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一时上张蓓蓓老师的国文
忘了是读了史记的李将军列传还是某一篇
自以为文言文都看得懂, 还挺得意的
没想到被老师叫起来带读并由她提出问题
那时的心情就跟您描述的很像. 原来太史公的故事是有血有肉的, 在简短的文言文之外
有很多不容易读出来的东西呀
※ 引述《little6 (理奥客)》之铭言:
: 网志好读版:http://neganchor.blogspot.tw/2014/09/blog-post_26.html
: “这本书看完才发现自己不懂读书。”
: 这是一位朋友在我贴完脸书分享后写在底下的留言,还记得第一次读到张良跟黄石公这桥
: 段,除了拍案叫绝大赞精彩之外,心中的想法也跟这位朋友的留言一样,苦笑地调侃自己
: 这些年的历史都白读了,当然也该仔细坐下来好好品味真正能够用来思辨的历史。
: 这本书因为是讲课记录,所以用字遣词不同以往的历史书,非常浅显易懂,当然这也跟对
: 象是大学生有很大的关系。一直以来的历史书都有这个问题,学历史的人很要求严谨,但
: 太过严谨的坏处就是学究口吻太重,导致文章很难入口,这个部分牵涉到历史书的作者想
: 留给后人什么样的东西,大多数过于严谨的历史书很可能是要供后人学术参考用,很容易
: 像个老学究一样推着眼镜手拿教鞭还操著口音浓厚的方言在讲述历史,而吕老师则开宗明
: 义说明希望学生能学到“历史的思辨方法”,所以文章非常的口语跟白话,啊只要学生能
: 懂“思辨”的精神就好,词藻是不是华丽本来就不是重点。
: 再来谈到看历史的方法,历史这玩意是以人为经,以事为纬,曾有个朋友跟我说“历史这
: 东西,以‘人’为单位来看,就简单明了了”,而“人”这种生物,最重要的就是心理面
: ,心理影响了行为,而行为则造就了历史;不论是对张良、黄石公、秦始皇等人的心理侧
: 写,甚至是太史公下笔用字的暗藏玄机都隐含了太史公自己的见解,书中对人物侧写的思
: 辨过程着实让人的眼界又开启另一扇新的大门,甚至有许多从中归纳出来的概念,在职场
: 跟商场上都很适用。
: 另一个值得一提的观点,是p.79跟p.80两页提到的“读书的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背
: 书”,第二层次是“归纳及演绎”,第三层次是“应用”,这三个层次展现的是我们中国
: 学问里的“境界”;因为自己有在打拳击,所以感触特别深:第一层次是把拳打个几千几
: 万遍,要能够体会出拳头的“劲”;第二层次是去思考组合拳及连续技的使用;第三层次
: 则是在对战时把组合拳用出来;用这个“境界”的角度去看待自己所学的任何一种技艺,
: 其实都可以从中找出一条精进的脉络出来。
: 另一个有趣的小插曲,是我在看第二遍的时候读到p.55跟p.56在讲张良的部分,刚好有以
: 下这么一段话:
: “简单地说,张良是当时典型的官二代和富二代,按照他原本应有的人生轨迹,他应该能
: 够一生安享荣华富贵……他还是可以靠父祖累积下来十辈子也吃不完的财富……各位要想
: 一想,张良如果不这么做,一样可以安享荣华富贵终生,他为什么要作出刺杀秦王这样的
: 选择?”
: 如果我是张良,当然就一直玩一直玩一直玩囉!
: 另一本讲心理层面较深的书我认为是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但<明朝那些事儿>讲的
: 是结论居多,而吕老师这一本则是把思辨过程都教你了,大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