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查尔斯‧泰勒《现代性中的社会想像》

楼主: momomom (momomom)   2014-08-09 21:47:48
迈向另一个与现今不同的“社会”如何可能?或者是说,“社会”是怎么能够改变的?是
这本书要处理的问题。 
 
不同于唯物论者们会采取的经济交换或生产方式等“物质条件”的变革造成了社会的变革
这样的看法,这位研究黑格尔和现代性论域的大学者认为“社会”的改变是因为有“另一
种的道德秩序的想像”出现,而这道德秩序(往往是理想化)的想像引领着人们前进和调
整,于是社会得以不同。
 
既然是道德秩序,则涉及的是应然的问题。面对实然,某些人提出了“我们不应如此活着
、我们不应该受神与国王的奴役、我们应该独立赚钱养活自己、我们应当是个完整的个体
”等等在当时未必能如是但长久应要如是的“想像”,查尔斯泰勒说他用“想像”所欲指
涉的并不是一种白日空想,不是“概念的任意延伸”,而是可以被理解然后实践的“一整
套规范性概念和图像”。
 
而这一整套规范性的概念和图像在现代世界中是哪些,查尔斯泰勒先画出约莫十个和前现
代社会不同的景况:“大抽离”、“经济做为客观化的实在”、“公共领域”、“公与私
”、“享有主权的人民”、“渗透一切的秩序”、“直接社会”、“能动性与客观化”、
“叙事模式”、“世俗性的意义”然后论证它们是如何先经由一批人“想像”然后“理解
”然后“实践”然后“改变”的过程。不难看出这十个景况内有某些是现代性问题讨论中
已几乎被接受为定见的观点。但查尔斯泰勒的意旨并非在描述这些景况如何在现代的生活
中运作,而是他们怎么出现、如何起头、遭受了什么样的困难与挫折的问题。准此,也就
需要做爬梳历史材料的工作。但也正是在这点可以看出泰勒稍弱的地方,除了卢梭和洛克
等一些零散的政治学上的意见,依赖的大多是已被认可的当代学者(如哈伯玛斯)的研究
成果,或许论证的逻辑没有问题,但论证的素材并不丰富,到了后面几章更几乎只有观点
的提出,而缺乏足以服人的证据。蔡锦昌的推荐序说这本书是“大题小作”的学术“小”
品,良有矣也。
 
 
不过它还是能给我们某些启发,譬如“公意与众意”的问题。318开始,对数量问题的
执著是显而易见的,在“我们的民主社会”,多数者似乎就具有正当性,于是大家都拼了
命的要取得多数的权杖,但泰勒提出了“公意/众意”两种意见的区分,他并没有继续深
入,但我想抵抗众意这种往往是粗暴的大多数的时候,诉诸公意是一个很好的方式。
 
 
第二个是社会转变之际会先出现一种“道德秩序的基础”。泰勒担忧会被批评为过于菁英
主义,但他认为新的社会想像的提出往往是从一批杰出的思想人士开始,然后再蔓延至整
个社会,同样也是在318,我看到了一批台湾杰出的优秀心灵正在(或许是开始很久了
)想像另一个不同的台湾,并努力地试图用严谨的论证来说服脑中尚未建构新图像的整个
社会,泰勒说社会的变革,唯心和唯物是不能截然二分的,或许真是如此。
作者: nbaworf (哈哈鏡)   2014-08-09 23:16:00
推 想看这本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