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早熟的教改少年──谈侯文咏《危险心灵 …

楼主: writerou (春衫犹湿)   2010-05-30 19:32:49
图文网志:http://www.wretch.cc/blog/writerou/12738884
标题:早熟的教改少年──谈侯文咏《危险心灵》的人物塑造
内文:
(一)探索复杂难解的教育问题
《危险心灵》是畅销作家侯文咏(1961-)的第二部长篇小说,上一部长篇小说《白色巨塔》,侯文咏以其既有的医学背景为基础,讨论政治与医疗体系的权力问题,题材劲爆,颇具可看性,引起读者热烈反应,却也因为人物处理显得平面,不够立体,叙事沉滞与故作严肃而毁誉参半。
至于《危险心灵》,侯文咏探索的主题为台湾极其复杂难解的教育问题,我们从中可以感受到侯文咏做为关心青少年子女教育的父亲之急切与焦虑,同时其在小说创作方面力求突破的企图亦显而易见。此部教育小说共九章,约二十二万字,主要是台北市礼仁国中三年十四班的谢政杰,以第一人称叙述“我”在短短八天之内发生在他身上的事件。侯文咏借由谢政杰因为上课偷看漫画被处罚而引发的一连串事端,乃至演变成一场一发不可收拾的抗争学潮,从中凸显台湾教育的沉疴,并且予以严厉的批判,令人心有戚戚焉。
(二)核心人物塑造
《危险心灵》的核心人物是就读国三的谢政杰,他来自基督教家庭,父亲从商,母亲为杂志总编辑,父母关系并不融洽。升上国中,被“一心为子女着想却又盲从潮流”的母亲,透过关系,安排进入升学班,在老师眼中,谢政杰爱搞笑,有些小聪明,不过成绩尚佳,有两学期成绩还得到全班前三名,不是一般所谓的“坏学生”。他平时喜爱阅读,文笔很出色,从他上理化课偷写新诗可以得证。其个性自认如果有一些懒洋洋,或者和蔼的感觉,肯定来自老爸的遗传,至于其他讥讽的部分,恐怕全拜老妈之赐。谢政杰凡事抱持悲观,因为“预感的事只要有那么一丝丝快乐的成分
,就一定不会实现”。他颇有主见,诸如不去班导那里补习之类,有时 容易惹 老师生气,虽非存心如此,却很多时候连他自己也没有办法控制,他认为自己的内心根本就是仙人掌,不管试图说什么或者是写什么、画什么,到最后它们全都变成了仙人掌的刺,螫得别人哇哇叫。于是,他因不服管教,顶撞师长,被贴上了“坏学生”的标签。
谢政杰平时更是满嘴满脑的脏话,比如收到朋友汝浩为他加油打气的卡片,他心里这样子说:“到了这种年纪的男生,还用贱兔卡片,未免太过于装可爱了。不过他们全家,从汝浩妈妈开始,都是这个调调。大惊小怪啦,写卡片啦,说一拖拉库没有元气的屁话……”关于家长会长的儿子赵胖,谢政杰告诉我们:“赵胖是个蠢蛋,没办法,碰上他你很容易就退化到跟他一样的心智,做着这些蠢事。”其人物语言十分天真逗趣,令人印象深刻。
侯文咏塑造谢政杰的手法,无可避免地让人联想起美国知名成长小说J.
D.沙林杰的《麦田捕手》,主人翁荷顿‧柯菲尔德,纽约人,十七岁,父亲是律师,对儿子期望很高,费心安排他去读知名的私立住宿学校,可是他因操行不良与成绩欠佳,读了几所学校却一直无法顺利毕业,最后甚至惨遭退学,在父母收到退学通知之前的圣诞节前夕,他一个人孤独地在自幼生长的大纽约闲荡,苦闷至极。荷顿‧柯菲尔德是不够用功,满嘴脏话,喜欢胡扯,像一般年轻人那样,反虚伪,厌恶权威,爱批评,凡事不满,可以说小毛病不断,却没犯过什么大错,而且他有爱心、富人性,他不是坏孩子,也绝非精神病,大人对他只是缺乏沟通与了解罢了。事实上
,侯文咏在《危险心灵》也提到谢政杰喜欢《麦田捕手》的主人翁荷顿‧柯菲尔德,虽然侯文咏笔下的小杰相当生动,令人难忘,但因风格跟霍登太过于相似,其艺术创意自然减低了不少。
本书所谓“危险心灵”,指的就是谢政杰这样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国中生,他在不该拥有独立思考能力的年纪里,保有这份独立思考能力,能够认清事件的核心意义,并且成为颠覆既有体制的潜在危险元素。
然而,小杰毕竟是国三生,十五岁而已,却早熟到频频发表连大人思考都未必比得上的言论,这跟他的实际身分并不吻合,如谢政杰对教务处的成绩优良公告栏,有以下看法:“遵守这种价值的人得到表扬,违反这种价值的,就得到一定的惩罚。但是,到头来是谁在制定这个价值标准呢?这个价值是不是就代表绝对的真理呢?”
关于记过处分,谢政杰讽刺著阶级的不平等,说:“无论如何,‘下’不该冒犯‘上’,不管是‘上’说的话不合理,或是‘上’既有的好处太离谱了也一样。……即使‘上’和‘下’犯了同样的错误,但因‘上’拥有奖惩的权力,而‘下’没有,因此‘上’可以以‘暴力’和‘态度傲慢’种种规范来制裁‘下’的冒犯。”
谢政杰还由祷告联想到学校所教的知识,并且提出质疑:“如果圣经的故事只是神话,学校教的才是真正的知识,为什么这些知识一点也没有让我看到真理、看到生命的道路,或者是黑暗中的光?我不明白,难道只有这些琐碎的知识才是重要的吗?否则,为什么学校从来不教我们思考并且疑惑:人为什么活着?活着又有什么价值?什么才是值得追求的?为什么学校只要求我们领先,成功,却从来不教导我们如何追随内在的价值,如何懂得爱与分享?难道这些也都是神话?”
面对成长,谢政杰有这样的感触:“我一直以为长大就是累积与拥有,从来没有想过,长大很可能也意味着不断地失去。”
以上小杰的这些想法,就一位国中生而言,都过于成熟,应是作者本身思想的直接移植。甚至于谢政杰参加现场Call in节目或游行、抗议、演讲,莫不成竹在胸,有条有理,毋怪乎王干任称他是“台湾史上最强的小孩”。相对的,如此也就很难去说服读者,让读者衷心相信,的确有这样一个深具“危险心灵”的、很特别的孩子。
(三)次要人物塑造
除了谢政杰之外,《危险心灵》之中,侯文咏着墨最多的是不良份子高伟琦和中辍生艾莉,这些大人眼中的坏朋友,却是最支持、最相信谢政杰的人,只不过,他们跟谢政杰同样犯下言语与身分不尽相符的缺失,如嗑药、卖摇头丸、耍勇斗狠的高伟琦,竟然高谈阔论生活的虚无与荒谬:“我们的生活啊,每天八节课,每周七天,每一年十二个月,五十二个礼拜……日复一日都是重复、无聊的日子,等著考上好学校,出社会进一流的公司,找到一流的工作,期待领最多的薪水,再日复一日地工作工作……直到死时办一个称头的丧礼,买一副人人羡慕的好棺材,好让大家都怀念
你。你不觉得这很疯狂吗?”
而中辍生艾莉是电脑骇客,有“电脑小魔女”之称,亦对学校教育侃侃而谈:“我觉得学校的一切,好像只为了能够达到他们需求标准的那些好学生而存在的。你只有达到他们的标准,长大才能变成了和他们一模一样的势利眼。如果你达不到标准,或者不想当势利眼,你就活该被当成失败者、垃圾,永远不会有人在乎你……”这样的谈话内涵有其深度,但出自青少年之口,未免令人讶异。
还有,值得商榷的是,艾莉的中辍以及高伟琦之成为问题少年,侯文咏都十分同情他们,并且将之归因于家庭的不健全、学校的功利现实、社会的黑暗混乱,然而艾莉和高伟琦本身却不必负丝毫责任吗?书中对此只字未提,这可以说是《危险心灵》次要人物塑造的迷思。
(四)提出有力的批判
《危险心灵》探索的是台湾极其复杂难解的教育问题,也提出十分有力的批判。国三生沈韦心灵被唤醒,因无法承受痛苦而跳楼自杀身亡,激化整个抗争事件,结果坚持独特教书风格、带班极严的 班导詹 老师辞职了,却自认“凭借良心教书,对得起家长,对得起学生,更对得起这个社会”,反而说自己才是“受害者”。而教育主管官员自认倒楣,不得已下台,问题依旧存在。
侯文咏虽然藉著谢政杰大声控诉:“为什么从来没有人问我们的社会、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为什么只会问我们小孩有没有好好努力读书,用功读书?却从来不问,教育可曾给小孩子带来快乐、希望?照这样下去,这个只让我们学会了竞争、学会了恐惧的教育体系,将来还会逼死更多孩子的,谁来救救我们的孩子?”但他终究找不出救赎之道,仅仅点到为止的说,教育失败是“整个文化与制度的问题”。
其实,个体寻求生存时若是面临激烈竞争,就难以避免地助长整个社会的文凭主义与功利思想,所谓自由、开放、平等、快乐、进步的学校教育必然成为不可能实现的梦与理想,于是转到另一所学校上课的谢政杰也只能“无言以对”,用沉默来表示对学校教育以及大人世界的失望,却终将长大变成和现在不一样的人,怎不无奈!
也由于谢政杰这个角色,未如《麦田捕手》的荷顿一样,在桀骜不驯、愤世嫉俗的外表之下,还能够发挥他的爱心和人性的光辉,愿意站在危崖的边上,攫住每一个跑向危崖的小孩子,防止游戏的孩子掉下危崖,所以说,《危险心灵》的谢政杰不像《麦田捕手》的荷顿‧柯菲尔德这样让人感动与喜欢,《危险心灵》也未若《麦田捕手》那般让读者悟出人生的道理了。※
作者: andrusha (Blue Blood)   2010-06-29 15:33:00
我国中时常常在讲这种话啊 长大了才反而不想讲吧 怎么把青少年瞧得这么扁?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