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直接回在内文里,有兴趣的板友不嫌弃的话可以看看。
※ 引述《ddar (白马~~马力夯.....@@)》之铭言:
: 标题: Re: [情报] 公路碟赛场喊卡
: 时间: Sat May 7 00:28:10 2016
:
: 大家引用很多外电报导,还有职业选手发表的看法。
: 很棒!
: 但问题来了,选手有保证一定对得吗?
当然不保证,从我看来这不见得是重点,后续谈。
: 今天若是所有一级职业车队,选手大家来记名投票,投出来一翻两瞪眼。
: 这些选手也都是在表达自己的个人意见。
: 选手绝对有权力,对于自己要用的东西发表意见。
: 也可以对比赛中,可能造成选手危害的事情,要求改善。
这问题有点复杂,从历史看来,集团里头的运作不见得这么单纯。
:
: 问题来了.....公路车碟煞真的这么危险吗?
:
: =====我们来认真看看,到底碟煞用在公路车赛的疑虑是什么?=====
:
: 根据这段时间,个人看到的反对资讯,大致有以下几点.....
:
: 1.碟盘会割伤人,尤其是万一集团摔车事故,碟盘会造成严重受伤。
另外还有碟盘高温的问题
: 2.碟煞煞车力道好,容易锁死轮组,造成摔车。
: 3.集团骑车,混用不同种类煞车,大家煞车力道不同,减速效率不同,会造成集团摔车
。
: 4.C煞车力道已经够用,使用碟煞完全是商业考量。
其实第四点并不是反对原因,如果碟煞够安全,我想不出来有任何的反对使用碟煞理由
根据UCI Johan Kucaba 接受CyclingTips的访问,把过去使用在登山车的碟煞运用到
公路车"比赛"中有几点本质上的差异
‧ higher speed
‧ longer braking time
‧ higher temperature accumulation
‧ bigger disk which means bigger safety issue in case of crashes
‧ braking behaviour that may block the wheel and make the bike slip
‧ difference of braking performance between disc brakes and rim brakes that
may cause crashes inside the peloton.”
以下我的回复也会基于以上的特性做讨论
:
: =====让我们一点一点来看=====
:
: 1.碟盘会割伤人,尤其是万一集团摔车事故,碟盘会造成严重受伤。
: 个人也认为有发生的可能,但有办法解决碟盘割伤人吗?
: 有,而且不难。
: 可以选择装护盘,碟盘外缘磨成钝角。
目前UCI已有规范要弄成钝角了,剩下值得疑虑的就是高温的问题(这点你跟车手都有提过
)
: 若是能这样做,碟盘带来的可能危险性,还会比大齿盘要低。
: 所以我们接下来要要求大齿盘装护盘,比照办理吗?
: 有解决办法,就去做,这个明明就不难解决,真的不要抓着不放。
:
现在赛事中使用的disc brake 并没有护盘(rotor cover),据我所知就连市售碟煞
都没有这样子的配置,目前这风险并没有获得解决。
另外制造商未来会不会处理这个问题也不知道,我自己就想到以下几点问题需要解决
1. 碟盘排热效率
2. 轮组如何快速拆换(这要看 rotor cover 如何设计,全覆式的或是只保护单面外侧)
3. 碟盘尺寸跟前叉、车架设计与rotor cover 都需要一并考量
4. 如何兼顾rotor cover的强度与重量
5. 美感
与你不同,我认为 rotor cover 这个问题不好解决(个人意见)
: 2.碟煞煞车力道好,容易锁死轮组,造成摔车。
: 个人讲过很多次了,公路车碟煞的煞车制动力,已经是调整过的。
: 公路车碟煞的煞车制动力,不要把它想成越野车碟煞。
: 且这个讨论串中,有LeoWu车友表示,
: 他认为公路车碟煞的煞车力道并没有这么大。
: LeoWu也觉得C夹很好用,C夹不差。
: 但,控制公路车油压碟煞,对于手指的负担小。(感谢LeoWu经验分享)
: 所以这一点,基本上就不攻自破了。
:
: 当然你可以说,这表示手指用同样力道去按煞车,碟煞会煞的比较大力呀?
: 我同意.....但两只手指头按比较大力,是不会用一只手指头去按吗?
: 而且,煞车力道不会超过外胎对于地面的摩擦力。(抓地力)
: 用c夹和用碟煞,用同一条胎,是有差逆?
:
讨论这一点(modulation)前必须要考量公路车在集团内的跟一般的骑车煞车行为
不太一样。
http://imgur.com/J98LxAa
(source: simkinsdesigns.com/modulation.htm)
碟煞毫无疑问在煞车力道上的细微控制是优于C夹的,假设集团以时速50公里的速度
前进,车手A距离前方车手B只有30公分的空隙,最糟糕的状况下,车手A只有0.036秒的
时间可以做反应(实际上当然不会只有0.036秒这么悲剧,但反应时间都非常短)。
这个时候车手的反应就是马上规避前车跟扣煞车,减速降低冲击,当下动作就是把煞车
狠狠压下去跟看临场状况,打滑与否都不是当下第一考量(如果打滑的话,有机会
再松煞车)。
简言之碟煞相较于C夹在modulation的优势,在公路赛里并没有那么重要。
实务上不论在集团内使用C夹或是碟煞,打滑绝对有可能会发生的。
而碟煞的煞车力道较佳,紧急状况下这点风险又更大些,更容易影响到集团其他的车手,
这也就是目前pro cyclist的担忧之一。
注: modulation对公路车手没有很重要这点看法我在外电有看过,理由
跟原因我已经说得差不多了,但最后这一段车手煞车反应是我脑补的,版友可以自行判断
在100~200公里间的长途骑乘,这样子的行为是否符合常理。
: 3.集团骑车,混用不同种类煞车,大家煞车力道不同,减速效率不同,会造成集团摔车
。
: 这一点承2.。
: 我们先厘清公路车碟煞的煞车力道,真的没有这么强。
: 所以何来减速效率不同的说法呢?
: 就算真的有差,差一点点。
: 问题就来了.....请问一下,集团骑车时大家都这么靠近,
: 万一前面有状况,碟煞煞车可以刹住。
: 你c夹刹不住,撞了上去.....这个怪碟煞吗?
:
没人怪碟煞,而是碟煞跟C夹在集团内混用,是不是有风险,风险多大?
有没有解决方案?
: 这个当然怪后面的煞车反应太慢,或是煞车太烂煞不住呀。
:
: 煞车力道强,才有机会被后面撞。
: 煞车力道不强,就变成你去撞前面了好吗?
: 而且再说一次,公路车碟煞的煞车力道,真的没有这么强,
: 不要用越野车的煞车力道来思考。
同第二点的回答,毫无疑问的碟煞的制动力比C夹好,但同时在集团内使用,
车手认为有风险。
如同 Chris Froome 说的
"But it's a safety issue, I'd say either everyone uses them, or no-one
does"
: 4.C夹煞车力道已经够用,使用碟煞完全是商业考量。
这个问题是建构在 "当碟煞有风险仍须厘清,而UCI不顾车手与CPA反对,贸然使用碟煞"
的前提下才会成立。如果集团内使用碟煞的安全问题厘清的话,车手没有理由
抗拒碟煞。
碟煞优于C夹的部分我都赞成,我也没看到车手说碟煞是烂货,但车友们要弄清楚整件
事情的核心是 "pro cyclist认为未经充分的讨论就在集团使用碟煞,会有安全上的
疑虑。"
: 这个分两个层面来看,
: 首先C夹的煞车力道是否够用?
:
: 我个人的看法是,很多东西是比较来的,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 个人从7700的C夹煞车夹器开始接触公路车,也使用过很多不同厂牌的煞车皮。
: 每个煞车,还有煞车皮,总是说他们做了很多研发,让煞车变的更好,力道更棒。
: 如果煞车力道是够用的,厂商不用追求更好的煞车力道。
: 除了煞车力道外,油压碟煞有两个优势,是C夹所不能办到的。
:
: 4-1 可以减轻手指的负担,用更小的力气去按煞车,作更细腻的操控。
已回答
: 4-2 碟煞面对恶劣天候,可以保有一定的煞车性能,不至于像C夹一样衰退。
:
: 当然,这4-2点还有争议。
: 根据rivet提供的资料,传奇自行车选手Eddy Merckx表示,
: 把碳纤维轮组的煞车面贴上铝皮,
: 这样就不用担心碳纤维轮组在雨天或恶劣天候的煞车表现。
: 但问题来了,这样一组轮子要多多少重量呢?
Zipp 404 Carbon Clincher Disc-brake 碟煞碳纤轮组
1715g
Zipp 404 hybrid clincher 2012 铝边碳纤轮组 (后来都改成碳边,而铝边改到Zipp 60
这个产品线)
1640g
Zipp 2012年的404 铝边 clincher 比 404 碟煞 clincher 轻了75g
我有点懒,只查zipp这家厂商,看起来重量不是问题。
: 不过,在煞车面贴上铝皮,
: 依然无法解决煞车面沾上泥沙所带来的煞车衰退。
: 这个只是衰退比原先少而已,但仍比不上碟煞在恶劣天候的表现。
:
你说的没错,雨天碟煞制动力比C夹好,这点我认同。
但对于pro cyclist 来说,这点不见得是很大的优点(同时考虑集团内的风险)。
: 4.C夹煞车力道已经够用,使用碟煞完全是商业考量。
: 第二个层次,商业考量。
: 套句车友说过的话,职业运动,没有商业考量,哪有薪水。
: 商业考量一定有的,但将比赛放入碟煞这个变量,是不是真的是绝对危险呢?
:
pro cyclist 认为问题还没有厘清啊?
: 我一直强调,碟煞在公路车比赛的使用,是风险不是危险,
不需要现在直接拿选手的生命去测试啊?
: 风险是可能因此受益的,在1.中就提出降低碟盘危险性的方法。
: 其实碟煞本身的商业利益,不见得是碟煞,有很大一部份是来自于轮组商。
: 碳纤维轮组目前技术的瓶颈点,就是煞车问题。
: 考量到煞车,碳纤维轮组的重量很难再突破。
: 而为了煞车时的高温,也必须用比较好的环氧树脂。
: 一旦用了碟煞,碳纤维轮组的紧箍咒被拔掉,真的会让我很期待以后的发展。
碟煞碳纤轮组,现在这些产品市面上不是都已经有了吗?
:
: 可是对于一般消费大众,你也许不会去买这些高价零件,这个和你有关系吗?
: 当然有,而且关系很大。
: 身为一个键盘车手,我零件并没有用特别好。
: 但我绝对支持赛场零件的进步,这样才有可能技术下放,在一般市场普及,
: 一般人才能享受到科技带来的进步。
:
: 举个例子来说,当年我最爱的V夹是AVID SD7。
: 大约10年前,一组AVID SD7,夹器连同煞车手把,还要价3000元。
: 当碟煞普及后,现在只有当年一半的价格。
: 而SHIMANO每次推出新产品,将旧技术下放,也让低阶碟煞变的可靠便宜。
: 支持赛场上的新产品,将来才有可能会变成普及化的一般零件。
:
这些不是车手的考量啊,难道因为这个原因,我们硬要车手使用碟煞? 还是车手应该要
承担这些风险,因为他们少部分人的牺牲其实是为更崇高的理想、更多人的利益?
讲得更夸张白烂一点,因为我想要吃更便宜划算的冷冻海鲜,所以我就要泰国工厂继续
囚禁那些缅甸血汗劳工吗? (反正摔车的车手不是我啊~~~~)
: =====碟煞厂,轮组厂,都没给我钱,我讲这么多好话要干嘛?=====
:
: 当然有网友对本人作指教,本人虚心接受,这边一并作回应。
: 首先,选手讲的话,和外电讲的话,真的是很好的参考。
: 本人份量也许不太够,但从上个世纪末使用碟煞到现在,
: 也同时经历过V夹与碟煞的交接期。
: 很多当年V夹支持者,对于碟煞也不认同,但至今碟煞在越野车市场普及。
: 这段历程,我最近又不时想起。
: 事实上,有种历史好像又重演一次的感觉。
: 只是在公路车界,碟煞的接受程度更差,反弹声音更大。
碟煞的争议在赛事跟一般使用是脱钩的。所以过去碟煞在登山车赛事中也有很多反弹吗?
还是一般使用者的反弹? 我没有经历过,但真的好奇。
:
: 你可以质疑我个人的发言,但我会老实和你讲当年越野车煞车生态如何改变的。
:
: 同时期和我在网络上聊自行车的网友,很多人现在都是自行车某个领域的专业。
: 我没有外电,公路车职业选手我也不认识。
: 所以我不能搬出一个很响亮的抬头,但我有一些自行车业上游厂商的说法。
: 信不信在个人,当作聊天抬杠也好。
:
: 网络论坛好处是,只要这个人不删文,这辈子他都有机会去反省他说过的话。
: 我常常反省自己的发言,讨论,不是发表论文。
: 希望大家多少能学点东西,这个讨论串,获得很多宝贵的意见,谢谢大家。
:
: 或许再过个3~5年,再回头看看这个讨论串,会很有趣吧?
:
没有恶意,但我认为你跟部分的网友始终搞错整件事情的重点!!!
这篇讨论串的核心根本就不是讨论C夹或是碟煞的谁优谁劣、谁对谁错 (至少我是认为
如此),就算未来赛事最终使用了碟煞,甚至连我自己都换了碟煞,也跟我说的重点没有
任何的冲突。
我认为事情的关键是...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态度去看待或是厘清与"赛事安全"的相关议题
(就算这些议题与我无直接关系)
从你之前的回复,看来你是认为目前pro cyclist使用的碟煞是有安全上的风险(高温),
所以车手有没有承担无谓的安全风险吗?
我不知道你现在是怎么想,但我认为是有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