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关于台湾捷安特行销的一点观察

楼主: ddar (白马~~马力夯.....@@)   2017-05-25 11:04:30
这篇主要是从限时绕圈赛,比赛之后延伸出来的花絮(烂尾),说一些自己的观察。
限时绕圈赛相关报导
https://www.ltsports.com.tw/other/cycling/123220-2017-05-20-15-10-20
http://cyclingtime.com/tw/documents/7870.html
限时绕圈赛,主要是近年的公路车比赛路权难以申请,很多优秀车手没有舞台。
于是公路车选手们,自发性地举办了这个比赛。
我们常见的自行车国手,是主要的发起人。
台湾自行车国手,以高雄左训中心为基地,这些选手大部分都受MERIDA美利达照顾。
限时绕圈赛,也就由MERIDA美利达作为主要冠名厂商。
这次比赛有个奖励很吸引人.....
前2名选手可获得美利达自行车提供之欧洲“Team COLPACK”车队之暑期赛事实习机会,
美利达将提供全程机票食宿,及美利达车队级装备赞助。
=====前因先讲完=====
这次限时绕圈赛的比赛成绩结果
1.徐暄评(台中前劲车队)
2.王家豪(高雄林园Dizo车队)
3.陈建州(台中前劲车队)
理论上,前两名可以去参加美利达提供的欧洲车队之暑期赛事实习。
而第一名的徐暄评选手(台中前劲车队),却放弃了这个机会,由第三名递补。
原因是,徐暄评选手的合约部分,有违约金的问题。
台中前劲车队,目前使用的车架,是台湾捷安特所赞助。
所以吊诡的就来了.....
受GIANT捷安特车架赞助的选手,去赢得了MERIDA美利达赞助的比赛。
而且,还要去欧洲MERIDA美利达赞助的车队实习,使用MERIDA美利达赞助的装备。
讲到这边,不觉得哪边怪怪的吗?
=====这边讲个人对两大牌的观察=====
坦白说,我个人对这几年MERIDA美利达的行销是比较欣赏的。
确实有听说,前几年MERIDA美利达的高层有变动后,对于行销预算给得比较大方。
MERIDA美利达杯,口碑也很好,还参与了电影破风的赞助。
那捷安特呢?
从早期的自行车新文化基金会,近年的UBIKE.....
当然少不了台湾历史最悠久的杯赛捷安特杯,捷安特一直有在推广。
(巨大是台湾捷安特的母公司,负责生产与制造。
台湾捷安特负责台湾地区的销售,还有当地行销。)
当大家觉得捷安特做的不好时,不妨想看看是做得不够好,还是做不好?
我一直认为,行销和赞助,这个不是立即有效果的。
一个品牌的塑造,企业文化的产生,都需要长期的观察与努力。
巨大和捷安特本来就是一个以工厂思维导向的公司。
40年多年前,从代工厂起家。
因主要客户抽单,开始了自有品牌之路。
但其本质,就是工厂思维。台湾工厂最会的就是,压低成本,要看到效果。
偏偏,在行销和赞助,没办法有立即的成果。
这也就是台湾企业大部分的问题,行销和赞助,沦为一种作业形式。
一定会丢预算下去,高层要看成果.....
成果没有反应业绩,高层觉得花钱没效果.....越不想花钱,但还是要花。
最后在一种好像花的没有很甘愿的状况下,效果更差。
从我出社会后,看过很多对自行车有热情的人加入的台湾捷安特。
但很好笑的是,最后都会离开。
很大的原因是,台湾捷安特的企业文化,并不是真的对骑车这件事情有热情。
(其实台湾的整体自行车业,骑车风气一直都很差,
真的会因为骑车感到快乐的人,也没有很多)
对骑车没热情,也不够了解,要行销的很好,也很困难。
=====怎么来看待这次的事件?=====
我们已经了解到,工厂思维下,商业利益导向下。
必须让赞助商,能够看到立即的效果,这样才会让赞助商乖乖掏出钱来。
所以当赞助商看到,自己赞助的选手,在合约期间,被其他车队给赞助.....
这个会让本来的赞助商感到损失,这个真的很难忍。
这时候,若单纯站在某个角度去批评任何一方,不管是批评选手还是赞助商,
最后都变成了双输,没有人得利。
这只会让赞助商,更不愿意提供资源。选手更难拿到资源,投入比赛。
赞助是商业行为,互蒙其利才是正面的循环。
以这次事件来说,分成两个阶段.....
1.GIANT捷安特车架赞助的选手,去赢得了MERIDA美利达赞助的比赛。
2.去欧洲MERIDA美利达赞助的车队实习,使用MERIDA美利达赞助的装备。
第一阶段,事实上还蛮常见的。
每个比赛,都会有很多赞助厂商。
也不见得都是自家选手能赢得自己赞助的比赛。
但以两大牌来说(捷安特和美利达),以往台湾的惯例是,两大牌不会刻意去踩对方的场。
你不太容易看到捷安特杯,会有美利达主要赞助的车队去拼牌。
或是在美利达杯,看到捷安特的赞助选手去抢牌。
这个是不成文的默契,别人的主场,给点面子。
我确实有见过,明明被捷安特赞助的选手,用个人名义去参加美利达杯。
也就是要避嫌,不要搞得太明显。
当然可以说,这样两大牌的气度不够,但话说回来,给主人面子,不也是美德?
第二阶段。
GIANT捷安特车架赞助的选手,
去欧洲MERIDA美利达赞助的车队实习,使用MERIDA美利达赞助的装备。
这个争议就很大了。
首先合约部分,因为没有人实际看过合约,我们先保留这部分。
违约,就不用说了,当初要签约,有得必有失。
若是合约没有载明,没有规范的这么详细呢?
这边还是回到前面所说的,捷安特基本上是个工厂思维的公司。
赞助没有什么立即效果,但不能让他们感到损失。
今天处理这件事情,先骂捷安特,事情就输7成了。
重点是,不能让赞助商有损失的感觉。
怎么做?
很简单,首先这个全额赞助的实习机会很稀有。
捷安特不用自己出钱,就有人送选手出国。
(还是主要竞争对手花钱,超爽DER,削弱对方.....XD)
我会建议,选手在完成这个实习后,到捷安特对总公司所有人做简报。
把这段期间的见闻,欧陆职业队的优点,全部提供给捷安特。
再来就是,针对这段期间使用竞争对手的装备,
一一比较其优缺点,作为将来研发参考的重要依据。
(这是一个光明正大卧底学习的好机会,超完美商业间谍)
稍微有一点计算能力的人,我想都能理解这些好处。
这样赞助商虽然表面上没面子,
赞助选手被别人赞助走,但可以不花钱就得到竞争对手的资讯。
选手,除了得到出国的经验,在必须向母队和原赞助商报告下,会更有压力动力去学习。
回国后的报告,也是训练运动员除了运动之外的专长。
袜操,根本就双赢,干嘛把事情搞得这么难看??
=====赞助是互蒙其利=====
在任何职业运动中,赞助都是不可缺少的一环。
NIKE的赞助选手,去穿其他牌子的鞋子,这种白目的事情应该不会有人做。
回到自行车这个运动,以台湾来说,台湾并没有什么真正的车厂厂队。
主要赞助商,次要赞助商,拉赞助很辛苦,总不好意思得罪。
基本的伦理要有,经营赞助商关系,本来就是很重要的一环。
台湾自行车厂,长期无法从赞助选手中得到很好的回馈,
这点真的是让车厂难以再投入资源的重点。
选手除的骑车的本业外,能否替赞助厂商多争取曝光,发挥品牌价值,也是选手的课题。
台湾的运动行销市场,职业运动,这些环境确实不成熟。
不管是厂商的行销,被赞助的车队和选手,真的都要多加油。
当然,看好戏的乡民,你们若能有更好的观念,更能帮助这个市场进步。
那种常常在谩骂,制造冲突,让整个市场双输的文章,真的就别看了。
作者: loserfatotak (家里蹲鲁肥宅(T^T))   2017-05-25 11:56:00
车和鞋子差很多,车架只是车子的一部份,如果连生活费薪水都赞助就没意见,但今天只赞助车架却用实质影响力要求选手更多,不觉得吃人够够吗
作者: HardRealTime (is really hard)   2017-05-25 12:30:00
推!
作者: loserfatotak (家里蹲鲁肥宅(T^T))   2017-05-25 14:51:00
更costdown
作者: HardRealTime (is really hard)   2017-05-25 15:55:00
想买国外牌的借口吧XD
作者: loserfatotak (家里蹲鲁肥宅(T^T))   2017-05-25 16:47:00
印象中佳明赞助欧洲车队功率计,结果被爆车队只是贴牌根本没使用,车队好像沿用之前的功率计,佳明都没怎样你鸡排是打压啥小
作者: abcd11001100 (乂粗残a依瓜纳乂)   2017-05-26 23:39:00
目前逛过最佳的官网是Canyon,资料十分仔细说明书还介绍黏管胎呢另外,配件页面好多帅气的东西,有人要开团吗 XD
作者: princeguitar (王早)   2017-05-27 04:42:00
其实遇过某几家车行 专售进口车 聊天过程中 非常否定捷安特或美利达 直接说完全不能跟国外一线厂牌比… 我当然没对方专业,知道这里有很多先进前辈。所以想请问对此有何看法? 顺道一提axman也被提及只是形象造势好而已… 当然店家方面是以进口名车来作为基准点来比较… 了解业内的各位 认同吗?
作者: loserfatotak (家里蹲鲁肥宅(T^T))   2017-05-27 09:43:00
costdown售价低当然薄利多销啊,和一王四后一样的定价看看能销量多少,台湾产业无法升级就是一堆只重量不重质的公司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