得晕头转向,
还是翻译的问题,会忽然整个完全失去方向。总之,大致上来说,还是可以读出作者的观
点。个人觉得虽然这只是小品之作,尚不算其代表,但对此主题有兴趣的可看看其论点跟
比较的方式,相信会有所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