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第一次相声.宵笑相声

楼主: posture (不要说话)   2013-03-25 10:27:08
网志图文版:

结果这篇感想文,在元宵前看/听的相声,一直到最近才有时间写。
元宵期间生了场病,感冒了好久,于是一直没动笔。
记得自己一直很在意,事物的温度。
看完一本书,当下没把那样的感动写下,时间一久,忘了,想再提笔,温度已冷。
出游拍照/摄影,回家后照片躺在记忆卡许久,等到哪天照片po上网分享给朋友,大家早
已失去那时的感动。
有些记录,是会让你重温那些感动的,会让你重回当下的温度。
文字是,照片也是。
但也很多时间,这些记录,在当下没有呈现给参与的人,过一阵子,除了主角外,很多人
也会忘了当下的感动了。
就像都已经过了一个月才提笔写这篇观后感的自己,当时的满足感,是否因此消褪了呢?
我是否还能记得那些桥段呢?
第一次看相声的兴奋,是否还保有当下的温度呢?
===================================
节目:吴兆南戏剧社.宵笑相声
地点:台中中友百货国际大厅
座位:第3排最左边位置(自由入座,现场划位,先排先赢)
演员:郎祖筠、刘增锴、刘尔金、姬天语、傅谛
剧长:120分钟左右(含中场休息10分钟还是15分)
会对舞台剧有兴趣,是因为悸遇小姐(现在是悸遇妈妈)当年介绍我看的“暗恋.桃花源”

那为什么会对相声感兴趣呢?
记得是某年某次聚会时跟辉峰聊到我去看舞台剧,他跟我说他比较喜欢看相声,有时则是
在车上听,会很轻松。
那时对相声的印象,就是相声瓦舍的“千禧年我们说相声”。
后来也没特别注意相声的活动。
几年过去了,对相声的活动也没特别注意。
直到某次在张小燕的节目上看到吴兆南大师的访问,吴兆南戏剧社里竟然有位女年轻人,
姬天语。
不否认,当下我会特别注意相声,是因为姬天语很正。
另一方面,让我很好奇,竟然有这样的年轻人投入相声。
毕竟在我的刻板印象里,相声,是比较传统文化,年轻族群比较不会投入的活动。
对于相声,舞台剧,你们,是抱着怎样的期望呢?
就如同当年我说的布袋戏一般,很多人停留在野台(野台文化其实也很不错),就觉得那是
平民的,但布袋戏早就不一样了。
我们会摒弃平民,附庸风雅来自以为高尚,却往往忘了这才是最低俗的水准。
同样的,我们会把一些风雅看得太高尚,但其实那也只是生活的一种调剂。
就在我嚷着想看相声之后的某天,经由广播中得知,吴兆南戏剧社将在台中中友演出。
结合中友周年庆的活动,满五千元送一张票之类的,元宵节前共四天的演出。
一听到,马上就去查询怎样取得票,然而在我上网查时,周末的票竟然已经售完。
因为得知讯息时已经较晚,我想是中友周年庆送得差不多了。
凭著为了想看到姬天语的动力(误),我马上决定买星期四的票,且因为是现场划位,所以
要请假提早去排队。
因为年代售票感有点麻烦,刚好Sammi当时工作在中友附近,于是请她下班帮我先到中友
直接买票。
票价350元,虽然网络上找得到更便宜的,不过再迟疑我怕连平常日的票我都买不到,况
且比起我动轧上千元的舞台剧门票,这样的票价算很便宜了。
不要跟我说请假去看的钱加一加扣得更多什么的,很多事物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
虽然我话说得漂亮,不过我还是会有个限度就是。
于是终于到了当天,六点开始划位,七点开演。
我大概五点多就到中友,本来想先在诚品逛一下,但为防万一,于是先到十三楼的国际会
议厅确认了一下场地位置。
本来想着时间还早的我,到现场时,竟然已经有排队人潮。
当下我的OS是:“是怎样!这些人都不用上班都太闲吗?我可是请假才有办法现在出现在
这的耶!”
抱怨完后,我就打消了先去诚品逛的念头,乖乖的排起队。
一直到六点开始入场划位时,队伍已经排很长很长,幸好我还算在前面,服务人员帮我安
排在第三排。
一直到七点开演入坐时,我才发现我的位置等同是第一排,因为前两排是保留席。
但是是坐在最旁边的位置(一个人的悲哀,中间全保留给要坐一起的人优先),我在看演出
时几乎是侧身在看舞台,脖子也很酸。
宵笑相声有四个段子,第一段是郎姑跟姬天语的演出:【不会说人话】,内容是用相声描
述乌鸦嘴,用逗趣的方式来呈现。
.
第一次看到姬天语本人,第一印象是:好高啊~~~后来查了她的资料,才发现她有177,也
太高了吧,果然是MD身材。
这样的漂亮年轻女生,跟相声搭在一起还是有一种冲突感,但又有一种惊喜感。
这一段的内容比较是传统的双人相声,由两人的对话内容引得观者大笑。
其中郎姑有提到,林志玲在大陆春晚表演相声后,竟然要拜大陆的相声大师为师,还要回
来开班。
“她不知道台湾有多少相声大师,且已经有多少人在宣扬吗?”颇有替台湾相声打抱不平
的感觉。
我听到是完全认同点头的,为什么大家都会觉得外国的月亮比较圆呢?台湾本土很多人在
为文化努力打拼,以前跟相声界一点关系也没有的人,现在一个表演以后说要拜别人为师
还要回台宣扬相声文化,把那些在这领域努力这么久的人放在哪里?姬天语都比妳有资格
多了。
我没有针对林志玲啦,我只是就事论事。
不过姬天语也可以算是相声界的林志玲了,只是我还是不爱她的新造型,鹦鹉头(郎姑说
的)
附上姬天语的介绍:姬天语简介
她可是台湾三位相声大师唯一共同的再传门人呢,真的很难得。
第一段在笑闹中结束,紧接着是第二段的刘增锴跟傅谛的【新世纪灯谜】
既然是庆祝元宵的演出,当然要有这样的段子。
很多灯谜我都不知道,不过也有不少是很简单却让你意外的灯谜,例如同一个字的部首拆
解,就可以有许多灯谜及变化。
大概就是一直猜灯谜,比起第一段少了趣味,多了应景的段子。
在此要先介绍一下这两位:
刘秀才的介绍:刘增锴简介
之所以有刘秀才(还有刘大学问)的封号,好像是某次演出的玩笑话,不过因为刘增锴老师
的国文造诣很好,所以这个封号也就一直存在吧。
傅谛的话,应该不是吴兆南戏剧社的,师承相声大师魏龙豪,因为我对相声接触不深,所
以对他比较不熟悉。
刘大学问跟姬天语记得之前都有上过闷锅,那时都不知道刘大学问是位大人物。
不过在第二段,还没感受到刘大学问的知识部分。
然后是最让我过瘾的第三段,刘秀才跟郎姑的【同步口译】。
之所以有这段,节目单上是说因为内行观众都知道,刘秀才的英文能力不好,为了证明相
声演员的外语能力“非不能,盖不为也”,所以有了这个段子来雪前耻。
一开始是英翻中,郎姑考刘秀才基本的英文。
郎姑:“两个人遇到,一方说:how are you?请翻译”
刘秀才:“这还不简单,how =>怎么,are =>是,you =>你,然后是疑问句,还是两个人
遇到,结合起来就是......”
刘秀才:“怎么是你?”
此时全场大笑拍手,刘秀才还很骄傲的谢谢大家的掌声。
郎姑傻眼,于是接着问。
“那how old are you呢?”
“很简单啊:怎么老是你?”
全场又大笑。
完全不能说他错啊~~~
当然,这只能算是开胃菜,于是郎姑又出考题了,这次是中翻译,题目是李白的【静夜思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就在翻译前,刘大学问先插个话了。
“床前明月光的床,指的其实不是我们一般认知的卧床,有研究指出,李白许多诗里面的
床,指的应该是古代的井床(护井石台),这样对于许多动作才能合理,例如长干行里面的
一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古时的床都是靠墙的,怎么绕呢?所以井床才是比较合
理的。”
这个认知在当下让我有恍然大悟的感觉,我以前还真的不知道这样的事,果然是刘大学问
啊,不过我回家后有认真的做过功课,发现都有人讨论,而且都有合理性,很有趣,真的
是听相声长知识。
回到相声,另外一段过瘾的桥段来了,刘秀才要郎姑先翻译,然后他来听对不对,于是郎
姑就开始用英文翻译【静思语】,且很快速,大概听懂七八成,可是真的超强啊,你自己
试着用英文翻译试试,念完真的全场拍手,当然也被刘秀才摆一道,郎姑帮刘秀才翻译完
了。
这一段有很多有趣的地方,全部里面我最爱这一段。
再来就是最后一段,姬天语跟刘尔金的【疯狂告别趴】。
有别于较传统的段子,因应2012世界末日,怕大家来不及告别,所以成立工作室帮大家在
生前先跟朋友做告别。
这段子展现了姬天语的歌声,因为内容是把许多歌曲都解读为带有告别的意味,然后姬天
语跟刘尔金把歌唱出来,让人真的很惊讶,姬天语歌声也不错,综合来说,我真的觉得她
条件很不错,不过我还是希望她能持续在相声界,当相声界的亮点。
我看的那一天,是第一天的演出,郎姑谢幕时也说了,两小时左右的相声,没想到主办单
位有安排十分钟的休息,所以流程还不熟悉(在第二段接第三段时,郎姑还在台上临时被
通知有休息时间,所以中断了原本要继续带出第三段的口白),但这不影响整体感。
第一次看相声,跟看舞台剧不一样的地方是,娱乐性比较强,也比较不会有思考的部分,
但看完的第一个感受就是很过瘾,然后很满足,可惜老话一句,还是只有我一个人享受这
样的感觉。
未来除了舞台剧,我也要好好注意相声的演出了。
有机会,希望大家也都能去享受这样的表演。
作者: kinnsan (覇津根魅苦亲卫队)   2013-03-26 11:06:00
千禧年是表坊的作品 不是瓦舍  夜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