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新闻女生忧郁症自杀的问题 我觉得这篇很不错
引用自温朗东 这是作者FB
https://www.facebook.com/kookisky/posts/1690549430971233
对保守家长来说,要面对/解释同性恋,必然要涉及到性与情欲。
而这跟他们的价值观是冲突的。
他们的价值观,或者说性教育态度,说穿了就是“去性欲的性教育”。
他们可以接受医学解剖图,可以接受性器官的认识,可以接受生育与性病的知识……
但这些有个前提:必须要去性欲化。
图解跟文字越贴近医学惯例,越难产生欲望越好。谈论“性高潮”、“性欲高涨的生理
变化”更是万万不可(即使这也是种医学知识。)
换句话说,保守家长觉得最优良的性教育,也不是说“不教育”,而是“不会产生、甚
至压制性欲的教育”。
接着我们就可以接近问题的核心:为什么他们害怕子女了解性欲、产生性欲?
试想,如果性教育中提到“如何安全的发生性行为”、“如何善待对方的身体跟尊重
对方的意愿”、“如何正常的面对自己的性欲”。这些只会避免下一代的伤害,为甚
么被说成“教坏小孩”?
答案绝对不会是为了健康、保护孩子等理由(事实上,从世界各地的统计调查发现,
能正确认识性欲的性教育,才有这个效果)。他们所要的“保护”,其实就是占有与
控制。
避免让孩子了解性欲,是为了控制他们。
这是家长权力欲的变体。
家长对子女的控制,主要有三种来源:
一、武力。
二、金钱。
三、亲密感。
武力会随着子女年纪增长影响力大幅下降,在男性身上特别明显,过了国中阶段,很
多可能已经在武力上胜过家长。
金钱影响到生活所须、物质欲望的维系,这会随着打工、出社会工作而开始递减。
亲密感,才是家庭内聚力最难以改变的根基,因此一旦动摇了,就会产生更大的,无
法控制的焦虑。
性行为,特别是具有情意的性行为,有机会累积出庞大的亲密感,到了一个程度,就
不需要从原生家庭获得亲密感的满足。
但是人如果永远待在原生家庭,也跟社会主流价值观有所牴触:社会主流希望你要离
开家、成立自己的家(但这也已经引起检讨与反思)。但必须透过合法正当的仪式:
结婚。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保守家长会反对婚前性行为、婚前同居(特别对女性来说)。
因为,有一条界线画在那边,在结婚前,子女是我的、是以我为核心的原生家庭的,
如果你要跨过这条界线,除非我不得不遵循最更大的社会规范(对结婚成家的期许)
,不然你就乖乖待在线的另一边,越没性经验,越没跟他人产生亲密感,越不要离开
我越好。
从恐同、反情欲、反性教育、反亲密感一路延伸过来的理路,指向的不是什么高尚的
守护情操。
你是我生的,你是我的,你给我乖乖待着。不过就这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