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在活动中,
认识了一个艺术治疗师。
治疗师说到:
“谁说施比受更有福呢?
一般人很难在为别人付出的同时,
不去期待别人给与同样的回报吧?
除了父母可能可以达到这种标准。
如果一直以这句话鼓励自己,
不管是对友情、爱情又或是普通朋友,
是谁心理都会生病吧?”
_________________
听到治疗师这样推翻了这句俗语,
好像也这么被点醒。
这样听起来,
“投桃报李”才是更值得被教育的,
对吧?
________________
删除了内文关于个案的部分,
其实跟施比受的关联性在于,
基本上大部分的妈妈较可能达到…
对小孩不求回报的可能性。
而这句俗话套用在一般人身上,
会形成一种无形的压力。
是我内文表达不太好,
没能完全表达当时艺术治疗师的观点。
顺带一题,
艺术治疗师有分美国跟英国派,
美派比较倾向靠画图来分析自己内心;
英派比较倾向抛问题给自己思考。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