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blog.roodo.com/faintglow/archives/34140040.html
愿大王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不过亡三十万金,则诸侯可尽。
...以下略。
所以尉缭不要这些豪臣帮秦国(千万不要!),只要他们去败坏自己的国家(这对他们真是
驾轻就熟),这就叫用其所长。六国就会乖乖完蛋,就能统一天下。怎么样?尉缭不但有
具体可行的方法,连预算都做出来了,这就是尉缭了不起的地方。
...以下略。
第三次读这一段,我只觉得惊心。试问各位,如果六国如此,那我们的国家又如何?面对
这样的攻势,我国家的豪臣和当权者,真的能够抵抗吗?
- 吕世浩《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
知道《秦始皇︰一场历史的思辨之旅》这本书,是由于台大的 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即大规模网络免费公开课程)之中,全世界最受大陆学生欢迎的华语课
程的第一名。
书一开始就谈到《木兰诗》: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作者吕世浩就认为,既然"不闻机杼声","唧唧"就不会是织布机的声音。后面"唯闻女叹
息",所以"唧唧"就是叹息声了。
真的是这样吗?
我古书读得不多,但单就诗而论,"叹息又叹息,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累赘又死板,怎么看都不算是好诗吧。
〈木兰诗〉有三种异文,都是同时期的:《文苑精华》作"唧唧何力力"、《古文苑》作"
促织何唧唧",《乐府诗集》作"唧唧复唧唧"。促织就是蟋蟀,唧唧、力力都是秋虫夜鸣
之声。"促织何唧唧"当然无异义就是蟋蟀在叫。当时的异文如此,可见"唧唧复唧唧"也是
虫叫。
从"诗"的观点来看,我是这样想像的。《木兰诗》前四句讲的是,木兰在家织布,窗外虫
鸣喧闹,织布机也喧闹,在如此吵杂的环境中,却只听到木兰的叹息声。也就是"世界如
此喧闹,却只听得到自己心跳声。"当然你可以说我扯太远了。但我认为《木兰诗》毕竟
应该是用诗的角度,而非历史考据的角度来看,会比较真实。
以上讨论的是较琐碎的事。大家可以有各自的看法,无伤大雅。但吕世浩的中国历史三巨
变论就令我头皮发麻。作者认为第一次巨变是从仰韶时代到龙山时代,第二次巨变从春秋
战国到秦汉时代,第三次巨变从鸦片战争到今天。
作者认为仰韶时代前是人人平等的太平盛世,龙山时代后是由血缘贵族维系社会,秦汉之
后由儒生士大夫阶级维系社会。
听起来像不像马克思的阶级斗争论。学历史要很小心,宁愿多一点实证,少一点理论。而
不是发展一套主义,或是像宗教信仰的东西,先有架构,再去历史长河中找支持说法的证
据。
仰韶时代无纪录,但人类学家深入众多未开化的土著部落,部落的生活,绝非平等的太平
盛世。
秦汉后宋朝前是门阀世家,两宋时读书人的地位颇高,但儒生就是自命君子,喜好党争,
两宋也因为读书人而积弱不振。明清后的读书人只是统治阶级用来叫人民顺从的工具(藉
由科举文字狱)。
不过读《秦始皇》时还是很开心,我想起当年旁听台大阮芝生讲《史记》(我是工学院的)
,还站着上课,芝生老师大喝一声,我吓出冷汗,一刹那了解了禅宗的棒喝是怎么回事。
还有旁听吴展良老师的课。听他们讲课真如春风拂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