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吕俊锡的影片及板上讨论基层培训,有感而发。
本文会以二个面向去讨论:一、基层培训;二、运动产业发展
一、基层培训:
首先界定基层的定义是以国高中为限,我自己也曾在基层服务过。我认为整个体制和
社会氛围影响了基层的发展,也限制了球员的可能性。
台湾的基层篮球培训给我的感觉都在强调两个字—“速成”。
而速成文化,其实和整个基层环境还有赛制的竞争,以及社会的期待息息相关。
我不会去责怪基层教练,很多基层教练花了很多时间在球队上,他们有战绩的压力。
打不好可能拿不到补助、招不到学生、球队解散、教练失业等等。尤其以台湾甲组资格赛
来说往往拿不到分组第一,就不可能晋级16强,win or go home,在职业赛场很热血
但HBL是高中联赛,是学生联赛。重点在培育,这种竞争淘汰的赛制,放在以培训基层的
高中联赛来说适合吗?
因为有压力,所以要速成。一个球员进来,教练当然不可能从有那个时间慢慢从0培养
身高的高,不会运球投篮传球没关系,上场抢抢篮板防守就好。
身高一般的技巧不好没关系,会防守跑跑快攻就好。
所以这也造就了整个JHBL和HBL整个大环境的球风,就是打“快”。
为什么要快? 因为场上最容易得分的方式就是快攻,最好赢球的契机就是用防守制造失误
然后打转换快攻。快攻过去多打少,得分机会高,又能掩盖学生球员投篮不稳定的缺点。
所以为什么国高中的训练都是以体能为主,而且几乎每队都可以看到使用221的全场包夹
因为只要制造对方失误,就能快速顺利地拿分。
能够"简单"的拿分,何必打阵地"困难"的取分。
阵地战需要全队5个人的配合、走位,需要每个球员在场上临机应变,需要球员在不断
场上思考判断。这个是需要花长时间去培养、训练的。作法太慢了,无法应对紧凑的赛程
而球员在最好学习的黄金时刻,被训练成体能超人,但没有教育他们去思考或打磨赛场上
更细节的部分。只有体能,却没有对球赛的理解。
所以HBL每年虽然都很热血,两边快来快去,但仔细一看失误都很多,而且场上无章法。
打出漂亮团队配合的play真的很少。HBL几乎只剩快来快去,快到最后变成乱;要不就
是看球队当家明星如何表现。
但讽刺的是,HBL这种比赛的节奏,上了大学、职业队甚至国际赛,根本就用不到了。
成人球员谁还会被全场包夹压到失误?比的是处理球的智慧以及稳定度。
我们在国高中花了大把时间养出来的体能和全场包夹,上了成人赛场根本无用。
而真正能帮助球员走更远的一些观念、球赛理解、稳定度,反而在基层不被重视。
因为基层的求“速成”,反而使我们球员在职业赛场“晚成”。
二、运动产业的发展:
不多说,台湾的篮球产业根本才刚起步,希望职业篮球真正能变成一个成熟的产业,
而不只是一种消遣性的娱乐。一个成熟的职业运动,它能带动周边的产业兴起,而这些
周边产业完善,最后也会回到职业运动变成加分的效果。像今天板友PO吕俊锡的训练
影片,里头是韩国非常有名的技术训练室:skill factory,不乏有球员找过他们做技术
训练。而美国就更多了,比如说: Drew halen、Chris Brickley。前者找过他的有Tatum
铅等;后者有melo、hardan、CJ、米丘等球星。强如NBA明星,仍需要找专门的技术训练
师加强自己的技巧。Melo在和拓荒者签约之前,几乎都泡在训练师那边。
这也是为什么小四在篮球摸骨当中,会建议周仪翔暑假不打中华队,飞去美国找训练师
的原因。
找训练师是要自己要花钱请的,球员愿意花银子,让他们在场上有更好的表现,争取更大
的合约。这也是我所说的当职业运动真正做为一个产业来发展,技术训练师才会越发被
重视。职业联赛产业做好,球团愿意投资-球员花钱做训练-球迷享受更好的比赛。这样
才是一个正向循环的产业模式。
总结一下:
1.基层培训真的不要再花大把时间,训练一些未来职业赛场用不到的东西。对,我说的
就是全场包夹。不如多一些时间教导球场的观念,以及战术思维。然后加强每个位置基本
动作上的训练。以欧洲高大球员来说,很多都能秀一手传球或外线投篮。
2.运动产业发展成熟后,会有更多的资源愿意投入,如训练师等,由训练师再针对球员
的需求,打磨不同的技巧,帮助球员回到赛场上后表现更为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