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15外观车头是LED大灯+LED球灯, 正叉, 应该是2019~2020年式.
车重138KG很轻很好牵, 也有后扶手, 没有侧柱熄火装置.
离合器拉杆行程比较短, 离合器拉杆很轻, 半离合有效的行程感觉比较短,
打档杆行程感觉也是比较短, 很好使用.
喇叭与方向灯, 与常见上下相反的配置, 但是方向灯位置还是在正常的高度,
所以使用上没有问题不会按错. 方向灯按钮外观短小.
有超车灯不是在前面, 而是近远灯的近灯再往下按.
左边把手配置由上而下: 超车灯, 喇叭, 方向灯.
仪表没有水温, 只有水温警示灯.
转速表档显都有, 还有超转灯.
龙头把手蛮高的, 骑姿微前倾很轻松,
排气声音大小比GSX-S150安静一些, 属于可接受, 比SF250大声.
油箱大小还可以, 夹持油箱容易, 比GSX-S150好夹, 比SF250小一些.
车子震动感觉比GSX-S150小一些, 比SF250大.
达到7千转, 引擎出力和震动会变明显, 若骑在高转速一阵子, 手多少会感觉有一点麻.
3000转左右, 声音就是一般单缸机车声音, 低转速加速力很柔和.
到7000转, VVA可变汽门扬程开启, 仔细听会有一喀声, 引擎加速力会出来,
感觉加速冲得变快.
震动和排气声都大一些但也不会太过度, 加速也还算不会太冲.
最大转速接近12000RPM稍低一些.
(GSX-S150过6千转以后震动和噪音很大)
MT-15和GSX-S150都是19PS左右, 动力应该很接近.
但是GSX-S150可以早1000RPM出力的感觉, 会更好用.
因为上次骑GSX-S150已经是半年前, 而且还是第一次骑档车.
我不能确定是不是GSX-S150在高转速域真的加速得比较快,
或者只是因为GSX-S150高转非常震动和震耳欲聋的排气声让人觉得很快,
其实两台加速度没有差?
比起Gixxer SF250过6千转以后真的有加速度的感觉,
MT-15感觉7千转后加速其实也还是温和的.
不过MT-15 19PS 3档拿来爬山动力是够用的,
感觉动力也许差了些, 只是要骑档车也很不错.
档车非常直接的动力传达感觉比速可达好.
实际GPS速度大约是表速的90%.
1档怠速滑行5kph左右, 但是时速表显示会是0或5这样跳, 没有中间1~4kph.
2档表速可以到85的样子.
感觉用3~4档, 5~6千转是日常骑比较有力的转速域.
这一次从新竹, 骑经过龙潭, 经过台3乙-台4-台7, 到莱尔富就是台7乙的其中一端.
向东北骑逆风骑60kph, 骑姿比较高, 东北风很强, 身体微前倾撞风整个风会让支撑身体
上半身, 感觉手都不用出力支撑.
MT-15车轻骑姿高, 车子和人感觉只有龙头稍微会被风吹动, 算是很轻松, 不会像速可达
被吹得晃动, 但是没有像GIXXER SF250稳.
进入台7乙一阵子就可以到热门的台7乙山道朝圣,
可以发现台7乙9K前后几公里这里的山路弯道弯的形状很漂亮.
但是现在这一小段台7乙已经有区间测速, 从山顶下去总长约3公里限速40公里,
下山还有一支固定测速, 所以也不能骑得太快.
平日每隔30秒~1分钟会有一台汽车通过, 在这里骑一阵子就会遇到汽车慢慢开,
不好超车, 要乖乖跟在后面.
台7乙继续往北骑, 山路不错中间风景很棒,
骑慢些欣赏风景看对面山壁山顶的样貌感觉很好.
最后到莱尔富结束可以休息一下, 再往回台7乙向南骑回去.
MT-15的动力其实就和大部分汽车差不多, 在山路要超车动力不够.
有一条直线很长且安全的路段加速出去得拖一阵子速度上去才能有足够距离完成超车.
到了热门的台7乙山路区段可以看到有些重机声浪很好杀弯很快,
我有看到一台重机磨著金属喷出大量火花, 也有一台速可达过弯磨出声音喀喀作响.
MT-15在这段上山3档5~6千转往上全力加速, 速度顶多打平速可达, 甚至可能输.
要跑得更快就得有好一点的换档技巧, 频繁换档用2档加速, 过弯又得降回2档.
技术不好骑轻档车虽然马力大一点, 是跑不赢速可达的, 但是骑乘姿势大大的不同,
操驾感觉比较有趣.
我觉得台7乙这里有区间测速汽车又不少反复跑没什么意思, 继续往台7骑进进去.
我觉得台7这一段山路弯道蛮好玩的, 也不测速比较轻松.
再上去东眼山, 这一段很好骑, 不过上山坡度陡, 要一直爬上去, MT-15动力骑起来很顺.
路够宽只是路况比较需要注意有落叶或是树枝竹子等等, 路面也可能湿滑.
MT-15骑姿轻松骑一个小时身体也不会累,
换档顺畅, 悬吊避震是舒适的, 转向灵活容易控制.
骑很久之后也只是一些些正常骑车久了些微的身体酸痛.
东眼山国家森林年底前可以免费入园一次,
机车进去停车费20元, 走比较少路, 也可以停外面免停车费, 多走一些路.
游客中心旁边有饮水机可以装水, 餐厅刚整修过目前没开放.
里面的车道只有短短一小段, 不是用来享受骑乘的, 没有要走登山步道就没必要进来.
里面有很多登山步道, 既然进来还有一些时间, 不如顺便走东眼山登山步道,
从餐厅旁边上去.
长度1.5公里, 海拔爬升大约300m, 上去花费时间40~50分钟.
步道很好走, 有铺设好木头和石头阶梯, 走一阵子很快就会变喘.
难度属于容易的, 稍微累. 不会像真的登山要几小时坡度让人大腿很酸累到不行.
穿着很轻松带着水就可以走, 我看有些人是轻装什么都没带空手的.
东眼山山顶景观台风景很好, 往北可以看到台北和群山.
东眼山这里很好值得来, 有空可以安排一整天来登山健行.
从东眼山下山下坡陡, MT-15感觉下山速度是慢慢逐渐提升上去, 不会冲到很快.
加速大部分是在3档跑, 很少会去用到4档.
直线大概跑到3档红线接近弯道, 收油用引擎制动和轻微刹车放慢速度.
我在下坡时试了一下后刹车, 逐渐用力踩, 感觉像是有ABS开始作动, 感觉刹车踏板有答
答答的震动回馈.
后轮没有锁死, 但是后轮车尾仍然感觉到有扭动.
(但是听说MT-15后轮没有ABS?)
继续往台7南下向山里骑, 也就是之前我从内湾进山区, 到宇老接到桃园复兴区的路线,
只是这次是相反南下.
之前马路比较差, 今年已经全部重新铺柏油路全新路很好, 沿途风景不错.
接着走桃113风景也不错, 本来是不好的路况也都重新刚铺过柏油路, 只是这段路比较窄
, 但是转弯处几乎都会有广角镜子可以确认来车.
我们的政府真的很棒, 偏僻的山区少人走的路线路也都新铺得很平整.
竹60-1还是旧的路, 更狭窄. 骑到这里已经是傍晚,天色逐渐变暗天气变冷.
本来并没有预期要在冬天夜晚骑车, 甚至是在山区夜晚特别冷.
衣服外套不够厚, 感觉很冷, 寒冷的感觉会让身体更紧绷酸痛.
晚上LED大灯够亮, 傍晚到刚入夜骑够用.
接近宇老之前要大爬坡, 有发夹弯陡坡.
MT-15用3档过落差型发夹弯会不够, 转速太低引擎抖动,
用2档还算可以, 用1档感觉会更好.
在通过宇老前意外遇到道路施工交管, 已经天黑等接近一个小时, 在山上很冷...
宇老下山是新铺的柏油路, 山路弯道很急, 全部没有路灯.
完全天黑没路灯, 没什么车, 想要开远光灯发现MT-15的LED球灯远灯灯型很集中往前照,
照明范围小, 在比较直的路段是很有用的.
但是在小山路很急的弯道, 转弯远光灯还是照前面, 照不到转弯弯道的部分, 等于远光灯
在急弯没什么帮助.
看不清楚弯道的路, 加上冬天高山天黑很冷, 身体很冷的发抖紧绷.
再加上安全帽镜片用原本的淡墨片, 路都看不够清楚,
只能战战兢兢的慢慢骑最快时顶多30~40.
这时候骑车没有办法享受骑乘乐趣, 只希望可以安全下山,
不要在夜晚骑乘偏僻山路比较好.
有把安全帽镜片掀起来看路, 看起来感觉没有差很多, MT-15的LED大灯+球灯照明范围就
是比较窄, 没办法照弯道.
骑很久之后有一段路面是刚刨除的, 过几天就会铺上新柏油了吧.
下山后面接近住家才有路灯, 但是路灯密度不够, 也还是要慢慢骑.
过那罗接近外面路变大条路灯很多才能放心骑.
回程120县道上次骑还在施工, 现在也是刚重新铺好的路.
目前我骑车升档很顺, 升档本来就容易.
降档就不太顺, 在中转速以上降档(例如3降2)就会有很强的档煞有点害怕.
退档补油我只有在刻意做的时候才可以做, 还不能补得很好.
要一边冲得快又要退档补油就没办法,
虽然这台车有滑离合我还是不太敢直接降档.
只能先刹车让引擎转速也降到低转速再去降档, 不会有强烈的引擎被拉转现象.
或者要节奏减慢慢慢放开离合器去接合.
要学会如何顺畅骑打档车比较重要.
巡航6档定速真实速度60是5500RPM左右.
总共骑219km, 油耗46.7km/L, MT15非常省油.
整体我觉得Gixxer 250街车 不要SF, 排气量大动力大扭力大难以取代.明年也许会有
Gixxer公司货?
MT-15骑起来不错也很舒适, 配备也比较好, 适合想要骑档车的人.
GSX-S150舒适度可能稍微差了一些, 之前又涨价了,目前只有他是公司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