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标题:“双11”畅快购物的背后:过度消费与大量垃圾
新闻内容:
中国电商巨擘阿里巴巴举办的天猫“双11”网购节11日深夜落幕,总成交金额再创新高,
高达1682亿人民币(约新台币7739亿元),较2016年的1207亿人民币(约新台币5673亿元
)成长近4成。
然而,商机无限背后所遮掩的过度消费却也让有识之士忧心忡忡。《英国广播公司》(
BBC)记者萧蔼君(Cindy Sui)生活在中国多年,分享了她对“双11”的看法。
光棍节原意已不在
“双11”原先是大学男学生与朋友庆祝单身的节日,不过阿里巴巴顺势将这一天打造成全
球最大的网络购物节日。
参与的买方与卖方不限于中国,而是来自于全球各地。阿里巴巴表示,2017年全球超过百
万家零售商投入“双11”,其中也包含美国梅西百货公司(Macy's)。
资本主义的运作逻辑无关乎国界,“双11”购物平台祭出多项行销策略,吸引全球消费者
下单。消费者为了抢优惠,纷纷守着电脑抢在当日零时下单。
购买前,民众还可以利用虚拟实境“试穿”。阿里巴巴另外举行了4小时的服装秀,观赏
民众看到喜欢的衣服,可以随即透过手机订购。
《大纪元》报导,根据天猫开卖57分钟后的统计,中国消费者最爱购买日本、美国、澳洲
、德国与韩国的商品,而香港、美国、台湾、澳洲与新加坡的消费者则最爱购买中国商品
。
需要与想要
广州海关指出,截至11日中午12时,当局已验放183.1万张订单的跨境货物,价值4.5亿人
民币(约新台币20.7亿元),较2016年同期暴增6.6倍。资本主义横跨国界,这般铺张的
消费习惯会如何影响当代的中国?正是这一点让萧蔼君忧心忡忡。
“我依然记得成长于1970年代的共产中国的样子,我母亲与邻居拿着配给券,到国营商店
购买肉品。”萧蔼君回忆,当时能够购买的东西不多,这种情况到了1980年代并无太大变
化。人们只买自己需要的用品,与“双11”景象大不相同。
萧蔼君指称,她一名表亲在“双11”当天一次买了半年份的家庭用品,另一名朋友则花了
约500美元(约新台币1万5000元),甚至连高龄70多岁的长辈也参加这场盛会,在网络上
买了内裤与零食。
萧蔼君认为,富有的中产阶级浮现,人民的生活变好了,但过往节俭、够用就好的消费习
惯却逐渐消失,有些人对物质十分追求,不慎成了卡奴。
破坏环境
消费习惯的改变除了形塑人们的生活习惯之外,其所产生的垃圾残余,也成为另一大隐忧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报导,环保团体“绿色和平”(Greenpeace)指出,
在中国,产品包装拆卸后仅约20%被回收再利用。
“绿色和平”北京发言人江卓珊(Ada Kong)说,“双11鼓励民众非理性消费,这种非理
性消费的成本,就是赔上环境。”
新闻连结:
https://goo.gl/PfikfW
心得:
不晓得这次大家双11有没有买很多
我是只买了一双雨靴
因为台北常常下雨 旧靴子坏掉了 刚好在这波特价下手
不过身边很多朋友趁这次双11大买特买
买到衣柜都塞不下 但明明衣柜里还有一堆穿都没穿过的衣服
记得以前台湾还没有所谓的双11
觉得双11只是趁机被炒热的商机
就跟中秋节一定要烤肉、圣诞节一定要去吃大餐庆祝一样
双11晚会还被中国网友戏称是“最庞大的电视购物节目”
真心希望大家在脑弱手滑前可以先想想这东西是不是自己真的需要的
有兴趣的人可以去网络上找找"快速时尚的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