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 台湾职业篮球起草,太多看不见秘密 LYS

楼主: kenny1300175 (蘇湖)   2018-08-10 11:22:04
by 李亦伸 2018-08-10 10:33
SBL超篮委员会正在努力2019年台湾篮球“职业化”,这是小英政府“重要体育政策”,
是政绩也是目标,试图带动台湾篮球产业升级,CBA中华职篮1999年3月14日宣布“无限期
停赛”迄今,台湾篮球低迷瘫在这里将近20年。
SBL超篮委员会召集人立委高志鹏,热爱篮球,全力沟通执行政策,希望重建台湾职业篮
球荣景,拯救向下沈沦台湾篮球。
高志鹏角色很像1993年CBA中华职篮推手立委洪濬哲,都是负责政商协商核心,但当年CBA
主要由泰瑞电子老板洪敏泰一路带头冲“职业化”,球团企业意愿高+当时经济环境利多
等主客观因素,登高一呼,CBA自然催生。
小英政府把“篮球职业化”当做执政体育重要政绩,这分重任落在高志鹏身上。
政策配套,水到渠成
既然是小英政府最高政策和目标,体育署不达目的绝不终止,政策端预期可以端出的大菜
是相对补助。比如:A队投资4000万(年度),政府就相对补助4000万(相对补助上限),职
篮公司负责营运决策核心,只要有球团+企业愿意投资组成经营团队,政府也能相对补助
,共同投资。
这套相对补助政策预估可以执行几年(毕竟不能靠政府持续补助经费),帮助企业+球团草
创职篮,球团企业职业化意愿必然提升。相对补助只是完成目标权宜之计,未来市场经营
开发,营销策略+职篮产业提升后,各球团势必得担负更大营销成败和经费。
目前一支球团只要预算达6000万(年度),走上职业化难度不高。
职业化最大困境是“球场”
台北市和新北市未来几年居然没有一座可以长期“打篮球”球馆,这是很大讽刺,也是政
府和政策之失。
篮球跟棒球属性截然不同,棒球场只能打棒球(或垒球),体育馆可以玩上百种运动+展览+
集会,一年365天档期几乎全满。台北市唯一一座适合长期打篮球的和平篮球馆被台北市
府OT出去,几乎失去主控权,台大、天母球馆都属于学校单位,小巨蛋15000人容量+昂贵
租金只适合做为总冠军赛+明星赛使用。
双北没有一座可以长期打篮球的主要场馆,SBL委员会+体育署政策还在规画营销“双主场
周”,计画未来篮球职业化走上主客场制,这根本就是在开玩笑。
培养球迷+累积人气+打造品牌+创造声势的方法和策略很多,“认养主场”绝不是好方法
,这不是没用,但联盟没有自己可以掌控使用场馆,七队自己根本没有营销团队和真正行
销人才,中华篮协没有营销执行力,“主场周”认养这种表面工作和烧钱策略真的可以省
了。
只要SBL赛事精采度提升,场馆便捷舒适,形象+行销+服务做好,资源官网社群能量创造
出来,七队热斗鏖战,形势和市场、人气就会逐渐累积上来。这需要时间+战略+长期经营
,总体策略+执行力强,绝对比七队分散认养主场周,各队到处跑只能摇旗呐喊送礼要更
有效率。
细节“问题多多”
篮球职业化有太多细节需要克服,政府愿意“相对补助”帮助职篮上路,就能克服大多数
企业球队却步和停滞,因为在现有SBL基础上就能走上职业化。
双洋将根本不是问题,两人总薪资三万美元(月薪)不是问题,双洋将身高加总405公分上
限也不是问题,洋将上场节数限制更不是问题。
CBA中华职篮每队四名洋将,同时两人上场,有打过NBA一线洋将,有来自肯塔基大学中锋
好手,但本土球星东方介德+郑志龙都拿过MVP,周俊三+颜行书包办四年助攻王,李云光
拿过两季抄截王,蔡福财当年三分球命中率相当够水准,本土球员发挥空间和对抗强度+
球技+信心逐年提升,这就是激励和进化。
我们不需要被大陆CBA、日本和韩国职篮对洋将的限制牵着走,那些在洋将身高和总和、
上场限制做文章的衡量根本不是重点。真正重点是:比赛要精采好看,对抗性要强,团队
要好,个人能力要提升,营销战略要正确,这取决于教练执教能力和球员努力,取决于球
团文化+营销管理人才,不是在洋将身高+上场节数上设限。
SBL委员会必须抓到重点,丢弃球团私人成见。体育署必须下猛药+政策支援,不能只是因
应情势。球团企业必须改变营销思维用对人才,不是害怕,台湾篮球职业化才有更好契机

http://www.storm.mg/article/474941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