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 新书:从《想乐》谈起 你所不知道的杨照

楼主: Natsumilin (Leader 诞生日おめでとう)   2011-02-09 22:18:14
http://suwen0601.pixnet.net/blog/post/33910523
http://0rz.tw/A6Hwv
文/黄微真(文字工作者)
提到杨照,必然联想到他在文学、文化评论上强健的笔锋。同时,他也是古典音乐爱好
者,在News98电台“一点照新闻”常态性介绍古典音乐近期动态,BRAVO 91.3电台主持
“阅读音乐”,并于2011年初出版了音乐文集《想乐:发掘五○首古典音乐的恒久光彩
》(天下文化)。
杨照小时候读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山国小,每年都有班级乐队比赛,他的班级当然也参加
了。当时,一班中最多的乐器是响板,再来是笛子、木琴、铁琴、口风琴,最后才是小
提琴——也是影响比赛成败的关键。由于他的家境不错,老师很自然选他去学小提琴,
加上当时老师的社会地位很高,他家里的人也没有异议,买了一把八百元的台湾琴,一
个星期去老师家上一次课。
有一天,小提琴老师跑到家中,要求一个星期要上两次课,杨照的妈妈有点不开心,觉
得怎么一星期要收两次钱。但老师认为他有拉琴的天分,应该好好栽培,也不另外加钱
。过了不久,小提琴老师将杨照介绍给从巴黎回来的雷老师,学了六年,却因为压力太
大,在他的心中留下阴影,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无法听小提琴音乐,家里因此堆了许多
未拆封的小提琴CD,尤其是韦瓦地和米尔斯坦(Nathan Milstein)的作品。 尽管杨照
不再学琴,还是维持读谱的习惯,也由于对小提琴有着逃避的情节,他开始转向广泛地
涉猎其他类型的音乐,像是钢琴曲、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等。
他大学读历史系,念到十七到十八世纪的革命史时,很惊讶地发现巴哈名列其中。如同
他在《想乐》自序中提到的:“之前学的,几乎都是以文字记录下来的思想,哲学家、
文学家写在各种著作里的思想,从来没有意识到思想也可以用音乐、绘画、建筑等各种
形式留下记录。”到了美国之后,CD和音乐讯息很流通,他便好好把音乐知识整理起来

直到现在,他仍然每天听音乐,在音乐厅也时常看得到他的身影。平日一、两个小时的
通勤时间,他都会在开车的途中仔细地听乐曲的乐段,到了办公室,便上网找出刚刚听
的谱来比对。因此,在《想乐》中,不仅可以阅读到杨照身为小说家,用故事的形式亲
切地解说音乐,更以细腻的笔锋,写出他长期聆听、思索音乐的抽象表达,带领读者与
音乐交会。
俗话说:“音乐是一门想像的艺术。”杨照提供了音乐中理性和抽象的元素,以文字勾
勒出音乐的初始原象,做为读者在听音乐时思考与想像的素材。如果是熟悉古典音乐的
读者,想必可以在《想乐》中获得不一样的感受,重新认识那一段段耳熟能详的曲目;
不熟悉古典音乐的读者,更可以从平易近人的文章,开启聆听古典音乐之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