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文网志:http://www.wretch.cc/blog/writerou/9794651
标题:教改的抗议与迷惘──谈《危险心灵》的主题呈现
内文:
(一)创作力求突破
《危险心灵》(2003年7月初版)是畅销作家侯文咏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上一部长篇小说《白色巨塔》(台北:皇冠,1999年4月初版),侯文咏以其既有的医学背景为基础,讨论政治与医疗体系的权力问题,题材劲爆,颇具可看性,引起读者热烈反应,却也因为人物处理显得平面,不够立体,叙事沉滞与故作严肃而毁誉参半。至于《危险心灵》,侯文咏探索的主题为台湾极其复杂难解的教育问题,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侯文咏做为关心青少年子女教育的父亲之急切与焦虑,同时其在小说创作方面力求突破的企图亦显而易见,值得进一步探究。
(二)故事情节扣人心弦
此书共九章,约二十二万字,主要是台北市礼仁国中三年十四班的谢政杰,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在短短八天之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
第一章叙述谢政杰因在班导詹老师的数学课偷看漫画《圣堂教父》,被罚到教室外上课七天,直到第四天,谢母方获知此事。第二章,谢政杰未参加数学考试,私自溜到图书馆看书,向校长投诉自己的委屈,又因谢政杰拒绝道歉,反而与班导爆发肢体冲突,谢母到校后,谢政杰因母亲遭到羞辱,冲动之下推倒导师。第三章,谢母找校长理论,未获满意答复,准备运用媒体力量举行记者会;谢政杰苦闷之余,与父亲是前省议员的学校“不良份子”高伟琦去Pub玩乐、嗑药,结识中辍生艾莉,险些被警察临检逮捕。
第四章,记者大幅报导此一师生冲突事件,导师印发传单反击;谢政杰遭记大过处分,亦撰印〈为什么要记大过?〉传单;谢政杰家人在市议员陪同下召开记者会;家长会长、辅导主任等拜访谢宅,安排谢政杰转班。第五章,学校、谢家、学者、教育局官员、家长会长、导师、记者等举行协调会,双方各说各话,没有交集。第六章,星期日,支持谢政杰的群众无预警地到教育部集合抗议,全国瞩目;“不良份子”高伟琦承认刮损训导人员轿车,成为焦点人物,谢政杰也现身参加抗议,教育部前群众越来越多,彻夜不散。
第七章,抗争持续下去,谢政杰返校转班上课,新班级学生与家长发动罢课抵制,谢政杰只好黯然离校,晚间出席电视现场Call
in谈话节目,畅谈其想法;未料于教育部参加抗议的国三生沈韦,返家后跳楼自杀身亡,将抗争推向悲剧的高潮,谢政杰闻讯痛哭不已。第八章,自杀事件使抗争加温,班导詹老师、教育局长相继辞职,立法委员介入后,抗争变质、失控,教育部长出面安抚、道歉,群众不予接受,终遭镇暴警察驱离;登上宣传车演说的谢政杰被强力水柱冲落地面,失去知觉。第九章,谢政杰昏迷三天,腿部开刀,不久民代发动教改大游行,教育部长被迫下台;谢政杰不受原校学生欢迎,只好自动转学,从此不太开口说话,每周去看精神科医生;中辍生艾莉回到学校上课,不良份子高伟琦出
国读书,谢政杰终将长大,变成和现在不一样的人。
由于小说情节紧凑,环环相扣,动人心弦,读者很容易被吸引而一口气读完,以便及早获知谢政杰的结局,这是侯文咏叙事高明之处。
(三)教改主题深具批判性
《危险心灵》是教育小说,侯文咏借由谢政杰因为上课偷看漫画被处罚而引发的一连串事端,乃至演变成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抗争学潮,从中凸显台湾教育的沉疴,并且予以严厉的批判,令人心有戚戚焉。
如谢政杰的母亲抱怨教改的失败:“行政体系、老师、家长这个权又是那个权的,好了,大家权力都增加了,最可怜的是学生,课业压力愈来愈重,从数学、英文、钢琴、电脑、游泳,没有一样不用补习。现在当家长实在很无奈,你明知道补习这么多不好,可是不补习小孩子成绩不如别人,你又怕他丧失信心……”谢政杰的心声是“大人都不了解我们”,他说:“为什么生命只是没完没了的读书考试读书考试,我的人生难道不能有别的了吗?”跳楼自杀身亡的国三生沈韦,先前于教育部参加抗议时说道:“教育就是竞技场,而读书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争夺战,为了保持领先
,我们放弃了思考、体会、尊重、分享,开始学习平庸、冷漠、虚伪、贪婪……”中辍生艾莉接受记者邱倩采访时,批评学校教育的僵化:“学校教育的内容跟不上时代,一点也吸引不了学生,自己不检讨,反而还要把学生统统抓回去关在教室里,强迫辅导,还要写什么记录、报告。搞到最后中辍生全被当成超级大麻烦,像皮球一样被人踢来踢去,一点尊严也没有。”不良份子高伟琦严正地告诉电视台记者:“大人强迫我们接受他们的标准和想法,可是他们却从来不接受我们的。”于是学校被形容成恐怖的“监狱”,“一间间应该传出学生嘻笑声的教室,在这里却全都成了
酷刑迫害的场所;应该充满健康活蹦身躯的操场,却成了堆埋尸体的墓地”,可怜的学生成为“被豢养在一格一格狭窄笼子里面的那些鸡”,岂不可悲!
学者郝老师则说明,教育挟著政经社会赋予的资源与正当性,“复制”了某种隐藏在教育内容背后的阶级与社会结构给下一代,此一隐藏在教育体系背后的“结构”,正是那种冷酷无情,“上”、“下”分明的阶级关系与封建结构,在整个社会走向多元开放的民主体制时,如果我们不思考并且设计改变这个隐藏的“结构”,教育改革将永远徒劳无功。而目前经常见到的人情班、升学班、不尊重学生、课后补习、使用参考书、不按照课表上课……等,都只是教育问题的表象或冰山一角,郝老师指出,在当今教改之下,无论学校、老师、家长或学生,真正面对的是“一个旧有的
庞大文化与习惯”、“一个庞大的共犯结构”。以上种种,应是侯文咏长期以来,对教育深入观察之所思所得。
侯文咏与读者座谈时曾表示:“很多读者跟我说,在我的书里面找到治疗、安慰,我倒很吓一跳。我的那些搞笑只是要让读者读下去,他们觉得有趣,我就可以勉强他看四○○页、五○○页。我满在乎读者的,也在乎药是否被吃下去。我会用尽各种方法让药被吃下去,然后我就会想可不可以放更强的药。《危险心灵》就是在这种挣扎中多放了一些。”由《危险心灵》教改主题呈现的写作手法来看,似乎是作者提供一处又一处“教育论坛”,借由小说人物之口,直接陈述意见,甚至于“长篇累牍”地发表生硬的教改论述,斧凿之痕过于明显,换言之,“药”下得太猛也太多了
,其于题材思考深度的小说表现言,可谓力有未逮,诚如王干任〈台湾史上最强的小孩──我读侯文咏的“危险心灵”〉一文所言,表达深层的社会科学概念,并非只能引用概念与定义的陈述,而是可以更内化进文本,特别是小说情节里,而这正是小说所优于社会科学的实践力。这应是侯文咏未来小说创作时须要多所留意之处。
(四)用沉默表示失望
《危险心灵》探索的是台湾极其复杂难解的教育问题,也提出十分有力的批判。国三生沈韦心灵被唤醒,因无法承受痛苦而跳楼自杀身亡,激化整个抗争事件,结果坚持独特教书风格、带班极严的班导詹老师辞职了,却自认“凭借良心教书,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更对得起这个社会”,反而说自己才是“受害者”。而教育主管官员自认倒楣,不得已下台,问题依旧存在。侯文咏虽然藉著小说主角谢政杰大声控诉:“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我们的社会、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只会问我们小孩有没有好好努力读书,用功读书?却从来不问,教育可曾给小孩子带来快乐
、希望?照这样下去,这个只让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恐惧的教育体系,将来还会逼死更多孩子的,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但他终究找不出救赎之道,仅仅点到为止的说,教育失败是“整个文化与制度的问题”。
其实,个体寻求生存时若是面临激烈竞争,就难以避免地助长整个社会的文凭主义与功利思想,所谓自由、开放、平等、快乐、进步的学校教育必然成为不可能实现的梦与理想,于是转到另一所学校上课的谢政杰也只能“无言以对”,用沉默来表示对学校教育以及大人世界的失望,却终将长大变成和现在不一样的人,怎不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