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看 廖文豪,《汉字树》,(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12年12月)这本书,
第一章写到"妃"这个字。
顿时让我想起大学时期曾修习文字学时,也曾学过此字的释例。
在课堂中,讨论到形声字的分类,分别是:
(1)声韵毕同、(2)四声之异、(3)声同韵异、(4)声异韵同、(5)声韵毕异。
在(5)声韵毕异 这个分类中,释例提到了:配、妃 这两个字。
配,《说文》酒色也,从酉己声,段玉裁注 滂佩切十五部,是为滂母字。
进而查 己,段注 居拟切一部,是为见母字。
可知 配 字从酉己声,但配、己二字乃声韵毕异。
接着谈到妃字。
妃,《说文》匹也,从女己(声)。
原文应该是从女己声,但段玉裁将声字删除,认为此字应该是会意字,是女俪己也。
但又注芳非切十五部,是滂母字,但古无ㄈ音,
也就是说,妃字,古音应为ㄆㄟˋ,
结论是,段玉裁妄改《说文》。
而末,进而衍生了黄季刚先生对于文字学上,声韵毕异这样情形的解释。
但这部分离题甚远,按下不表。
回头到妃字上来说,
我在《汉字树》中看到的妃字,是从女从巳,是个会义字。
书中引用了甲骨文,金文,都是一个女再加上一个巳,
而到了篆书,就变成了一个女加上一个己。
假设《汉字树》一书是对的(妃是个会意字),
那么文字学课堂中对于妃字声韵毕异的讨论,难道是个假课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