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在远方相遇

楼主: frazer (灰灯笼)   2014-07-07 21:56:12
距离上一次出国,恰好已经隔了十四年。
那年大学刚毕业,趁著研究所入学前的暑假,和家人跟团参加长江三峡之旅,为的是赶在
大坝完工前,瞥几眼著名景点沉入水前的最后容颜。我对这趟旅行的记忆所剩不多,其中
最刻骨铭心的,反而是搭飞机时,自脚底窜升到心脏的深深颤栗。
此后,我再也没有搭过飞机,遑论出国。
手里这本陈德政的《在远方相遇》,仅花了三天便迅速读毕。阅读本书时,脑海不时徘徊
Doves的〈Kingdom of Rust〉:
I long to feel some beauty in my heart
As I go searching right to the start
三年多来,我对音乐的接触广了点、认识深了点,总算可以稍稍赶上飞驰于文章里驳杂的
乐团、歌曲和音乐祭知识;三年多来,陈德政的笔力也与时俱进,能以更精准、细腻的书
写,铺设一条情感流畅的文字大道。因此,较之《给所有明日的聚会》,《在远方相遇》
没有多少需要停下来思考的曲折之处,只要点一盏孤灯,坐卧舒适的床上,让思绪自在地
随文字漫游,最后踏上极北的冰岛,伴着想像和平塔的迷离光线一起射向宇宙即可。
对陈德政来说,独行于欧陆与北美的经验,如同探索自己从何而来、往何处去的生命萨伐
旅。甚至在开头与末尾几章,他巧妙安排一段与二十岁的自己在PULP演唱会相遇的魔幻场
景,尝试回答“我是谁”这道亘古的大哉问。读到〈年轻的自己〉尾声时,我双手微微颤
抖著放下书本,想起自己总是陷溺于与内在对话的词穷状态,便深深震慑作家逼视自我的
坦白和澄澈。
时空在文字交织下,我们跟著作者回到台湾。〈风神125〉这章唤醒了我如蒙太奇的回忆
片段。1997年,观子音乐坑在大安森林公园的那场演出,是我与林生祥的音乐的初识。印
象没差错的话,我亦是书里提及的成员之一。那年发生了震惊社会的绑架撕票案,一伙在
逃嫌犯惹得台北人心惶惶,生祥安定的歌声,还有陈珊妮一曲〈当坏人还没变坏的晚上〉
,多少抚慰了台下听众纠结的情绪。生祥返回美浓后,执音乐为干戈,积极投入反水库运
动,期间推出《菊花夜行军》这张杰作。在台北无数个思乡情浓的夜晚,生祥的〈风神
125〉总令我流下许多眼泪。
另一幕身影重叠的场景,当然是2012年7月的Radiohead台北演唱会。那天我们虽未碰头,
却同样站在双彩虹的脚底下,灵魂一起在这场摇滚法会中得到超度。对我而言,这场演唱
会的心境,正如陈德政对石玫瑰演唱会的那位中年大叔的形容:“这一夜他等了多久?挥
霍掉多少青春才等到这个呐喊的时机?舞台射下的光束打在我们身上,悬浮的光雾中,我
看见他紧紧抱住自己,紧紧抱住自己荒芜的过去。”
和德政结识超过十五年,我们曾在几个时间的节点上相遇,而后各自往不同方向前进。岁
月嬗递让人生旅途的一些事毫不犹豫地改变了,不过也有很多仍保存在恒常稳定的不变当
中;改变的譬如际遇和命运,不变的譬如性格和态度。我终究是重享受且极度孤僻的。翻
开这本书,我无法想像自己能有勇气,跟德政一样独自踏上不同国度、搭乘摇晃的长途巴
士、投宿于各地青年旅舍的大通铺。所幸,我们共享了对音乐的喜好。我们生命的很大一
部分,被这些旋律和歌词的诗性填满。欣悦的时候,有欣悦的歌;悲伤的时候,有悲伤的
歌。怎么想都觉得很知足了。
在音乐中,我们都是巨大的。
今年,我浑浑噩噩的人生,又重新由一个起点出发,成为一个“高龄”菜鸟编辑。手指滑
过《在远方相遇》书页的触感,审视淡雅的书封和装帧,参考灵活的版式编排;一股想要
全力以赴的激励感,油然从我的腹部升腾至脑袋。能改变与不能改变的种种,皆将伴随我
们走下去。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坚忍以对,然后期待有一天在远方相遇。
作者: Rebroff (如果明天就是世界未日)   2014-07-07 22:10:00
真诚的文字!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