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选择用这篇发文,是因为认同作者提出来的论点,好文不该被淹没,想接下去讨论“参加ABL又是正确的选择吗?”
1. 一个国家可以有几支队伍?
如果是1-2支。梦想家已经存在的前提下,假设能加入的只有富邦,想像一下,剩下的璞园(被迫)留下来参加CBL,无竞争力的压着台银金酒打;另一边富邦ABL只打26场、三个外援打全场的比赛,这样的发展对台湾的球员球技有帮助吗?整体的篮球风气有提升吗?
纵使富邦主场做起来(当然靠财力跟动员也一定做的起来),但另一个联盟则死气沉沉的走向灭亡 ,后SBL时期存活下来的只有一支球队,这样真的是好事吗?
2. 一个球队真正练到几名球员?
提出这个问题,不是要讨论比赛精彩度,而是台湾篮球“未来的培育”,ABL制度跟战绩取向下考量,场上一定是三名洋将,看过梦想家比赛一定心知肚明,本土就李学林跟陈世念稳定上场传球,其他都跑个几分钟串场,任何一个人都知道,篮球需要实战经验的累积,这对未来球员的发展帮助有限,更遑论新入球员了,26场的状态下可想而知。
3. 梦想家真的是主场赚钱的榜样?
平心而论媒体过度吹捧的成份居多。第一年开幕、球迷的尝鲜、当地的结合、邀请艺人,这些都不可否认,是创新成功的举动,但满场也只有头两周(且很大部分是公关票),今年很明显已经出现疲态展露台湾运动产业的通况,看电视都知道顶多1000-2000人(含公关进场),我们来不专业粗略估一下:
【收入: 1800万左右】
*票价
高一点都以$400计算
$400*2000人*13场=1040万。
*转播金
以去年wintv2168万7队计算
平均一队算300万。
*广告赞助
抓大项目看,SBL听说一块看板10-30万,还有球员站台或是其他回馈露出,假设招商带来500万收入。
【支出:6000万起跳】
*球员薪水
田垒600万、李、陈假设一人200万、三位外援假设合计才1000万,加上剩下本土球员800万,合计起来就要2800万。
(对,还不含教练团、防护员…)
*行销花费
进场好几个摊位活动、粉丝团赠奖、邀请艺人、灯光设备、商品开发库存、设计费施工费影片费、行销宣传,每场至少200万,13场也要2600万。
(对,还不含行销人员薪水)
*差旅费
客场比赛呢?机票有ABL赞助商,但吃住什么的,动不动就是20人起跳,一季下来可能近百?
*场馆租金&维护费
顾名思义,就是“租金”还有一些水电铺地板修篮框,当然相信这部分彰化县已经从优处理
另外还有联盟裁判、纪录台等等花费…
----
那么,缺口很大为什么梦想家可以营运两年?
理由很简单,背后有政府&篮协补助与大力支持
有人知道“梦想家的荣誉领队”是谁吗?
为了彰化地区的发展,估计千万跑不掉吧
篮球发展可怕的是被当时的政治绑架,又没多少媒体可以跳出来批判,然后球员、球团不断
SBL没有不行,没主场也不是最重要的,协会主事者的态度跟台湾政治问题,才是篮球发展?
※ 引述《kenny1300175 (苏湖)》之铭言:
: 巨婴化的中华职篮 趁还没开始就结束掉它吧
: by 陈子轩
: 03 Jun, 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