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读网页版:
http://www.mobile01.com/topicdetail.php?f=265&t=4204653
去年的台北车展收获不少,有不少未上市新品
(当然有些至今已经有市售了)
也帮自己添购一些不错的东西
像是V'QUATTRO MILANO DECK
其实当时也买了防雾片,也是至今才开封运用的
Dr.Anti-FOG 二代劲驰版,虽然自己对防雾片使用机会不多
但个人认为是有备无患,且是国产新品,总是手痒想玩
再加上是高视觉敏感度的黄片,更让我想尝鲜一下
当然,自己也用过Raleri PCShade跟PINLOCK
所以不免俗会更加好奇Dr.Anti-FOG的表现
不过有个大前提,Dr.Anti-FOG比前两者便宜不少
包装跟前一代不同,为了强化夜间安全性我选择淡黄色
(夜间开车我自己也习惯挂黄色滤镜)
p.s. 国外亦有出黄色镜片供选购
跟上一代相比,加强抗UV,并追加抗IR
并用W形状增加密合度,减少鬼影产生
它的尺寸为27.5 X 8.5 cm
比前一代更宽更大,除了防雾范围增加外
更重要的是,可视角度从约90度增加至约120度
以足够用在骑乘时的专注视野
......& Made in Taiwan
内容物算是有诚意,除了一代有付的
清洁布外,还有备用的背胶一组
用的是3M 8018P PET双面胶带,适用于光学薄膜
防雾片本体跟Raleri一样有小logo
实际戴帽运用是不会去仔细看它
(因为已经进入人眼最短对焦距离内)
老实说,W型真的有点特别
所以找了手边现有搭载大型小鼻罩的款式
搭载帽就决定是装上MHR FF-335鼻罩的TS-62
至于为何做成W型,绝对不是因为我的关系 XD
主要是因为大多的镜片是双轴曲率,鲜少做单轴曲率
且凹折处最大通常是在中央处,为了增加密合度来减少鬼影
(这也是Raleri跟PINLOCK会有的状况,这两者有较大的空气夹层)
故利用W型,让防雾片中央处本身更容易曲折使之更贴合镜片
安装是不难,难在抓防雾片的位置
为追求完美的位置,镜片拆拆装装黏黏撕撕
一直不理想,最后是以镜片装在安全帽上的状况
将防雾片慢慢调整到我的地方,这双面胶的好处是
只要不出力,黏性不强就好撕下重新调整黏上
最后把保护膜撕下来就大功告成了!
至于鬼影,极端状况下还是难免,不过因为很贴合
产生的鬼影离原强光源不会太远,习惯一下还可接受
再者,其他防雾片也有这情形,因为镜内杂散反射造成
p.s. 所以以光学而言,常说多一个镜片就多一只鬼
要解决的话,通常是用AR-coating,THH曾有试产过......
依个人的骑乘习惯,相当重视上缘视野
所以防雾片位置抓得很贴近镜框胶条
但完全不会影响到镜片作动
跟其他防雾片相比,并未具有空气夹层,好处是间距小
鬼影影响小,不过少一层空气,造成内外温差较大
防雾片抑雾力需更要求,还好Dr.Anti-FOG在非极端状况下是OK的
前面有到是用高视觉敏感度的黄片
颜色跟PINLOCK相比,比较没那么黄
会比较类似镜片所用的黄色的深度
虽然雾/夜间加强性没那么强烈
不过在日间是可以用,不会造成负担
总结:
在市面上AM的防雾片选择不多的情形,且价格偏高
国人生产的Dr.Anti-FOG无非提供一个高C/P选择
且二代劲驰版更是加大尺寸,更是强化产品竞争力
不过Dr.Anti-FOG跟Raleri、PINLOCK有很大差异
就是周围并无胶圈密封,鬼影是较不明显
且Dr.Anti-FOG在非极端气候下防雾力是够用的
虽然要把Dr.Anti-FOG逼到含水量饱和,使表面开始析出水份
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不过为了以防万一,强烈建议下巴气孔
还是要打开来除雾,并降低内外温差,毕竟含水量是有限的
p.s. 故防雾片清洗后,建议用吹风机吹一吹
但防渗水性就可能要小心,若安全帽镜片与胶条不够密合
在豪大雨时会有雨水渗入,可能水会渗进镜片与防雾片间
对视觉造成影响,虽然这算是有点非战之罪
整体而言,对抗极端的寒/雨环境,Dr.Anti-FOG可能略显不足
但一般的状况已经是绰绰有余了,再加上相对平价的价格
且防雾力不俗,其实也算是对得起售价,是高个C/P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