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seimo (Theodoros Papaloukas)
2021-08-29 12:23:01※ 引述《daviiid (David)》之铭言:
: 大家都在说台湾基层培养差
: 教练啦 环境拉 等等
: 但好像又说不出个所以然
: 我就想来分享一下好了
: 关于基层篮球员的培养
: 是否能帮助球员突破天花板
: 或是至少到达天花板
: 有很多影响的(因素)
: 1.教练程度:
: 台湾教练程度被认为落后有以下几种原因
: 一. 教学风格落后 :
: 在基层更多的教练还是喜欢走老一辈的方式
: 认为{严师出高徒} 这个观念
: 严厉才是出好球员的唯一解答
: 可以对球员的球技严厉 队规严厉
: 但 打球员 操球员 等等的老观念还是一直存在
: 让球员(怕)教练
: 在压力下打的篮球
: 球员是怕教练所以练球
: 但大家常常都会听长辈说
: 年轻多犯错
: 多尝试才会成长
: 为什么到了篮球
: 台湾教练在基层却不给球员场上犯错的空间
: 所以基层球员往往只会打着制式的篮球
: (如果Curry 生在台湾 可能就变成带过半场 喊战术 然后等球当射手
: 可能投太远没进 下来可能就两个巴掌 加赛后折返跑)
现在应该比较少吧 一三七的娟姊 跟 南山许时清
看起来比较凶的黄万隆 似乎现在都是用聊跟建议方式来跟小孩沟通
这个时代体罚跟用打几乎很难不被拿出来公审
而且传统主流最斯巴达的棒球
现在也没有看到
05年我还看过某高中外野手漏接一球
直接换下来 辣正站好被教练飞踢肚子 真的超惨 直接体罚
教练很有心了 没穿钉鞋踹
更不用说以前少棒有人被教练巴到耳聋 结果他还打上大联盟
好笑的是 一堆被揍的小孩长大成材后 (他教出两个大联盟球员)
还帮这教练开庆祝会 还说没有这个教练之后
母校球队成绩变多差
但现在不管什么运动都不太会有这种方式教育了
而且还常被检讨要用合理方式 更新训练之类
另外现在小孩也没有以前那么傻了 篮球这边的小孩比较精 家里环境都普遍
比打棒球的完善一点(原住民跟偏乡)
只是成效怎么样 真的也不能用教育方式来以一概全
主要是没成绩 水平没有太大提升
也许是有进步 但是对比一出来就有问题
就像跟日本比 或者其他国家
才是重点
: 二. 训练落后:
: 现在世界的训练是 (短时间 高强度 符合场上情况)
: 跟目前台湾教练的我有3小时 就不会只练2小时的观念差太多
: 宁愿热身30分钟 让大家拖拖拉拉的
: 反正练球时间要揍满
: 训练落后又包括高中个人训练不普及(目前UBA慢慢有这方面的文化了)
: 所以都是同一个教练集合起来做个人动作练习
: 但每个球员状况不同
: 你与其集合大家1小时
: 全队都练差不多的动作
: 倒不如帮助他们建立起
: 要找个人训练师强化个人动作的文化
其实现在各个领域都有跟运科合作
不只文化 当年赢健行的国体也有
现在资讯透明化 有心要走这块的人 应该在高中时期
慢慢要开始有体认是否要走到这一块 跟投资自己
教练只有那么几个 球员有那么多人
自己主动去找教练问资源 或者自己家人帮忙规划
这也跟台湾篮球的专业化职业化有关 一直没有健全性
所以没有变成一整个面的布达出去
如果有这个东西 但是你练完球就是不想再花时间再练别的
就像你爱数学不过英文 要你周末多花两小时加强英文
你却只能拿出10%专注度来做这件事 那也没什么用
就是没心
这跟一个环境带给球员的远景跟目标性有差
就像现在棒球
小球员访问不再是只有打大联盟 而变成是打职棒了
还有想打中华队
这跟篮球差很多 有多人在高中时期就决心要走篮球的?
除非你是亚青层级的
真的大部分都还是疑虑
那就是如此 你怎么有一个目标持续去更新训练跟专业性?
而且私人教练不见得有用
实验后搞不好不适合你 那怎么办? 砍掉重练?
球员长到高中层级跟着大队练有优点 起码基本就ok
当然缺点是齐头式
以前还看过高中球员只会大部分右手切入 右手上篮 体能身体够好 一样很强阿
左手什么就没差了
所以就是没有一个刺激性 高中打完就差不多
大学后要很有自律性的人 否则即便是亚青的 也不少人迷失在其中
就像曾柏喻 林志杰也一度如此
主要环境要成长 球员教育成为一个专业球员心态也要成长建立
不能只怪到教练而已
: 2.环境落后:
: HBL教练练球时间又臭又长
: 某种角度也不是他们的错
: 因为都有战绩压力
: 所以这时候就要有更有权力的人跳出来
: E.g 教育部体育署规定
: 高中甲组练球时间 强制1天3小时
: 超过被举报会被惩处
: 一方面这样制度能挑处出更优秀的教练前往下一层级
: 因为大家练的时间都一样
: 就是考验教练功力
: 而不是现在名次好的球队
: 是教练厉害?还是只是练球时间比别人长?
篮球这一点是训练时间很长
但重点没有告诉球员这个训练的重点 来教育对他的好处
未来哪里不对 可以再调整方式
这个很难是基本上管不太到
其实我觉得就是效率问题 还有成绩问题
不然三民五虎直接跟小娟姐说训练你给我轻松 我给你冠军
教练也可以轻松来
说到练球时间 其实篮球员还是没有到太累 极限一定更高XDDD
我之前推文就有说
我朋友去某母校球场看学弟他们选亚青备选
结果已经选上的几个正选慢慢打着哈欠进来 身上就是那种密闭空间夜店的酒味
所以我也认为打篮球的孩子不少都很精的 只是很缺乏环境
而且家境普遍不会太差
棒球这边普遍以前就是乱练过头的一堆 以前有人选亚青培训资格
分成蓝白两队 印象打BEST OF 7
某队教练让某乖小孩球员硬投好几场
最终不扯蛋 那个球员投到昏倒 被扛下场(还没争光就被玩到阵亡)
准备带他去美国的蓝鸟队球探整个无语 因为这球员一年多前才手才动刀休息
今年刚好 又被教练玩成这样 整个甲子园附身
这个球员身材好还左投 也能碰到90MPH 但就是傻不会装死
现在棒球就是很多职棒球员传承教育小朋友 脑袋才相对开发出来
教练的也都服就相对不会乱搞了
而且久久来教一次 球速就能到140 控球还变好 比你教练还厉害
所以这边还是环境问题 球员也要有成长来知道训练的重点
不是傻傻地练而已
: 3.基层参与推广还做不够
: 在台湾大部分能打HBL或UBA的人
: 不是天赋比较好
: 而是比较早加入球队 练的多而已
: (当然也有很多真的天赋好的)
: 以台湾最后打出来的选手里面
: 乙组球员球员出身
: (刘铮 林志杰 蔡文诚 林致为 苏士轩)
: 或是
: 学生时期练球(据说)很轻松
: (三民五虎)
: 或是
: 天赋好但未受过正规训练的
: 前阵子报T1的(施信宏)
: 比例过高
: 就是个很大的警讯了
: 代表着两件事
: 一. 基层推广太少
: 光小学这体育班就不知道在冲三小了
: 小学甚至国中
: 最主要的是增加参与率
: 你他妈怎么会知道他们以后会长多高
: 最好是都让大家都很多机会可以基本学点篮球知识
: 应该要
: (随着年纪越大 慢慢身体定型 但大家都有一定的底子 所以才能层层筛选)
其实篮球真的在各个层级 基层是完全制霸的 除了输给田径队XDDDD
但是重点我有发现到一点
这么普及的运动 各县市都有且多 男女都有
问题高中甲组八强的球队
几乎都在北部 这五年来 甚至东部是一间都没有
篮球框多 校队普及 问题 绝对是应该要很均衡
结果
南部只剩高苑在撑 台中的青年跟东山轮流上
剩下都是北部学校 而且简单说就是台北跟新竹
大家都在笑棒球的榖保跟平镇是青道跟海堂
(榖保棒球高一这批新生身材可能比HBL的好 三支超过190..有一支196身材协调等都好)
问题这五年来 前八强 平均是北部三间 东部一间 中部一间 南部三间
整个均衡很多
而且小学校 小到不行的 也能练出来几位跟平镇榖保同个水平竞技的球员也是有
但是篮球这块即便到十六强 也是北部拿下大多数量
这个普及度有点诡异
这也是近来基层篮球可能要关注的 是否过度集中资源在某些地方
可能是球员想到衔接到社会职业的话 在北部球队比较容易被看到 所以才离开
但是没有机会北漂的小球员
以后可能就是看身体天分有没有到那里了
但是教育资源肯定差距很大 球员养成在需要养分时候
没有到位 剩下成长时间也会较少了 职业球员出来的教练也相对少
棒球这边就是一直让职棒球员 海归配合做训练营跟关怀杯等比赛来传承跟之类
并且提升一些设备 对于花东的小孩子帮助很大
篮球这块未来职篮也应该能慢慢衔接起来 只是要多看看地区差异性就是
: 二. 练球时间多不等于球员技巧好
: 代表教练该检讨
: 4.社会观念(这点要花最多时间改变一代一代的)
: 正确观念是*投入一项运动是有益身体健康
: 台湾普遍得观念还是在你打不好成为不了国手
: 那就不要花时间在这上面了
: 5.最上层联赛发展不够 (去年终于开始了)
: 无论做什么事
: 最后还是现实的要就业
: 以往没有最上层的联赛
: 给球员*动机 去努力
: 造就的问题以也是产生出为什么
: 台湾普遍有HBL完 进步幅度就不如预期
: 原因之ㄧ就是 *没有动机
: 当你在做一件事情需要分心想别的事情是
: 他们作为*球员 时很容易在大学要迈入职场的生涯开始徬徨
: 所以往后3-5年可能会慢慢改变一点
: 但要一飞冲天事还很多要努力的
: —————————————————————————————
很同意
但是我要说 不只教练 球员本身 或者家人 经纪人都要一起成长
你做什么有没有效率 其实出社会都会遇到老板嫌你做白工
但是你还是学生时期 教练不行 那你的家人 或者你自己是否也要自动自发知道
前面那么多例子给你看 你还傻傻跟着走 这样脑袋一次还可以
但久而久之就很难在下一个阶段下去了
不过现在随职篮成立 这种专业化产生的示范例子会越来越多给基层看
因为目标性产生了 球员在进行专业化提升 注意度也会慢慢从业余转成职业
就说选秀好了
三个篮球联盟选进来的人
跟中职进来的 那个反应还是有业余跟职业的差距.
(而且每个都是在感谢阿嬷XD 让我想到KD他妈)
但是以后稳定了 专业了 基层慢慢确认这个职业专业联盟在他们心中的地位
就会跟现在中职一样 职篮成为他们目标 主动为自己精进篮球专业知识 自律
否则以前谁真的想打中职 业余一堆强的还是跑台电跟合库
而不是整天要教练喊 跟叫着练 要拿HBL冠军
拿到后 什么都结束了 以后去读个大学放松一下 篮球有机会再看看
顶多再拼个亚青 拼到了 人生篮球饭门票半张取得 开始去玩乐为主
所以我一直认为选秀年龄可以再下修 不用浪费时间在大学
大学环境要是比职篮好 那我就支持留校
除教练环境以外 球员自己也是重点
就像林庭谦 陈盈骏
我觉得他们都是很懂为自己规划
决心未来要吃这行饭的 包括家人也是很支持跟帮忙决定 所以才这么好
但是如果这行饭门票没几张 而且那行饭又没什么发展性
谁会愿意在高中就确认去努力?
特别是一个正常家长谁愿意让一个小孩去打篮球当饭吃?
我朋友之前也是打过甲组 他还是爱篮球 但讨论到下一代要选择专项体育让他挑
他说绝对是棒球 因为就是现实面 而且他还跟我说篮协有多黑 真的很难撼动
这也是整个环境造成
所以目前就是大家好好支持职篮 不管是哪一个
只要稳了 基层就有成长起来完整的一步
还有希望传承有好点新闻 不要再学长学弟尻头了
昨天才看到李振昌分享秘方给敌队新生代王牌古林 看到还是挺感人
特别李振昌是澎湖第一位上MLB的人 也很低调
结果还支援兄弟目前最大敌人的统一 真的很大气
学长可以有脾气 但以后还是好好相处当个榜样
加油
篮球还是很有机会 只是要点时间
: 总结:
: 球员很辛苦了
: 国际赛成绩不好
: 要检讨的是整个体制
: 世界上有很多不同国家的体育制度
: 没有说哪个对个错
: 这世界就是 当你拿冠军
: 你说你都不练习 别人都会学你
: 但*培养球员
: 绝对离不开
: 1. 基层参与
: 2.保持球员对于一项运动的热爱
: 3.旁边教练带给他们新的训练方式
: 4.良好的体制支持
: 5.动机
: 很多人都知道教育小朋友都会说
: 找到兴趣 热爱 等等
: 其实篮球也是教育的一环
: 没差别的
: 如果要说
: 台湾现在篮球体制比较偏向中国
: 但中国更极端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