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分崩离析 奇努瓦‧阿契贝

楼主: funny1990 (小婷)   2016-04-27 20:35:20
<分崩离析>,作者为奇努瓦‧阿贝契,我看的为远流版本,由黄乙玲女士所译。
这一本关于文化冲突的故事,伊博族与英国殖民文化的冲突、作者与读者之间的
文化冲突,他为非洲开了扇门,让在白人面前总感觉矮一截的族人借由文学发声。这
本书的原意是提醒人们,不同的族群在交互交流时应存有对等的尊重和尊严,没有人
可以被任意贬低与遭受不公平的待遇,作者利用小时候父祖流传的故事与流畅的叙述
为读者打开了伊博族传统生活的橱窗,里面的角色都是象征性的,因为,就算是在阿
贝契的年代,仍依循传统生活的部落也不多见,外来文化的入侵与殖民蚕食了这块大
陆。这扇橱窗陈列了伊博族传统生活的样貌:市集日、头衔的重视、信仰、巫术以及
农作、婚嫁等生活细节。
  拜现代的广告与夸张的流行文化所赐,我们常常误将多元复杂的族群视为一整体
,也常以为非洲的原住民过著狩猎生活,忽略了在一片广大的土地上,因河流、地形
、气候的不同而有不同的生活型态。我们知道部落,却很少明白部落之间的差异与语
言歧异,以为拔狮子的鬃毛是每个非洲原住民治秃头的坚定信仰──这当然是玩笑,
但在这玩笑底下是刻板印象和误解。
  伊博族是尼日利亚主要的三个族群中的其中之一,因此这本书提及的文化风景自
然不能一以盖之,以为奈国中所有的传统文化都是如此。
  书中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欧康阔在乌默非亚村成长与放逐经过、放逐后在杜班
塔的生活(他母亲的部落),以及在放逐结束后再度回到乌默非亚村的故事。欧康阔是
这部书的主角,也是伊博族传统文化的象征,代表那些不知变通,仍活在部落战争时
代的伊博人。他恐惧自己成为像父亲一样毫无成就的男人,没有头衔、没有足够的山
药给妻子子女,童年的辛苦阴影与父亲带给他羞辱养成了欧康阔追求族群认同的心理
,他是个男子汉,也非得是个男子汉不可。
  打从孩提时期,他就开始憎恨父亲的失败与无能。即使到现在,他都还记得曾有
个孩提玩伴讥笑他父亲为“亚巴拉”(agbala),让他十分痛苦,他那时明白,原来亚
巴拉不仅是称呼女人的另一个用词,也可以拿来戏称没有头衔的男人。从此,他整个
人就充满著一种激烈的情绪:恨,他恨所有他父亲喜爱的事物,其中一个是温和待人,
另一个就是不务正业、游手好闲。(p.32)
  对无能的恐惧成了欧康阔一生的阴影,某方面来说,他其实是传统文化单一价值
观的受害者──在其他村落开始有些变化,不再视头衔为绝对时,乌默非亚村耻笑且
不屑那些村落,他们拒绝改变。也因为如此,对于在父亲失败阴影下的欧康阔来说,
遵循传统价值观,认真工作、努力种植山药与建立战功就成为他恨意发泄的出口,他
比任何人都把头衔和“男子气概”看的重要,甚至不惜忤逆宗族的律法。
  在英国殖民帝国入侵时,欧康阔的反应也比任何人都来的激烈,他所仰赖的价值
体系渐渐瓦解,他拒绝接受,执意以传统的部落方式抵抗:因为只有在原始的宗族生
活中,他追求的头衔才有意义。
  伊博族是个父权社会,主事农耕,只有男人才能种植形容为“国王”的山药,芋
头则是女人家种植的作物,所以一个男人的强壮、辛勤与否就成了他财富的源头,他
以此严厉要求他的大儿子恩沃叶。
  欧康阔的严父作风自然是往后恩沃叶决定反弹的原因之一,但更多的是对于传统
文化的不认同──从听间双胞胎被抛弃在林中的哭声开始,他柔软的内心就为传统信
仰打上问号,在伊博族的观念里,双胞胎是不洁之物。情同手足的倚克米丰纳的逝去
更成了他在这部小说中的重要转捩点:他身体里头某种坚持也让步了,就像拉的过紧
的弓断了弦一般(p.84)。我想这里的让步表示他不再视传统为唯一,开始质疑。
  恩沃叶没有父亲欧康阔的恐惧,他不需要拼命坚持伊博族的宗教信仰和行事作风
,天生的性格也比较柔软。如果说欧康阔代表的是传统,则恩沃叶就是改变的一代,
父子间的对抗在恩沃叶改信基督时达到高峰,在欧康阔的质问中,恩沃叶离开了父亲
,断绝关系。这也让欧康阔对白人的宗教和新的事物更加的反感,另一方面,恩沃叶
的离开间接促使欧康阔在最后对法庭差使痛下杀手。
  欧康阔生长在“部落战争”的年代,他的大砍刀阅敌无数,十八岁时在摔角中一
战成名,尝到功成名就的滋味,他最大的障碍就是被耻笑为女人的恐惧,他害怕自己
和父亲落得相同的下场,被拖入饿林埋葬,以无头衔之人死去,这样的恐惧就是他的
悲剧──尽管疼爱倚克米丰纳,在他哭着奔向自己时仍动手砍杀,害怕自己成了“懦
夫”。
  倚克米丰纳的死是作者对部落间平息事端的方式严厉的批判。事情原是一件谋杀
案,邻村的人将乌默非亚村的妇人杀害了,书中没写原因、没写经过,只有结果:由
于乌默非亚村的战力让人畏惧,为了避免战争,他们在商量后决定将一位十五岁的少
年和一名处女献给乌默非亚村,欧康阔根据他的财富地位成为乌默非亚村的代表,到
邻村带走了少女和倚克米丰纳,少女取代死去的妇人成为丧妻男人的妻子,而倚克米
丰纳则将取代凶手死去,一命偿一命。
  两位青少年都和这起案件无关,他们是牺牲者,没有法庭、没有审判,部落间的
协调不过问原因也不过问真凶,对他们来说,既然人是邻村杀的,就要有人偿还性命
,天经地义,是不是凶手并不重要。倚克米丰纳在欧康阔家度过了美好的三年,他融
入了在乌默非亚村的生活,和欧康阔情同父子──甚至比自己的亲生父亲还要亲,欧
康阔也对少年的聪明伶俐喜爱有加。倚克米丰纳不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被迫与母亲
和妹妹分离,他的父亲和谋杀案有关,他只知道有一群陌生人来到家里,母亲哭着把
他送了出去。
  欧康阔告诉倚克米丰纳他就要回家了,他不敢说这其实是长老们决定要动手的日
子,他的生命是为了得到土地女神的饶恕而被牺牲,在行刑的队伍中,欧康阔退到了
最后头,倚克米丰纳心里想着母亲与妹妹,对队伍里的气氛惶惶不安──直到死前,
他都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当行伍里的人举起大砍刀,倚克米丰纳害怕地哭着跑向欧康
阔:“父亲阿!他们要砍杀我了!”
  欧康阔主动把哭着奔向自己的少年砍倒。
  之后他回到家,两天吃不下饭,内心痛苦。他并非是冷血无情之人,书中也写到
若是欧康阔能听取长老的意见,或者向妻子们好好商量,就不会参与这次的行动,也
不必在内心两难的矛盾处境下亲手砍杀宛若儿子的倚克米丰纳。
  在第一部的最后,欧康阔在婚礼上误杀了村人,因此被放逐七年。在这段期间,
部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白人带着新的宗教来临,正面挑战部落,他们利用部
落与部落之间的矛盾屠村(听起来很耳熟,不是吗?),对传统的制度和信仰步步进
逼。但不是所有人都对变化摀起耳朵,有些人接纳新的宗教、学习适应新的制度,有
的人依然坚持传统的生活方式和信仰,但彼此井水不犯河水。
  欧康阔一心以为在回到村落时能受到欢迎,他毕竟曾是首屈一指、名声响亮的战
士,他争取最高头衔的野心再起,在恩沃叶离开后,他的心神就放在两个儿子的成就
上。但可惜的是,一来是时机不对,让两个儿子进入欧左(头衔)社会的入会仪式三
年一次,他们刚好错过了;另一方面,白人带来的变化吸引了众人的注意,这让欧康
阔大失所望。
  当他返回村落,此时新的宗教已在恶林建立起教堂,他们没有被伊博族信仰的秽
物伤害,教堂收容了双胞胎和欧苏(有点类似日本的秽多概念),显现新的神更有力量
、是万事万物唯一的神──读者可以很容易得看出作者对传统鬼神信仰的批评,作者
是虔诚的基督教徒,他用他的笔写下基督教与伊博族传统信仰的差别,但他也非一味
的称赞。乌默非亚村前后两位传教士的风格完全不同,第一位传教士懂得以退为进,
愿意和村落的长老谈论宗教观的差异,反对底下的伊博族的村人因基督信仰有太过狂
热的行为,他尊重宗族信仰,第二位则是会曲解圣经的意思,对其他的“异教徒”展
现厌恶,他的狂热更加的助长了底下人的疯狂行径,让两派信徒互相对峙,甚至多有
冲突。
  在书中,白人带来的不仅仅只有新的宗教,还有法庭制度、学校,以及贸易。在
欧康阔流放的这几年间,他原先生长的世界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战士不在是村民口
中的焦点,大家的注意力全围绕在“新事物”上,长老们对那些改变信仰的族人以及
新事物只是消极的抵抗,欧康阔难过他的宗族已变得七零八落,不再团结;他也难过
原本勇敢善战的乌默非亚族人,如今竟变得像女人一样软弱,简直不可思议(p.221)。
  由于第二位传教士的影响,两方人马的冲突愈趋激烈,艾诺曲扯下了伊古古的面
具,亵渎祖灵、杀了祖灵──他激进的行为原本是被第一位传教士制止的──于是伊
古古集结了起来,在传教士的面前捣毁了教堂。
  ……欧康阔感觉自己仿佛又回到旧日,那种战士能一展长才的好时光,虽然族人
没有同意把传教士杀掉或把基督徒逐出宗族,但他们已经同意要付诸实际行动,而且
他们也真的做到了。所以,欧康阔似乎又快乐起来了。(p.231)
  对方当然不会放过他们,把六位领导人关了起来。在狱中,法庭的信差、狱卒等
都来自海岸边的乌姆如,不仅部族不同、习俗不同,这些掌权的差使更憎恨著乌默非
亚,可想而知,这些关在牢里的囚犯会受到何等的待遇和侮辱。
  重新获得自由之后,欧康阔咬牙切齿,一心只想要复仇、以传统部落的方式掀起
战争,但乌默非亚的人们已经知道今非昔比,欧康阔在集会中愤而砍下法庭差使的头
颅,人群骚动,却没有出面声援也没有任何行动,甚至有人问道:“为什么他要杀人?”
  欧康阔的悲剧在于他一意孤行,没有认知到“部落战争”时代的结束。尽管作者
在<分崩离析>中写下许多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但他并非为是为了向英国低头而写成这
本书,而是为了让其他人能够了解伊博族的文化与族群尊严,借由小说,他告诉众人
伊博族并不是一群愚蠢的土著,他们有自己的信仰、自己的文化、自己的制度,尽管
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面目全非,但仍有身为一个人,任何群裔、种族、肤色的人都具
有的尊严。特别是某些角色的话语,别有智慧。在捣毁教堂时,一位伊古古说:“我
们不能把这件事交由他处置(指担任传教士口译的伊博族,此人非乌默亚非出生),
他不了解我们的习俗,就像我们不了解他的习俗一样。我们认为他愚蠢,因为他不清
楚我们的处世之道,也许他也认为我们愚蠢,因为我们不知道他的做事方法。叫他走
开吧!”(p.229)
  或者是第一位传教士与长老的宗教对谈、欧康阔的舅舅训斥言论,表明“母亲的
重要”,提升女性的地位,更甚者,主角好友欧耶利卡开始反思土地女神的正义,认
为某些刑罚太过严厉、无谓。作者借由这些角色与主角欧康阔的差异性来展示理性、
尊重的重要,因此欧康阔的一生注定悲剧。
  除了主要剧情,里头的人物的“说话艺术”让我感到非常亲切,他们在谈话中用
到许多的伊博族格言,常用动物拟人化来表达寓意,而有些格言和台湾的俗语有类似
之处,像是鸢鸟妈妈对牠的女儿说:“大声叫嚣咒骂的人反而没有什么可怕的”,等
同“会叫的狗不咬人”,还有蛇蜥因为煮出来的菜量缩水了杀害自己的老妈,发现真
相后羞愧的自杀,近似于台语中“打某菜”的意思。另一些则很有趣:油嘴滑舌的乌
龟、跳高的蜥蜴和蚊子的故事──因为蚊子和耳朵求婚不成,所以常在耳朵旁边嗡嗡
嗡反驳牠并没有像耳朵说的短命 (特别是夏天要到了,看见主角被蚊子吵醒的段落
真是心有戚戚焉,唉……)。他们也喜欢编故事给彼此听,教导小孩生活的道理,展
现伊博族的创意和想像力。
  当然,除了这些,伊博族的文化传统和我们的文化传统也有些共通处,像是农业
社会注重人丁多寡,因此多子多孙多福气,以及女人的地位低下、被视为男人的财产
,年轻者不能忤逆长辈……等,这些在相似的社会结构下衍生出来的共通观念。虽然
他们的社群规模只到部落,并没有真正“国王”、“帝王”的概念,但仍然很有意思。
  总而言之,这本书像是一个小小的伊博族传统文化博览会,译者在尾注以及
书末解释许多额外的文化知识,书中角色面对的冲突情境也和台湾原住民相似,无论
是部落间的矛盾、传统颠覆、流失的文化还是外来殖民者的强权压迫、部落的自己人
借新制度的来临趁势而起……虽然远在非洲,可是人类的历史、大对小的吞灭却不会
因此完全不同──人性如此。
  书的最后转到白人法官的视角,他带着高傲自大审视这些部落民,这正是一直以
来,绝大多数自诩为文明的人们在看待非洲人的看法,他的心态是这本书最大的讽刺
,也是作者想要提醒读者的: 没有人应当要为自己的文化感到优越,也没有必要为
自己的文化感到自卑。
谢谢你的阅读QAQ
BLOG:http://blog.roodo.com/funny1990/archives/57645889.html
作者: akrsw (quo vadis?)   2016-04-27 21:22:00
大推本书。他的其他书我推荐短篇小说集《一只祭祀用的蛋》和长篇小说《人民公仆》、《再也不得安宁》。
作者: Ropewalker (走索者)   2016-04-28 08:58:00
好文
楼主: funny1990 (小婷)   2016-04-28 15:06:00
好的,我在找来看看:)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