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死亡的重量──《心中的天秤》试读心得

楼主: mingjer (李肯特)   2016-06-06 14:25:15
        死亡的重量──《心中的天秤》试读心得
网志版:
http://blog.xuite.net/mingerkant/wretch/419944947
     “被害人‧遗族缓刑观察制度”,是日本政府为了照顾到
     被害人或遗族的心情,所创立的一种制度。即使法官因为
     加害人在情有可原的情况下,得以被判处缓刑,被害人/
     遗族自身仍得以申请此观察制度,了解加害人两年来是否
     有反省、悔过之心,再决定是否要撤销加害人缓刑,使其
     入狱服刑。
     作者借由大学讲师井川敬治之口,在法律系学生面前讲述
     已经实施三十八年的“被害人‧遗族缓刑观察制度”的经
     纬,同时也分享自己刚成为观察员之始,与资深前辈“牛
     皮”岩崎进一同进行的几个观察纪录。
     本书所谈论到的议题很有意思,加害人在获判缓刑之后,
     是否真能有所改过?而改过与否的衡量准则,却是由被害
     人及其遗族来做评估。那么,当遇上可能是含冤的状况呢
     ?或者当加害人看似很努力在过日子时,到底是毫无悔过
     之意,还是一种奋发向上之举?
     桂望实的《手中的天秤》,没有太过波涛汹涌的算计或冒
     险,也没有过于残酷的事件与犯行,所揭露的,是一则则
     细腻又复杂的人性纠葛,以及一个个企欲寻找存在意义与
     生命目标的家庭或个体。
     生命的价值会不会因为其年纪、心智状态、职业与对社会
     的贡献度、社经地位等有所不同?
     井川在大学讲课时,提到六个案例,有意外死亡的、疑似
     协助自杀的、事故而死的、家暴受害者、照护问题等六个
     不同面向的案例,而因此受到波折的,却是其中十二个家
     庭。
     ‘原来申请被害人‧遗族缓刑观察制度,是为了将加害人
     掌握在自己手上,即使因此造成了自己更大的痛苦。’人
     很难明白的是,仇恨固然给予自己走下去的动力,却也难
     以发现自己持续往前走的路程,竟与原先目标有着很大的
     偏离。于是每往前一步,感觉有所迈进,殊不知正因如此
     更加深仇恨对自己所造成的影响与操弄。
     “考中学!想得真美啊。家教?小玄没办法参加考试,为
     什么他儿子还活着,还可以参加升学考试?……我每次都
     在想,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他们家越来越幸福,你们来告
     诉我这一切。请你们把我们这种像地狱般的生活也告诉他
     们,不要半年一次,而是每天,每天都要让他们知道我们
     过得多么痛苦。”因此加害人得活在近似禁欲、放弃每个
     可以让人生更好的选择,时时内在自责,即使当初的事件
     并无太大的征兆?而且加害人也并非蓄意而为、甚至没有
     任何伤害之举?同样的,加害人的每个家人,是否也因此
     同时失去了获得幸福的权利?
     新手井川不解,何以遗族无法体察到加害人悔悟的心?然
     而老手牛皮却告诉井川“憎恨也可以成为生存的动力,只
     要还在憎恨,问题通常就不大。可以憎恨啊,因为她失去
     了宝贝儿子,只要憎恨、憎恨、再憎恨就好。”即使路走
     偏了,仍然在继续前进著,有朝一日也许会找到生命中其
     他可作为驱使的动力,然后憎恨的任务到此终结。
     “被害者‧遗族缓刑观察制度”是个虚拟的法律,作者桂
     望实却让我们看到,有家人因受害而死,可能是个很大的
     创伤,而这创伤是外人难以理解的,即使意外事件的加害
     人并无伤害之意,同时也是个认真有为的人,亦然。感同
     身受是更让人受不了的安慰,这种仿佛站在自己身边的劝
     慰,往往也是不了解失去重要他人的心痛有多伤。
     “虽然同样杀死了一条人命,但犯了一次错,就必须用一
     辈子赔偿吗?”
     生命就是这么一个复杂且难解的议题,每个人用来衡量轻
     重的砝码或有不同,但却都可以看到其对生命的在意,若
     我们能理解到这一点,也许这世界上的遗憾就能少了一些。
     或许,要活得自在,牛皮的心念也是种选择,‘面对不喜
     欢的现实,要坚决拒绝接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