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wiwi951236 (wiwi)》之铭言:
:
![]()
: 虽然我离国小很远了
: 我阿姨在群组问这个题目
: 是我表妹的作业
: 请问这题的答案是7.75吗
: 感觉题目文意不太清楚
: 还是以国小的资质来看
: 单纯两数相减??
: 不用考虑负数??
我想提个看法,请那些觉得题意不清或有两个答案的板友们参考一下。
首先先确认一件事:大家其实都写过数学应用题吧?
在应用题当中,答案算出来你还必须回头看“合不合理”,就像你答距离实际上在运算一
开始该加绝对值一样。而这种东西如果老师教过或提醒过几次,你再问老师恐怕也不会回
你 囧
在这题当中,答7.75的板友们其实就会遇到这种问题。
为什么呢?
因为“差”。
“差”本身是有正负之分的,换句话说你不能随便把被减数和减数掉换。
所以答1.5的板友们其实也不用担心负数问题,,因为甲、乙的差与乙、甲的差也不一样-
-数学的中文的“差”会习惯前数减后数。
就算不管后面那个约定成俗好了,认为此题该是或可以是“丙和甲”、“丙和乙”的差相
同的板友们有没有想到一件事呢?就算你把题目改成“的差皆一样”或“的差都一样”,
情况也不会变的。
那就是你只能选“丙-甲”=“丙-乙”或“甲-丙”=“乙-丙”。可是等号成立的话也代表
另一件事,当你回头看题目时你会发现(这反应大部分人应该都有过)......
“WTF?甲和乙是同个数?可是明明甲是8.5,乙是7啊!”
“干。我哪里想错了?”
“一定是丙影分身了!”
“喔,原来......”
也就是没有答案啦!
然后你就会回头检查了。
其实被题目强灌观念和被课本洗脑是没有差别的,学习就会这样,真正的理解都要靠自己
。
当然题目写多了,人就会想更多。可是除非有重大瑕疵,不然答案是不会变。当然大部分
小朋友也不会想那么多就是了。
其实我对数学还满喜欢从印象深刻的错误中学习的。
我不知道这算不算经典题,但在一次国小考题中我们班本来都考一百的全挂。我觉得这就
是国小数学的乐趣啊!
此题类似这样:
一盒口香糖有七小包。有一天老师要买口香糖给全班庆祝得到精神总锦标,而全班有七十
二位小朋友,一位小朋友可以拿一小包。请问老师要买几盒口香糖呢?(提示:请用除法
)
这一题大家的答案是多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