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转录自 book 看板 #1Oy_BqUc ]
作者: maylaw (剥削不会只是个案) 看板: book
标题: [心得] 我看《做工的人》怎么谈性别
时间: Mon Apr 17 06:40:47 2017
前言
我在一个多月前就看过《做工的人》,也写了一篇心得“《做工的人》记录一群被国家边
缘化的人”。其实我在《做工的人》里面看到很多跟性别有关的描写,但我在心得里面没
多谈。我比较倾向“不要拿别人的生命倡自己的议”,所以性别方面不太多着墨。但看到
万金油评《做工的人》时说道:
我们读到很多浪漫式的合理化论述,比如,工地喝酒是不得己,工人去的茶室里
女性主义是无用的,工人最苦……。如果,我们再冷静多想几分钟,工地喝酒不
是本身就有工安的危险?茶室的女性主义无用论,是否意谓只要是不能取悦男性
的女人(及女性主义者)就是无用?
我受不了。我想谈谈我看《做工的人》中的性别与女性主义。
《做工的人》的写作方法其实有些女性主义的影子
林立青在〈茶室姊妹〉一文中提到:
良家妇女应对男人时尽可以白目,这里的女子却不能不揣摩来客的心思。所有女
权分子所说的妇权、尊重、平等、自主,在这里一点用也没有,有的只是赤裸裸
地满足顾客......
我看到这段也觉得有点微妙,毕竟这本书的写作模式其实也很女性主义。女性主义观点论
者主张,如果要分析我们所学到的知识是怎么被我们的文化、政治、国家所建构,就要从
被边缘化的社群所拥有的生活经验与视角着手,而不是只听拥有优势享有资源与权力的社
群说了什么。除了看见真实社会是什么样子之外,也可以看见政治─社会权力─知识,一
条龙的操弄。
观点论因应强势的主流的观点而生,因为社会主流漠视著、打压着边缘者的意见,而以自
己的观点诠释著自然与社会,然后将自己的诠释视为理所当然,并且以这样的诠释合理化
打压边缘者的行动。女性主义哲学家珊卓哈定有过这样的说法,如果我们要明了这个社会
中女性的处境为何,与其去看白人女性或中产阶级的女性过得怎么样,不如去看黑人女性
或贫穷阶级的女性过得怎么样。
就像我们看印度的女性处境,我们不可能主张,因为新德里的女性过得如何,所以印度女
性的普遍生活如何。更不可能主张因为台湾的女性处境如何如何,所以印度的女性处境如
何如何。所以我们应该如何去理解台湾蓝领阶级女性或台湾底层女性的处境?《做工的人
》一书,不就正以最草根的方式写出这些女性的生活经验与视角吗?
看看〈亏槟榔〉一文中写道:
其实我是在那个时候开始学着观察周遭的。甚至可以说,是从她们的抱怨中学的
。和她们认识后,我才发现男人所看到的男人都是“大男人”:豪气,大方,夸
大而外显。相反地,这些槟榔西施穿着清凉,看到的男人却是猥琐、扭捏,自以
为幽默,自说自话的。买个两百元槟榔,就像猪哥一样想约人上床;故意在女生
摊子前面讲电话,喊两句脏话就以为豪气干云;抓了个鸟窝头以为是绝美造型;
开了台敞篷就以为无比帅气。
看看〈伴唱小吃部〉:
……年过五十的大姊背后有一整片烧伤。另一个跟老板娘下来的大姊稍稍年轻,
也可能只是身材较为消瘦,大约四十多岁,也或许接近五十了。正用胸部甩那些
工人的脸,可是她的右手只有大拇指,原本应该还有手指的位置像是小叮当一样
圆滑。
……那些店内全是残疾人士,去了让自己看了痛苦而已,他们的行为根本是欺负
人家残障。两名工人听了不爽,回呛:人家欢喜甘愿,至少他们上小吃部玩女人
是讲好价码付了钱的,“不然你去养她们啊!”
甚至从关心的议题来谈好了,如果我们去看《史丹佛哲学百科》的〈女性主义〉条目,里
头就有列出女性主义者会关心什么样的议题:人权、自主权、求学与工作、残疾、全球化
、种族、人口贩运、客观化、权力、强暴、生殖和家庭、科学、生理性别与社会性别、性
的市场、身体、自我等。
而我们在《做工的人》一书看到什么?我们可以在书中看到移工的处境;看到劳工的家庭
;看到工人与公家机关的权力不对等;看到对于蓝领男人与蓝领女人的描写;看到茶室姊
妹在讨生活时与客人的应对以及保护自己中取得平衡。
引自〈茶室姊妹〉:
有的只是赤裸裸地满足顾客……如何确认来客目的而推销酒品?如何视男人口味
来调酒?如何掩护姊妹们不受过度地侵犯?……甚至包括衣服的穿搭和服装配件
的搭配、包包摆放在大腿上的应对,都成为她们隐而未显的重要关键。
熟悉女性主义的人都知道西蒙波娃的一句名言“我们并非生来为女人,我们是成为了女人
”,这其实是控诉著这个社会塑造了女人的形象,却反过头来宣扬“女人天生就是女人”
。而这点我们也可以看到林立青在书中说道:
我还是在各处看到这些女子认真而努力地活着。有时候她是铁工,在那毒日曝晒
之下,用着铁线绑起钢筋。有时是清洁工,在角落收著垃圾。有时她帮丈夫贴著
磁砖,而有时候在工地门口骑车送便当,在槟榔摊剪槟榔,在路边摊切菜煮面、
蹲著洗碗。
她们薪水不高,待遇也绝对称不上好,往往还要操持家务,甚至照顾长辈。在这
个不景气的时候,她们几乎不可能没有工作。尽管待遇令人绝望,她们却认真地
做着。
如果我们判断人的标准,是用刻苦,是用勤奋,是用力争上游的努力和对于生活
的认真,去决定一个人的品格,那我们不可能看不出来她们值得拥有尊敬,我们
又怎么能够允许这个社会将她们分别列上不同的标签呢?我们既然知道以一个人
的经济条件去断定其社会阶级以及地位是错的,并且深恶谴责,那又为什么不改
变对她们的看法呢?
女性主义不是一种教条
如果只是因为书中提到“所有女权分子所说的妇权、尊重、平等、自主,在这里一点用也
没有”,就可以质疑作者主张“只要是不能取悦男性的女人(及女性主义者)就是无用”
。我认为这样的读法十分恶意地断章取义。又好似在说女性主义者都很不食人间烟火,女
性主义无用,无法解决底层女性的处境。
女性主义有很多流派,在此不是重点也不做介绍。但在本文中提到的女性主义观点论,很
明白地主张,我们应正视这些过得最艰苦的人的处境,才会知道真实社会其实是什么样子
,而我们又应该怎么调整国家的政策与福利制度。
女性主义不是教条,也不只是历史、不只是一门学科,还是一种态度:
如果我们判断人的标准,是用刻苦,是用勤奋,是用力争上游的努力和对于生活
的认真,去决定一个人的品格,那我们不可能看不出来她们值得拥有尊敬,我们
又怎么能够允许这个社会将她们分别列上不同的标签呢?我们既然知道以一个人
的经济条件去断定其社会阶级以及地位是错的,并且深恶谴责,那又为什么不改
变对她们的看法呢?
一种对人与社会的关怀与分析:
她们这个年龄的女人既被传统观念綑绑,又被社会遗弃。这个社会不再让她们存
有希望,也不配得她们的希望。有些有了男友的,也不愿意再走入婚姻,毕竟法
律是保护有东西可以保护的人。她们这样的生命不值得社会怜悯。宁可就这样过
下去,直到再也没有对象。
而我们对于这些女人就是歧视和漠视,少有的关注却往往以猎奇方式窥探,既先
入为主又嘲弄。这个社会上享有幸福及权力者,只要先定她们的罪,就不需要检
讨自我在结构中的行为。两千年过去,人们还是不知道曾有救世主说,人应该从
被歧视者的身上回头看清自己。
一种生活实践:
突然从对街的洗车行冲出一名正妹,脚跨紫色炫彩YAMAHA QC,头戴武川紫金葱豹
纹安全帽,机车脚柱一踏、帽子一脱,洗车行女侠就指著环保局的鼻子大骂…
这女孩大约只有二十岁,体重应该不到眼前环保局胖子的一半,但豪气干云,气
吞山河。警察急前来拉开她,警告她不要妨碍公务…
这时,洗车行女侠要泥作师傅他们开车快逃,又被警察劝下。女侠继续挑衅警察:
“抓我啊!”
一种政治权力的移转:
这些大嫂们默默收管着自己的丈夫,前后调度,拉着顾著,让丈夫不至于出大包,
能稳稳地工作。
也有的大嫂即有度量胸襟,带着娘家、夫家的姪儿亲戚等一同工作,徒子徒孙遍布
整个行业,整个家族全靠她用一支电话联系,指挥调度使臂使指,喊水会结冻,喊
米变肉粽。......
结论
林立青将他十年在工地与周遭的所见所闻写成一篇一篇的文章放在FB上,没有什么人花大
篇幅的像现在这样批评他的FB中的文章;而如今集结成册后,这些做工的人被更多人看见
,林立青的影响力与名气从FB扩散到现实来。突然他就是在“代言底层”、“不能给读者
下一步的启发”、“浪漫式的合理化论述”、批评林立青主张“女性主义无用论”。
我对这些评论十分不以为然,我甚至认为,林立青并不反对女性主义,他甚至是倾向女性
主义的,无论他是否有意识到这一点。至少我在这本以女性主义观点论的方式写出来的《
做工的人》─他可能写的时候并没有想到什么女性主义观点论─之中,看到的是这个样子
。
参考
1.林立青(2017),《做工的人》,宝瓶出版。
2.万金油(2017),〈《做工的人》要把读者的感动带向何方?〉,刊载于博客来作家读书
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