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然这两组音如果严格去区分,是可以发成不同的声音,而且用在跟“ㄧ”这个注音没有
当声母来引领的情况下,发音不会混淆。例如,像是“门”、“盟”(声母是ㄇ)还容易
有较多的台湾民众可以清楚区别地讲出来。
但是在台湾,或许为了省力、不想花精神去区分,好像民众对于有“ㄧ”当声母引领的
情况下,“ㄧㄣ”、“ㄧㄥ”这两组音的发音在台湾多数人的唸法,就听起来不是那么的
截然区别。以我为例,我发现我唸“ㄧㄣ”、“ㄧㄥ”的时候,舌尖与舌根习惯上就
“两处同时”都去用力,导致原本说的ㄣ重心在舌尖、ㄥ重心在舌根的区别被模糊化...
我发现,两组音“如果在有ㄧ当声母引领的情况”下,
ㄣ跟ㄥ的舌头部位各自微调而往趋同的位置变动,导致发出的音如果像是
“金”鱼跟“鲸”鱼,就听起来类似了(承上所述,除非刻意去严格恢复舌头施力的位置
,但是多数台湾人实际发音上不倾向这么花精神去留意)。
以前有个笑话,说不要把大吃一“惊”唸成大吃一“斤”。可是如果实际去唸,结果是
好像多数人(连能清楚发出“门”、“盟”不同的人)本来就不容易清楚发出区别“惊”
、“斤”的音;换言之想把这种实际发音混淆的现象当笑话的人,就自己爱笑去笑好了?
各位的观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