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我在人生经历过程中遇过很多
有正方与反方
正方会说:这就是个表演和模仿,不是歧视
反方会说:这就是歧视,因为让人不舒服了
看起来都没说错
那么问题就在于“不舒服”这个点了
为什么不舒服?哪里不舒服?怎么产生不舒服的?
要如何避免这些艺术表演让特定族群不舒服?
归根究柢,就在于反方立场而言,这个行为举止是不是自己一直自卑的地方
如果一个人不自卑于自己的口音,自然就不会反弹于他人的模仿
比如台中人很常说“真的假的”,以至于被人模仿台中说话方式一定都会出现真的假的
但我没看过台中人为此自卑,所以往往都是莞尔一笑
那如果少数族群的天生口音异于常人,而且有时常为此自卑,那见笑转生气就不意外了
所以一件事情是不是好笑与歧视,还是得看当事人是不是一直对此耿耿于怀
以前总是不懂修饰词汇的意义在哪,直到我发现很多社会人士讲话都会特别婉转含蓄
像“令堂百年之后……”跟“等你妈死了之后……”
以我来说,我不介意后者的说法,可是大部分人光听到后者的这一句式就快翻脸了
不管后面接着要讲什么,都不想听下去的人所在多有
又譬如“如果你家灰休厝(火灾)……”跟“如果不幸遇到天灾意外……”
很多人听到前者就觉得不舒服,但含义其实跟后者一样,那又什么不满的呢?
说起来,这些模仿行为,有时候不单纯艺术表演
也可能只是想营造亲切感
就像常常有人喜欢跟着用注音文、火星文一样,难道也是歧视吗?
问题在原本是不是对这件事感到敏感吧
如果对此不敏感,那就没所谓“感觉被歧视”了
※ 引述《blessbless (123)》之铭言:
: 先说我一开始觉得广告无感
: 不是很有趣也不觉得吸引人也没有特别觉得歧视
: 我一直觉得中元节最有创意的广告还是全联
: 直到我朋友跟我说
: 你知道中国也常常拿台湾口音来笑吗
: 什么
: “就是酱啦”
: “我跟你缩喔”
: 等等
: 突然就有点理解为什么有人觉得是歧视了
: 那么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