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聊] 疗愈的公式:吉本芭娜娜的家庭缝补机(转)

楼主: Tabrith (血糖瑪琪朵)   2016-06-07 16:43:03
她们热爱的算式| 疗愈的公式:吉本芭娜娜的家庭缝补机 | BIOS Monthly
By 神小风
biosmonthly.com
June 02, 2016
http://www.biosmonthly.com/article.php?article=7542
“然而,我不是在做能让很多人理解的大事,我只能针对因为读了我的小说能够得救、变
得坚强的少数读者,小小而确实地书写。”
──吉本芭娜娜,《甜美的来生》序言
第一次读到吉本芭娜娜,是在升高中英文补习班的讲义上,毛燥的纸张,过浓的油墨印着
〈哀愁的预感〉内文,像诗一样。那补习班的名字也像诗,叫夏朵,夏天的花朵。选的是
哪段文字早就忘记,只觉得这作家名字真可爱。一个夏天过去,完全忘记在那间补习班里
到底唸了什么,学费都扔进水里,只有作家的名字被记了下来,芭娜娜芭娜娜。像一句绕
口令。
芭娜娜来得如此理所当然,那时所有人都在读她,连带拉起一整串日本女作家名字,山田
咏美、江国香织、柳美里……各人都有各人的调子。我们各拥所爱,但芭娜娜永远是站在
队伍最前头的,她是精神领袖,是时代教母。忽然又同一时间,所有人都不读她了。有次
谈话里,对面那人脱口说:现在会读吉本芭娜娜的都是阿姨了。相当激怒人的一句陈述。
当下很想捏碎他。
但这句话或许就真的只是一句诚实的陈述——这么多年过去了,吉本芭娜娜还在那里。从
最早的《厨房》、《无情/厄运》,《王国》系列、《白河夜船》……太多太多。有一段
时期,她在我的阅读序列里几乎是完全缺席的,因为她实在是太清淡了,是言语上的,也
是心境上的;大量的心情描述,无法解释的奇异能力,加上每本书几乎复制般的日常感,
偶令人不耐。典型的芭娜娜公式:某人(通常是亲人死亡或失恋)受到打击,因着命运的
牵引,在彼方遇见另一个人或家庭,进而共同生活,在若有似无的陪伴下重新振作。这名
之疗愈的过程,角色仿佛换个身分背景就可以再来一次。而这样的重复,是需要的吗──
或者说,是被需要的吗?还会有人,会因为这平淡日常的叙事而得到救赎吗?是那时的我
,深埋在心里的一个疑问。
而答案以灾难的形式浮现,二○一一年三月十一日,日本发生东北大地震。311 后,几乎
是自发性的,许多创作者开始将震灾转化为他们的作品,有些是深刻的独立对话(如岩井
俊二《311后的朋友们》),有些则织进了本身的背景或情节里。相较起来,我更喜欢后
者,如坂元裕二《最高的离婚》里,瑛太和尾野真千子因震灾而相识,那个晚上陪伴在身
边的人,成为往后的恋人(或者仇人);又或是有川浩的《飞翔公关室》,为了补上一段
空自松岛基地遭淹没的状况,选择延后出版;以及不用说,宫藤官九郎为了振兴东北而诞
生的晨间剧《小海女》,带着乡音的少女,在故乡受伤时回来了。剧末,能年玲奈和桥本
爱手牵手穿过黑暗隧道,朝光亮奔跑过去的那幕,很难不令人动容。此剧的高人气,也让
岩手一带真的成为热门景点。他们并不回避“灾难”这件事,一再试图从各自的领域去做
出回应。那背后藏着的,是日本动漫画主角最常生出的“使命感”吗?或者,如吉本芭娜
娜在个人网站上所言:“那是作家的责任。”
而这份责任,或许就是她一再重复的主因。吉本芭娜娜的小说,就是一个人如何被“重新
修复”的过程。在《甜美的来生》这部她称是“献给311灾民”的作品里,主角小夜子因
一场交通意外,腹部遭铁棒插入,恋人死亡她却活了下来,并获得看见鬼魂的能力。仍然
很典型的芭娜娜公式,风格上没有特别大的变化,情节本身也与震灾无涉。但那种“等待
灵魂跟上身体”的缓慢日常、饮食、工作、走路,将时间松松的拖开一个缺口……站在灾
难前面,这种余裕,忽然变成一件珍贵无比的事。那是吉本芭娜娜倾力制造出来的“场所
”。她的每一本小说其实都是一个场所,一间休息站,一座精神时光屋。为了谁?为了失
去祖母的少女。为了顿失双亲的姊妹。为了那些在意外灾厄中所不得不的“失去”。为了
回到生活本身。
所以,你实在很难怪她重复,因为重复正是我们的生活,是我们“不太在意”的当下。在
《厨房》里,失去祖母的樱井御影痛苦万分,把自己关在冰箱里,被男主角雄一带回家,
和变性为母亲的父亲一起照料她。这个在一般人眼中“不太正常”的家庭,却接纳了御影
,发挥出“家庭”原本最应具备的陪伴功能,如此说来,这也是某种程度的多元成家吧。
这本由〈厨房〉与〈满月〉双文本组合起来的小说,看似温暖疗愈,却充满死亡色彩。先
后被日本导演森田芳光和香港导演严浩改拍成电影,虽是日本小说,但我却更爱严浩的诠
释(港版片名:我爱厨房),男女主角分别由陈小春和富田靖子主演,充满港片的无厘头
笑点,色彩斑斓,也调节了原本的沉重。连在男主角因母亲被杀而崩溃,御影特地给他送
去,那一碗异常美味的蛋汁猪排饭,都改成了叉烧饭,真的是非常有在地感啊。电影最后
,振作起来的陈小春去敲女主角的门,极其扭捏的问:“妳结婚了吗?妳交男友了吗?…
…既然都没有,那妳为什么不请我进去啊。”实在太可爱。两人在餐桌前对坐,谈著一些
吃饭琐事,那是最后一个镜头,屋内光线由昏暗渐渐转亮,是心理上的温度。是两人关系
的宣示。那个时刻我明白,严浩用自己的方式理解了这本小说。无血缘的爱,弥补了血缘
上的伤痛,缝补出另一个新的家庭。在吉本芭娜娜的叙事里,这始终是最重要的归依。
重复通往的,或许并不是幸福,而是实质上的愈合过程:细胞重组,生出新肉,结痂、掉
落。在日复一日的叙述下,那个过去的你已经死了,新的你如今,有了新的家。
【她们热爱的算式】
那些年曾经爱过,活得闪闪发亮的女作家们,什么时候悄悄离开了?
在图书室架上,一落落搬下来细读的往日时光;是与厨房共眠的夜晚,是老师不离手的提
包,是水边孤寂的摇篮。
那些徘徊在冷静与热情之间的事。如今关上门来,在这里,重新抄写她们热爱的算式。
【神小风】
1984 年生的平庸少女,写小说、散文、漫画评论,有时还有剧本。
=======================================
这篇写得真好,与各位分享!
作者: topic3647 (coffee bees)   2016-09-21 23:11:00
写得直入我心啊……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