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时中:刑案精神鉴定 将成立专家委员会
4.完整新闻内文:
2020-05-03 00:22 联合报 / 记者陈雨鑫、陈婕翎、罗真/台北报导
杀警案争议愈演愈烈,重大刑案的精神鉴定成话题,卫福部长陈时中昨天表示,制度确实
有需要改进之处,未来刑事案件精神鉴定将成立专家委员会,决议紧急安置,社会压力不
会集中在一人身上,社会接受度也可望提高。
不过医学专家认为,精神鉴定的专业度不在“人数多寡”,且杀警案被告罹患思觉失调症
,却长达两年多未回诊,致病情恶化且衍生悲剧,反映出我国强制就医门槛严苛、病人回
归社区追踪不足,台湾缺乏司法精神病院,多数精障者服刑期间缺乏适当治疗,出狱后因
病再犯风险仍高。
杀警案衍生的社会安全网能否接住精神疾病患者问题,行政院长苏贞昌昨天提及重大刑案
不应由一位医师鉴定,法界有人批评,精神医疗资源不也是行政院责任?思觉失调症衍生
的相关问题,早已引发讨论,问题是行政院及卫福部又愿意花多少心力、资源处理、解决
?
陈时中指出,避免精神疾病患者犯罪,应从宣导做起,让民众接受精神疾病患者;再者是
社会间接保护;第三是完善的治疗模式,最后是在出事时即时补救及相关合理惩罚,这也
是对社会一种责任。
至于鉴定医师遭网友出征,陈时中说,不排除成立专家委员会,由多名专家一起鉴定,但
缺点是研议程序繁琐,造成安置空窗期,所以仍待进一步讨论。
台湾司法精神医学会常务理事、彰基司法精神医学中心主任王俸钢表示,刑事案件精神鉴
定采多人制,若只是为了平定民众怒火,无助于解决憾事。国外仅少数案件需要多人精神
鉴定,如二○一一年发生在挪威的屠杀案凶手布雷维克事件,他杀害了七十七人,当时请
六名鉴定人,只为厘清犯罪人不同面向的关系。
法界与曾担任法院鉴定人的精神科医师都有人指出,问题并非法规、也不是只能找一位医
师鉴定,而在于国家愿意配给这类案件鉴定的预算有多少,许多鉴定医师跟郑案的沈医师
一样,承担重大压力、本于专业提供意见,不在乎报酬做这些工作,无非希望能多帮社会
处理精神病患可能衍生的问题,避免悲剧再发生。
——-
陈时中认为,减少污名化,不被歧视,就能提高患者治疗意愿,“形成一个好的循环”。
但治疗牵涉健保总额,可能排挤其他费用,计画朝向急性住院患者由健保给付,社区治疗
则不采健保,以公务预算支付。
——-
最后一段非常的不同意.
减少污名化.不被歧视,医界不论是精神科还是其他让人比较隐私的科,都一直在做这件
事,已经行之有年,越来越重视的东西。
而政府还是在丢过去口号,不去解决制度面的问题
制度 制度 制度 改革什么时候才要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