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fashsboy ()》之铭言:
: https://imgur.com/a/pHziDSV
: 我说你各位还在练车的阿
: 还不快去下订!
: 这么顶的果胶吃下去还需要练车吗?xddd
: 现在开始吃可以预约明年环法黄衫了我跟你讲。
: 是说有板友亲身试验过吗?
: 真的有图中宣传的这么神吗,看的我都心动动了呢。
https://i.imgur.com/synVnuS.jpg
https://i.imgur.com/AC1WiWZ.jpg
干我快不行了这太好笑了我一定要写出来。
敢写这样的宣传出来就代表整间公司上下没有人懂自行车运动。
(我也不敢说很懂,如果有疏漏或写错的地方欢迎各位鞭策)
这一整坨荒谬必须被先拆分为评估框架上的荒谬以及表现内容上的荒谬。
首先我们来讲框架上功率的部分,当我们在评估自行车选手的表现时,
功率这个指标一定是跟可维持的时间一起看才有意义。
但该评估框架中不论是平均功率还是最大功率,都没有时间。
所以这平均功率是 5 分钟? 30 分钟?还是 120 分钟?
最大功率是 1 秒? 3 秒 ? 5 秒? 10 秒?
没写出来,这两个指标基本上是废了。
再来是踏频的部分,踏频从来都不是越高越好,是要维持在一个舒服的区间的指标。
所以光是把它放进来前后比较求成长率就已经很荒谬了。
要认定这个踏频的提升=表现的提升只有一个可能:
整个公司上下都不知道自行车是能变速的,齿比始终只能如一,当然踏频提升=表现提升
。
接下来则是前后比较的条件:
未使用 VS 使用后第一天 VS 使用后第二天
这就有另外一个问题是,如果有认真测过 FTP,不论是 5+20 或是 Ramp,在那个要求全
力以赴的测试条件下。
第二天的表现不要说提升了,光是持平都很有问题,我测完第二天是一定放假或安排恢复
骑的,不然根本踩不动。
光是觉得有代表性的结果可以隔天继续测,或是期待一天就能成长就是没骑过车的人才有
的想法。
那既然框架就这么扯了,内容就......XD
我们先来看看我最爱的 GCN ,
这是 Dan Lloyd 在跟 Sufferfest 合作的训练计画的十周前后比较:
(训练前)
https://i.imgur.com/lGTmEgp.jpg
(训练后)
https://i.imgur.com/HYF2Sam.jpg
https://i.imgur.com/W4reRaK.jpg
https://i.imgur.com/PabwTvx.jpg
https://i.imgur.com/cUCloxT.jpg
人家被抓去操了 10 个礼拜,骑车+力量训练+瑜珈+心态调整,提升最多的区块也才
22%,最少的几乎可以忽略,对比喝一个果胶 20 % 起跳,隔天还无视疲劳持续起飞。
干真的是把有在踩台的人都当北七XDDDDDD,喝果胶喝到饱就好了啊。
比扯铃还扯耶真的是。
对了,对那个训练计画有兴趣的人,以下是资料来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pLOg2DtcdV8 (训练前介绍)
https://youtu.be/YvemLgLpO3c? (训练结果测试与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