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发现曼谷:城市的倒影

楼主: tsim (山猴大王吼噜噜)   2014-10-12 11:19:04
之前读过《犬与鬼:现代日本的堕落》一书,对这个作者其他的书也产生兴趣
所以找到这本《发现曼谷》
刚好自己也去过曼谷,读起来比较有感觉
这本书虽然不像《犬与鬼》那样痛快开炮,但是也有很多不错的观察内容
跟各位分享一下心得
欢迎点入好读部落格版:
http://monkeyinsight.blogspot.tw/2014/10/bangkok-found.html
有些人非常擅长认识一个新的地方,有些人却连自己住了几十年的故乡
都认识不深,更别说旅游的时候能够多么认识其他国家了。我属于后者,
去曼谷的时候也就是走那几个常见的行程:大皇宫、恰图恰、安帕瓦、
曼谷艺术文化中心、Big C、H&M。对泰国有多深入的认识呢?大概只是
从0到1吧(满分是100的话)。
我一直很好奇,为什么有些人能够深入了解一个地方的文化?Alex Kerr在
《发现曼谷》这本书中,不仅跟读者分享他对泰国的观察,更有趣的是,
他还透漏了很多观察的诀窍。
我觉得,最重要的因素在“参与”。Kerr不是像现代的观光模式,用逛
动物园的方法旁观另一个社会。他主动去认识很多当地人和泰国的外国
人,包括皇室后裔、艺术家、古董上游商等等,书中记载了他与社会各
阶层丰富的对话,藉著这些互动,他得以归纳出泰国人的思考模式与文
化特色。
此外,他也参与了泰国文化的保存。通常我们这些东亚国家,都没什么
兴趣保存自己的文化,传统对我们而言等于落后,所以必须拆个精光。
常常外国人反而比较有心在帮我们保存文物,例如传奇人物Jim Thompson,
帮泰国保留了老房子又发扬了泰丝。Kerr也是租下一间泰式老房子,
花钱花时间整顿内部,让它变得适宜人居。甚至后来还在那间老房子中,
开设泰国艺术课程。
一位中年才搬到泰国居住的外国人,竟然敢在开班教授泰国文化。你能
想像一个台湾人去英国几年后,开设课程教英国人何谓英国文化吗?或
是一个大陆人,移民到德国几年后,致力于保存德国传统文物?这两个
例子听起来会觉得很不协调,或许部分因为国际政治的关系,政治位阶
较高的西方人较容易“教导”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但是我相信参与的意
愿也有差别,西方人秉持数世纪来传教士的作风,到哪里都想影响当地
人。相反的,我们想看想学西方人的文化,但目的只是带回来让自己过
著仿佛西式的生活,很少人有打算介入并影响西方人的文化。
姑且不论“参与”这件事本身是好是坏,这个行为绝对能让人深入认识
当地文化,因为你必须与当地人互动,仔细观察社会脉络,以及认真研
究历史。这可能就是为什么随处可见几百年前西方人观察世界各地所留
下的纪录;然而中国人移民到各国这么久了,可能太专心在工作上,少
了探索他居住的地方,以致于没写下他们看到了什么,也难怪无法产生
文化的影响力。
透过参与和研究,Kerr对泰国的了解与我这位观光客很不同。我们习以
为常的泰国风情,原来是现代政府为了凝聚泰国认同而营造出来的。其
实这种不断改造文化的行为,在泰国历史上是习以为常。泰国身处多个
文化交界处:周围有中国、吴哥、老挝、缅甸、斯里兰卡、印度等等文
化,且泰国的处理方式与日本不同。日本文化强调纯粹、品尝事物的原
汁原味,所以能剧可以传承数百年。泰国人则是强调转化,古代泰国人
特别喜欢转化成幻想中的天国,其中一招是拉长,把屋簷往上拉飞起来、
把吴哥窟拉长成郑王庙、把佛陀手指拉长,产生轻盈的感觉。而到了近
现代,Kerr的批评很直接:“早期统治者任意窜改历史,今天的文化官
员又为了泰国的国族主义和观光等目的继续杜撰神话。”对我这个只去
七天的观光客而言,泰国变得愈来愈有“泰国味”了。可是对于想保存
传统泰国文化的人而言,真正的泰国不见了。
去过泰国的人,读这本书会更有感触,也会发现很多自己没想过的面向。
同时推荐这位作者在日本生活三十几年的观察心得:《犬与鬼:现代日
本的堕落》。Kerr同样是积极参与日本文化与生态保存,这是一种很有
趣的生活方式。
作者: donging (终局)   2014-10-12 11:37:00
去曼谷前看了这本书,我觉得比旅游书有收获的多。
楼主: tsim (山猴大王吼噜噜)   2014-10-12 12:22:00
去之前看...我应该会看不懂...囧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