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llicles] 死灵魂

楼主: elish (elish)   2014-09-14 22:14:06
网页版: http://blog.yam.com/elish/article/78846631
这回的快闪读书会主题是俄国,并选出了果戈理(Nikolai Vasilievich
Gogol-Yanovski)的经典名作死灵魂(Dead Souls)。老实说这类型的书平时
不会放在我的优先阅读名单内,主要是因为……说来不好意思,但死灵魂这书
名看起来很艰涩,有一种不用急着读,最好多累积点东西晚点再来(?)的感觉。
不过实际开读便会发现是自己想太多了,其实小说写得很亲切(爆)而且死灵魂
也并非围绕着深奥宗教教义进行批判与探讨的作品(为什么会往那方面想?)反
而还出乎意料的现实……呃,我是说至少商业上很现实。因为死灵魂指的是已经
死去的农奴,而这部小说则与买空卖空这种“东西”的所有权有关。
在十九世纪前半叶俄国仍有农奴制,而且官方清算人口的期间往往长达十几二十
年。在这段期间内,就算记录上的农奴已经过世,主人仍须按依其人头名单缴税,
可想而知自然容易引发不满。但损益这回事有时是看人的,商人契契可夫来到某
座小镇,八面玲珑的讨得镇上所有要人欢心,并随即切入他的真实目标:买卖死灵魂。
故事本身非常简单,很直白的描述主角契契可夫来到小镇上,摸索、接触镇上要
人然后进行买卖的过程,故事一直没解释他为什么要这么做,直到结尾才揭露他
的来历,以及为何要进行这种买卖的理由。但说真的其实这部小说的主线根本不
是重点,因为本书真正的看点其实在于作者尖锐精准地讽刺了俄国彼时社会的黑暗面。
当然以就现代外国读者如我的角度来看,本书读来的感觉主要也是偏向角色描写
生动、往来的过程写得有趣,并从中感受到强烈的社会批判意味(然后再度发现
人牵到那里都是人)。要说很好看很精彩读完想翻滚什么的倒也还好,我的感觉
比较偏向“可以感受得到其有趣之处”这样。
但如果把死灵魂放回成书年代的脉络下,在那个专制统治的帝俄时代,书写如此
这般批判国家(上流阶级)现况的长篇小说,虽不是绝无仅有但恐怕也是新颖的
(而且会被国家“盯上”,事实上果戈理在本书出版前几年才因为大受欢迎的讽
刺剧钦差大臣,不得不避居国外,甚至死灵魂大部分的章节都是在国外写成的)。
从当时俄国文坛对本书的赞誉与社会反响来看,也可以隐约感受到本书的描写,
一定有某种东西狠狠击中了俄国人民的心灵。其对彼时俄国社会种种状况的形容,
肯定精准到令同年代人情不自禁大为赞叹。
作者传神的补捉到整个社会里某股氛围、某种事物,而文字里的那些东西使活在
当下的读者认为死灵魂称得上写实小说;却使后来的文学研究者基于书中那夸张
到过于简单的人物塑造与互动,认定本书其实有点象征主义的味道──我觉得这
是本书对我而言最为有趣的地方。
阅读死灵魂时我不只一次想起珍.奥斯汀(Jane Austen),尽管她对故事的着力
点和果戈里着重的部分截然不同,小说背景的差别甚至远远不止十万八千里。可
对于社会里某个阶级、拥有某种特质之角色的书写,以及随之而来的社交互动与
利害关系,却是同样的精准、尖锐。
或许有时稍嫌太单纯了点,却不难令读者产生一种“啊啊我知道这种人,对没错
他们就是这样,写得真是太好了”的感受。只是婆婆妈妈与社交和联姻里的利害
关系现在还离我们很近,但帝俄时代的地主与官员和他们的生活方式及社会制度
就有点遥远了。
不过即便如此,还是可以从中感受到时代氛围,我想这也是阅读经典的醍醐味之
一。此外书里有很多欢乐情节确实让人看得十分开心,比如怀疑主角来历可以从
普通犯罪者,一路怀疑到他真身乃拿破仑这个反基督,是被英国偷偷从小岛上放
出来,好全俄国趴趴走到处搞破坏是怎样(当然除此之外的部分也已经够好笑的了)。
老实说我对帝俄时期的历史与社会状况都不是很了解,所以读后感也比较偏向看
热闹、看讽刺、看幽默的感觉(毕竟这本书的情节实在很简单,不计应该称之为
残稿的第二部,真正大受好评的第一部篇幅根本不长)。
不过那怕仅是如此,死灵魂仍是有趣的作品,其对人性与社会体制之本质的描写,
无疑有着超越国界与时代的表现。字里行间所散发出的氛围,也为活在那段岁月
里的人们的所思所想留下隐微痕迹,令身处不同时代的异国读者仍能稍稍有所感受。
而我很喜欢这样的感觉。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