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从书架真的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个性吗??

楼主: okplaymayday (星期天的历史学家)   2016-04-24 03:06:22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耶,书架的书或多或少可以反应一个人的学思取向,但思想是会成
长的,不同阶段的学习环境,接触与阅读的书也会不同。像我书架一堆武侠小说是国中的
时候买的,龙应台、余秋雨、张爱玲之类的书是高中的时候看的。到了大学、研究所就集
中在历史学领域的书。
有的时候发现书店清仓、结束营业,或是单纯凑免运费,也会兼买一些奇怪的书,买
回来只翻两下就堆起来了。而且我的兴趣就是买书,现在将近一万本书,真正看完的大概
不到一半吧!这样的话,看我的书架,就跟书店里看文史、社科区一样,好像也看不出个
所以然来。
不过呢,以上都是废话。历史学里面是真的有这种研究方法,叫作“阅读史”或“书
籍史”,是欧美新文化史里面一个新兴的研究方法,代表人物有Robert Darnton,还有年
鉴学派的Roger Chartier等,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的研究员潘光哲教授也是这方面
的专家,他把阅读史的方法融合中国人的阅读习惯,写了很多这方面的论文,我很爱困了
,简单说一下这个东西。
潘光哲教授去探索知识分子的阅读习惯,挖掘每个时代的读书人喜欢读什么样的书,
例如他订了什么报纸、看了什么书,再去分析报纸的政治倾向与内容对阅读者产生了什么
影响。例如某某人在他的日记里写说,今天看了某某书,他的心得如何如何,潘教授把读
书人吸收后的知识称为“知识仓库”,这些阅读的书籍就变成思想的素材,需要的时候就
从仓库里面搬出来用。所以就可以追索说这个人会什么会有这种发言,原来就是当年读了
某某书,被这本书给影响了。
透过梳理知识分子阅读史,常常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发现,有一个概念叫“作者已死
”,大概是说每个读者都会用自己的想法诠释书籍,却往往不是作者原先想要传达的。阅
读史也常有这种状况,某人读了书后,会重新去理解,甚至扭曲书的内容,把它化为己用
。所以从书籍到阅读习惯,乃至心灵层次,可以讨论的东西就多了。又如民初有一份报纸
叫《实务报》,有的读者收到后是在挑错字,有的则是抱怨翻译的词汇太难,让人看不懂
,有的是认真的去读里面的新知,去考察同一份文本对不同读者产生不同的影响,都是很
有趣的事情,我说的很简略啦!大家对阅读史有兴趣的话,不妨参考底下的文章。
1.潘光哲,〈追索晚清阅读史的一些想法:“知识仓库”、“思想资源”与“概念变迁”
〉,《新史学》,16:3(台北,2005)。
2.潘光哲,〈《时务报》和它的读者〉,《历史研究》,2005:10(北京,2005)。
3.潘光哲,《晚清士人的西学阅读史(1833~1898)》(台北:中研院,2014)。
作者: tienhun (天天)   2016-04-24 11:15:00
酷耶!
作者: acbwanatha (小傑富力士)   2016-04-24 12:33:00
这一块的确是可以开发的。
作者: drdrdrmr (Hip-hip hooray)   2016-04-24 12:41:00
作者: baker31 (xl)   2016-04-24 16:24:00
一万本书!看一半了!
作者: moluishere (陌陌)   2016-04-24 17:04:00
推历史人
作者: valenci (birdy)   2016-04-24 18:06:00
推。长了见识,原来有阅读史这种研究方向。
作者: yiwawa (存在於時光之外)   2016-04-24 18:08:00
作者: sci0737 (limerfor)   2016-04-24 19:27:00
作者: kathylala9   2016-04-24 23:47:00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