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少年台湾史 触发不同的当下

楼主: ntddt (灭顶,降公投罢免门槛)   2016-06-05 23:19:00
好读版: http://wp.me/p18shx-64
少年台湾史:
http://www.peoplenews.tw/news/bd0c07cc-88c0-4542-8b75-997e7d885095
对历史的认知停留在高中死记无聊的年份与皇帝称号?
出社会后感兴趣的历史唯有瑯琊榜、甄环传?
觉得当下自由与人权是理所当然的天赋?
在台湾”被自动”长大的我们常这么想着‧‧‧
读完”少年台湾史”后觉得脸十分肿胀。
本书以近人笔触来述说台湾历史,不只针对青少年,对成年人也是无负担又寓教于乐的读
物。一开场是人类演化史带进台湾的人种,语言与文化,以时间轴方式推进到现代,呈现
我以往不曾注意到的台湾与世界人类史的定位,原来古早前台湾就已经跟世界接轨,甚至
很多其他国家的文化脉络是出自台湾。随故事时间点离现在愈来愈近,读起来也愈加有起
劲。
原来,直到荷兰人出现前,台湾其实并没有国家的概念,岛国上居民各群落各自发展。接
著是无缝的殖民接力,荷兰、明郑、大清、日本、中华民国政府等,真正往正常国家发展
恐怕是80后了。
与许多被殖民国家不同的是,像韩国、印度、菲律宾等本来就是个主权国家经过被殖民后
再独立,而台湾算是第一次主权独立,面对的族群认同与土地归属感问题较为强烈,主权
独立的火苗在每一次殖民期间冲撞中慢慢燃起。
本书以时间轴循序推进,也可以从几个纵切面角度来看。
< 殖民文化的滥觞 >
长年以来台湾一直处于殖民地角色,自我认同感低落,每次殖民政权的动机与做法都带给
台湾不同层面与程度的影响,其中也不乏正面的。
以主权的光谱来看:
殖民光谱
对殖民台湾的管理方式与成果至少取决于以下关键因素:
1. 殖民动机
2. 殖民政权的文化科技水平
3. 预计殖民时间的长短
荷兰政权主要目的是台湾资源与贸易通路,所以只需要对台湾做局部管制,局部建设,不
需要文化洗脑或是太全面性的统治,当时政权有管辖范围只在西南部区域。由于荷兰当时
航海、科技先进很多,虽然以压榨资源为前提的建设只施力3-5分,但仍对台湾原本落后
的硬件建设有很大进展。
明郑则是当反清复明基地,需进可攻、退可守,管辖范围与深度较多,也处理许多原住民
管理的问题,免不了用以夷制夷等公认最有效的统治方法。
大清接手后主要是维持国土的名义性,实质定位台湾的重要性远不如其他省份而浅管理,
后来割让台湾时眼睛也不眨一下。
日本对台管理积极许多,管辖范围也扩大许多。与荷兰政权类似,由于文化科技比台湾进
步太多,即使只用次等建设的心力对台湾来说是很大的突破,加上日本原本设定长久殖民
,所以在台建设的规格也愈来愈接近日本本地,甚至后来的皇民政策让台湾人跟台湾日本
人受一样的教育。文化科技进步也反应到殖民手段的层次,日本比其他政权更彻底研究台
湾本土文化,也积极在日本化过程保留本土文化,虽目的是透过了解文化来客制化与效率
化殖民方式,但附加价值是让台湾文化得到具体研究与保存。
至于中华民国政权刚接手时,不但无上述比刚被日本殖民过的台湾有更先进文化科技,反
倒是落后许多,加上只是把台湾定位成反攻大陆跳板的短线思惟,再加上独裁与战争恐惧
,结果其实也不会太意外啦。幸好后来台湾人经过种种努力、冲撞、牺牲让台湾在没有革
命之下逐渐成为主权独立,民主自由之地。
这边注意,我们现在看似台澎金马是一个整体,其实前面几个殖民政权都没有完全管制/
拥有整个台湾,有些才1/3不到,要宣称”整个台湾”在政权间转移是蛮奇怪的,有些政
权视需要才扩大管理(并吞)其他区域,如原住民的山区,东部等很多政权都不视为国土。
< 无数次小冲撞的历史因果 >
每次殖民政权为提升殖民品质还是有透过教育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本土菁英。这些菁英看不
惯不公,开始寻求各种程度的主权独立,从日本殖民时代寻求体制内台湾人自治政府,议
会等,甚至已经进入到日本本土的最高政府来协商,可惜最后被打枪,算是体制内争取的
一项历史纪录。这些菁英从底层出发,不断的在各地乡镇宣导,发表出版品,集结各方势
力与统整意见,当然过程不断受到殖民政府打压,在一次又一次的冲撞当中争取到一点一
滴下放给台湾的权力,也把本土自觉的意念与行动经验常驻在人民的心理。
中间最惨烈的冲撞可说是228事件了,严格来说也不算是冲撞,原是人民想争取真相与公
道,本土菁英还自发性组成政府与人民间的调解委员会做为桥梁,遗憾的是,在当时殖民
政府高压与短线心态居然把出自好意的委员会设定为猎杀对象。接下来的白色恐怖相信很
多长辈还是阴影犹存,后来国际局势的变化是危机也是转机,促成更多本土势力敢站出来
积极冲撞独裁体制,其中美丽岛事件、中坜事件、郑南榕、野百合、林家血案、到最近洪
仲丘、太阳花等程度不一的运动遍地开花,牺牲的前辈无数,心血换来的成果一点一滴积
累,从政府官员开放更多台湾籍人士、国代名额开放、地方首长选举、总统直选、公投法
修正、罢免法修正、言论自由等果实,没有一个是天降下来的,也没有一个是一次搞定的
,大部分都是每次冲撞与牺牲种下一点种子,经过无数次的酝酿在好的timing才促成改变
。本书透过说故事把这些事件前因后果讲得很清楚,看完突然觉得抬头呼吸到每一口自由
空气都好感动。
< 民族志 >
本书提到许多史料都是日殖政府以民族志规格留下来的,我觉得本书也企图以这样的方式
表达。书中许多人文文化桥段平常很少被注意,这些桥段的因果关系有组织的串连起来让
读者更能掌握当时的脉络,加上当时不同立场的视角,丰富了以往对历史的单线扁平认知
。如明清当时汉人与原住民的社会互动、哪些汉人族群从大陆迁徙到台,中间遭受哪些困
难,当时民风如何、日殖时代台人日人的互动,日本如何从台湾极力反抗政权被转移到和
平共处等,本书通常不给一套主观结论,而是留给读者来尝试进入当时脉络来体会多元价
值。
其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日殖一开始派6位以提升教育水平以促进文化交流为目的的优秀
老师来台,却被台湾反抗军所暗杀,随后日本在当地设置纪念碑来缅怀几位老师。站在台
湾立场,这几位老师对台湾未来的帮助可能不小,杀了他们除激化统治者合理行使暴力外
还扼杀对被殖民者的一点附加善意。站在台湾反抗军立场则是成功阻挡外敌,不论对方是
军人,教师,妇孺都是同一国的敌人。站在日本立场解读为台湾尚未归顺也未开化,需更
施加统治力道或另寻方法。站在日本被杀教师立场或许已知此行有风险,但本着教化的使
命抑或半强迫的压力还是毅然来台,或许想延续史怀者精神?
这些不带立场的民族志叙事法或许无法令人马上有明确的答案,但保留了更多现场还原,
也令读者有更多思考面向,令我真正体会到读历史的趣味所在。
< 艺术 >
艺术与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也是一种较悠然隽永的表达形式。本书在多段历史文本穿插著
对应的艺术作品,有诗、画、散文、建筑等。有时历史是沉重的,有时是跟我们太有距离
的,有时是没有共鸣的,透过艺术的形式注入的美学成分,似乎在无形中与我们连结起来
,也滑润了理解的过程。尤其我这一辈大多人对台湾近代史是陌生或是加工过的,美学的
东西可激起想理解的动机,了解历史也提升鉴赏深度,即使乡土艺术没有达文西那种旷世
气魄,但亲切感是无可取代。陈澄波、郭秋生、许多日本、原住民艺术家等不分族群皆对
这块土地展现创作能量,艺术果然是世界共通语言阿。
< 小结 >
台湾历史有许多很有趣之处,被各种殖民后产生认同又被各种推翻,旧族群的融合,新族
群的加入,似乎没有共同记忆,但似乎又发展台湾独有多元包容、兼容并蓄的价值。看完
本书后能重新思考台湾独特演化过程,且更珍惜、感恩目前自由开放的价值,因了解我们
承载着前人不安于现状努力改变的血液,使我们更有自信,接下来就是我们的事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