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疑似邪教13流出图

楼主: ddar (白马~~马力夯.....@@)   2019-06-19 08:54:26
物理和结构上,一只棒子,施予相同力量时,
棒子越长,变形量越大。(力矩大)
自行车结构,菱形,前后各一个三角形组合,
维持了百年,是很稳定的设计。
这30~40年来,科技突破很快。
最早LUG焊接,被LUG接管严格限制了车架各部分的角度。
TIG焊接开始,车架角度的限制变少,各厂商才开始有其他角度的尝试。
铝材在自行车的使用,铝管加工限制比钢管低,重量轻,车架管型开始变化。
油压成形机,大幅使用在自行车。
本来一支管子,只有一种形状的变化。现在则可以头尾都是不同形状。
复合材质,碳纤维,加工上又大大突破金属限制。
技术一直进步,设计当然可以越来越大胆。
推 Zxl : 小三角正流行06/08 23:06
→ fashsboy : 超六也是这外观06/08 23:08
后叉小三角,主要还是这几年大家都用电脑设计车架,
数据跑出来后,后叉小三角的综合效果最好。
后轮小三角,先天风阻就低,变形量小,刚性好。
用料少,也可以做得比较轻一点。
推 LeoWu : 我自己是喜欢后小三角的设计。可是用在CAAD上…06/08 23:28
→ LeoWu : 算了,我的12还要骑很久呢~06/08 23:28
老车友都是心里过不去,早年钢管车转换铝管车时代,坚持超多的。
推 loserfatotak: 同重量的状况下,觉得大三角强度应该比小三角高06/08 23:44
推 deepstriker : 小三角好像是为了震动传递? 水平上管配小三角都...06/08 23:49
物理和结构上,一只棒子,施予相同力量时,
棒子越长,变形量越大。(力矩大)
大三角,先天刚性就比小三角差。
但这不是说大三角一定差,设计可以用更多的补强去维持刚性,但重量讨不到便宜。
而力量传递上,后轮接地的震动,会透过后上叉传递至座管和坐垫,最后到骑士屁股。
后上叉离座管越近,力量传递越快。
早年的作法,铝管加工压扁一点,增加后上叉的吸收震动能力。
大概15年前开始,加大五通,加粗后下叉。
后上叉渐渐不负责整体的车架刚性,后上叉也开始越做越细,
碳纤维车这样的变化非常明显。
后上叉渐渐变成调和路感,舒适设计,吸收震动。
上管和后上叉,负责担纲骑士舒适的主要设计要素。
开始有很多设计是把后上叉与上管做在一起。
推 usea5a : 我看空力的车很多小三角欸 有关联吗06/09 01:40
电脑跑出来,风洞做出来,后三角的越小,风阻越低。
推 dachshunds : 震动传递合理,减少轮子传上来的垂直震动,空力车因06/09 02:42
→ dachshunds : 为座管扁宽吸震不好,所以常用这种设计,还有强调06/09 02:42
→ dachshunds : 舒适的旅行车 06/09 02:42
空力车座管扁,是为了减少正面的投影面积。
为了舒适度,换个方向打扁座管,可以增加座管的变性量,吸收震动。
推 Duc916 : 大三角外观古典一点,小三角好像比较强调舒适和刚性06/09 04:56
→ Duc916 : 远看像Tarmac06/09 04:57
事实上,小三角的原本设计,就只是刚性好,和舒适度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GIANT一开始的压缩车架。就是小三角的观念。
舒适度,加工技术变好,才有办法把小三角做出舒适度。
推 aneres1201 : 向BMC ALR致敬06/09 11:39
推 CheerWesley : 没有大三角就没特色了XD06/09 14:15
推 CheerWesley : 感觉环法前就会出来了 06/09 14:19
→ danceking : 结果碳纤版先亮相了XD 超六! 06/09 19:57
推 anoreader : 邪教卖点就是那个古典感 是不是该发动卫教战争啊?06/09 23:00
推 MikaMax : 高耸的后三角有如性感翘臀..现在..06/10 00:29
→ Duc916 : 翘臀长在膝盖上06/10 06:18
→ z030060374 : 不会啦 没12你还有超6不然还有超6hm06/10 19:12
→ aneres1201 : 新的超6后三角也变小了~ 06/10 20:29
推 ctx705f : 邪教不就是因为不管怎样都一堆信徒才叫邪教吗 06/11 15:43
→ ctx705f : 所以对于这个 要无脑支持才是邪教徒(? 06/11 15:44
自从电脑分析,风洞,车架性能数据化.....各厂设计就越来越相近了。
很多设计现在看起来,真的就只是一种浪漫。
舒适度,完全是看怎么吸收地面传递到骑士屁股的震动。
外胎,轮组,车架吸收震动能力。座管,座垫.....这些影响都大。
小三角刚性好,对吸收震动先天是不利的。
加上CAAD 13,铝车架的先天加工限制,要维持舒适度相对难。
但现在科技这么进步,一定有办法。
很久之前FRIDAY BIKEFIT 刚刚成立,曾经办过一场非常精彩的讲座。
其中有一段,就是透过认识车架设计师,来观察车子设计的变化。
每个设计师都有自己的考量,也很难说外人猜测的准确度。
像我刚好认识GIANT的设计师。
消费者,选手,工厂,公司.....大家想的都不一样。
到了设计师手上,要坚持理念,其实蛮困难的。
往往大家瞎聊,最后都和设计师说的不一样......XD
(想到10年前在北科大,GIANT设计师NIXON大大的演讲)
骗P币完!
作者: loserfatotak (家里蹲鲁肥宅(T^T))   2018-06-08 23:44:00
同重量的状况下,觉得大三角强度应该比小三角高
作者: chandler0227 (钱德勒)   2019-06-19 15:27:00
之前在捷安特设计的前辈讲过 上市的车架都不是性能最好的,多少会为了几何外型特色,牺牲一点点性能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