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Natsumilin (Leader 诞生日おめでとう)
2012-02-05 01:59:49http://www.want-daily.com/portal.php?mod=view&aid=6327
两岸三地作家对话 对照差异 同年出生的杨照、马家辉、胡洪侠就共同关键字写记忆
三个1963年出生的知识分子,台湾的杨照、香港的马家辉、大陆的胡洪侠,同一个时代
,三个不同的文化背景与成长环境,彼此的对话,正是这一代两岸三地的生活写照,对
应于近日爆发的“蝗虫论”,三人认为这样的过程,正可见三地的文明进程。
三人昨( 3)日于台北书展进行一场对话,源于去年起开始在《晶报》连载的专栏,每
次找出一个共同的关键字各抒己见,借由书写公共话题中的私人记忆,对照出三地的时
代印记,专栏集结成书就名为《对照记@1963》,并缔造两岸三地同时出版的创举,分
别由远流出版、香港三联、北京三联同步推出。预计将专栏持续至2013年,以〈五十岁
〉为最终篇的《对照记》,台版首部收录了三人针对22个日常生活词汇的记忆。
凸显文化进程不同
三个不同的成长环境,光是讨论关键字就有不少拉锯,马家辉提出英女王、复活节等词
汇都因为没有共鸣而被打枪,胡洪侠提议的“春游”也被视为各说各话!至今已写了45
个主题,综观而论最容易在两岸三地激荡共同的话题,仍在于顽强出现的词汇如大陆、
台湾、香港、蒋中正、毛泽东等!杨照透露:“毛泽东一篇至今未见刊登,原以为是尺
度问题,后来才知道根本是胡洪侠写不出来!”
《对照记@1963》凸显50年来两岸三地的文化进程差异,三人看近日香港民众讽内地孕
妇的“蝗虫论”及北大教授孔庆东的“香港人是狗”争议,马家辉认为最关键的问题在
于“香港人的无力与无奈”。正因为香港人对于入港的审批毫无发言权,而陆客的许多
脱序行为又打破了港人多年来引以为傲的文明纪律,与其说是对陆客的敌视,马家辉认
为这是港人对挫败感与恐惧的反击。
相劝、教育取代怒斥
胡洪侠期待台、港人给陆客一些时间和机会,“我们的教育如此,不知在捷运或地铁不
能吃东西,何不以相劝和教育取代怒斥!”他认为族群、不同区域的对立其实不仅发生
在大陆与港、台,内地各省间也有类似情节,引爆则是情绪性的反应!对此杨照指出,
台湾在处理陆客事宜上,仍保有主导权的优势,这样的情绪应不至于延烧一般民众。透
过对话与三地的对照,杨照、马家辉、胡洪侠对于下一世代两岸三地的沟通、文化冲击
,乐观多于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