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几点要来谈
印度的事情我就不谈了,先就第一点谴责被性侵者完全不是一个文化
你去问社会上多数的人做个问卷调查,是被性侵者比较多被骂,还是性侵别人的。
如果今天台湾社会是有这么是非不分
我想今天辅大处理事情不会被骂成这样
印度那些什么白痴逻辑我就不想讲了
荒谬至极
但我针对张彦文和科大学生因为求欢不成这两件事情做一下
基本的逻辑辩论
首先被性侵本来就不是应该的
但有些情境确实是会让人容易受到危险
比方先不谈男女问题
我问一个问题
请问晚上出门比较危险,还是白天出门比较危险?
有些情况本身就容易让我们限于比较容易危险的地方
在四下无人的状况下
穿着比基尼出门比较容易被强暴,还是穿着一般正常的衣服比较容易被强暴?
我在换个问题
你穿着LV DIOR HERMES比较容易被抢劫 还是 穿着 hang ten?
你开着奔驰比较容易被抢? 还是开着小march?
人类世界有一些讯号会代表某些允许你可以这样做,
比方电影应该都看过一个正妹穿着性感的衣服请你去她家喝酒
你觉得这讯号是什么?
大部分男人都会觉得这是示好感的讯号
而且很可能是性交前的感觉
结果最后去喝酒,得到的是仙人跳
有经验的人就会认为马的,可能有诈
这女的我认识又没很久,为什么对我这样示好
好,简单的背景厘清先到这
先来谈张彦文,这是非常典型的分手后症候群。
不分手就不会被我杀,一般正常人分手后的愤恨是很正常。
不管男女,只是男性因为都是倾向使用暴力,
而张彦文这案子很明显就是无法控制自己的冲动与情绪导致的悲剧
我不会说什么这很合理还是什么的,而是如果不论男女能够基于一种理解人性的立场
就能多一层风险避免
我还记得我有一次前女友跟我分手
我约他出来想聊天,他跟我说绝对不要
我问他为什么
他说刚分手,你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那时候觉得很干,但现在觉得这是一种睿智的表现
因为理解你现在处于怎样的情绪状态
所以用一些方式来避免冲突发生
要说张彦文杀女友
我百分之百会说他错了,社会一定也都说张彦文错了
但我们不希望下一个张彦文发生
所以我们该做的事情是教女儿或者跟好朋友分享
刚分手时,尽量避免见面,先让对方缓和情绪。
另外刚分手时,如果对方很激动,要多用电话安慰对方。
这是我们从事件上得到的教训。
奸杀学妹这案子,我也有印象,就是一个很胖的科大学生干的
这个跟前面的背景有点像
这个案子里面,女方做的行为给了男生错误的讯号
跟对方共处一室又过夜,一般正常的女生如果跟我说
他要来我家跟我过夜,换一下角色好了
男生跟女友吵架,我要去跟别的好朋友(女生)一起过夜睡一晚
我们绝对不会上床做爱,女友听了做何感想?
他会跟姊妹说:哎呀,他只是去跟那个女生舒缓一下心灵,没关系的。
同理,在这个案子里面,产生的最重要的关键原因虽然是杀人者的冲动
但也是一个错误讯号的案例,导致对方得到错误讯号以为学妹喜欢他要与她性交
但发现都不是这样,最后男性愤恨下杀人。
要说整件事情百分之百是凶手的错误,绝对承认。
但要辩论的是往后是不是可以避免诸如类似的情况。
假如女生,就是会明知道那男生喜欢她,故意给他点甜头,然后用他的钱,又不跟他交往
,有一天发生了悲剧,我们全力谴责凶手泯灭人性,肮脏恶心,死者为大。
下一个案例再次发生一样的状况。请问对于往后有帮助吗?
我一直很记得小学有一次,我很白目跟同学炫耀说我妈给我三千元,结果当天就被偷了。
老师找不到钱,同学想当然没人承认。最后我妈就跟我说谁叫你那么白痴,跟人炫耀。
犯错的人当然是完全是他的错,他不偷,这件事情就不会发生了。但被偷的人是可以避
免风险的。
同理,今天如果都要退一百步说,我家里不要门不要锁,被偷是小偷太过分了。
我相信他还被偷。我车子没锁被偷,iphone放办公桌上被偷,都是小偷该被枪毙。
这逻辑都是一样的。有机会控制风险和讯号,这次的案例作为下次。
这些言论什么 “太大意” “自找的” 听起来非常不顺耳也有谴责被害人的味道
但最终能留给后面还活着的人的是,在有这样的风险下,你还要尝试冒险这么做吗?
是不是往后对于你不喜欢的人,或者要有心理准备男女独处会发生什么事?
然后对方又会做出什么?
了解案例规避这样的风险,才能少掉更多被害人。
: 这些话听起来是不是有点耳熟?还记得张彦文被补之后还哭哭啼啼地说,如果女友能够同
: 意不分手的话,就不会被杀了;告白被拒绝,掐死学妹奸尸,“如果不拒绝就不会被杀了
: ”,这跟“被强暴时乖乖接受就不会被打”的逻辑如出一辙,这些男人试图以暴力控制女
: 人的身体,认为不服从本身就构成伤害对方的理由。
: 当我们为印度骇人听闻的性侵案件震惊不已,却无视于台湾性侵案件发生的比例居高不下
: ,在情侣、夫妻之间发生的性侵、暴力与谋杀,惨酷程度也不遑多让。以台湾的情况来说
: ,加害者多半以情侣、同学、亲友等熟人居多,发生的场所也以受害者与加害者的住所为
: 主。然而这样的趋势却让许多人反过来谴责受害者,认为是受害者“太大意”、“自找的
: ”、“自己也很有问题吧”。
: 以最近奸尸焚尸案为例,由于受害者视加害人如兄长,与男友吵架后到凶嫌家中诉苦聊天
: ,不幸被性侵杀害,竟有不少乡民发言说“一个懂得洁身自爱的女性是不会做这种事的”
: 、“在男性朋友家过夜就是不对……如果一个女生会想、会思考,就不会做出这种事”、
: “跟男友吵架、找别的男人诉苦,这不是婊子是什么”。
为什么有些批评是来自年轻女性
因为这些女生很懂,你跑去一个男跟他共处一室代表什么人类的讯号
: 这些批评中,让人印象深刻的则是,这些对受害者的检讨,有极大的比例来自年轻女性。
: 这些女性认为自己非常地通达事理、非常地会“保护自己”,她们说“防人之心不可无”
: ,尤其因为性侵案件多半发生在熟人之间,更要注意不要置自己于险境,要谨守“男女之
: 间的界线”。
社会哪里有羞辱被害人
那只是少数无脑的发言
特例当成通常,然后在脑补案件一再发生
事实上这类案件一再发生是因为我们对情绪管理的控制很差
因为没有良好的训练教导我们怎么控制情绪
然后一般人学习情绪都是从家庭教育
当老爸是酒鬼,或者是情绪控制有问题的人
很容易就根深蒂固也变成这样
跟女人身体客体化有啥关系..............
: 她们不了解的是,这整个性侵文化是一体的,因为这个社会羞辱被害人,正当化加害者的
: 情欲,将女人的身体客体化,将之视为可以拥有的财产(因此分手才会造成如此强烈的损
: 失感,不惜通过暴力强行讨回),这样的案件才会一再发生。
就如前面说
那本来就是一种讯号
如果有一个跟我交往暧昧好几个月的女生
叫我去独处,我也以为他要%%%
结果他如果说,其实我没有很喜欢你耶,我只是玩玩而已
我也顶多QQ,等一下去7-11喝酒,然后打电话给朋友说干
遇到一个臭婊子,也不会拿刀杀了他.....
但有的男人就是会,这些男人也是少数
所以讯号放错有时候会让自己置身危险,但不代表这样就合理化了杀人强奸是可以的
风险是一回事
犯罪是一回事
有些风险可以被预防
犯罪就可以被预防
因为情绪洒出来,人永远不知道会做什么事情
有一部影集叫做司法正义
第二集是一个英国女人,她拿刀捅死他老公女儿经过房间
一开始我以为他是个机掰的臭婊子,后来到了最后一集,他叙述她老公只鸡奸他
从不进行正常性交,使他感觉到被羞辱,他的许多举动律师认为是家暴妇女才有的举动
这就是很标准,压抑之下,人永远不知道自己会有多恐怖
当然置自己于风险然后最后被杀的人
法律也是去惩罚加害者,难道有曾经惩罚过任何被害人吗?
对被害人的都是类似辅大这种言论伤害才是最残忍的
当性侵者被性侵,该给的还是保护与安慰。
不宜在对当时的风险在当事人面前做任何批评。
但这案例仍应该匿名被教导,再怎样的情境下怎样的讯号如果没照剧本发展
是有可能导致对方的暴力行为,而产生严重的后果
性侵只是这环节的小小一环勒
我看过很多杀人案
有一条很长发生的事债主追债然后被追债的人就一了百了直接杀了债主
懂这个风险,你就知道,尽量别借人钱,借人钱就别追了
要追债也不要GG88
免得被杀
: 我们从“熟人强暴”中应该试图去了解的是,为什么很多台湾男性,在单独与女性相处的
: 时候,就会不由自主地情欲化对方。就如同那个印度律师说的,这些男性轻贱那些跨越性
: 别藩篱、希望与男性建立友谊关系的女性,认为这样的想法等同于“主动邀请”性侵行为
: 。
拜托一下
哪个男的不知道A片那些是假的
扯A片实在有够离谱
难道不看A骗我们就是正常?就能正常而开放的环境认识自己的身体???
最后还是强调
从过去案例得到的讯号与风险归纳出的结论
可以避免以后的犯罪行为
但很多状况也是往往无法避免与预测
比如有一个很离谱的案件
是出租车司机被深夜叫车结果一个青少年因为缺钱花
杀人灭口,抢到几百元吧
一条人命就没了
出租车司机乖乖出车,啥错都没犯,更别提郑捷的无差别杀人了
有些犯罪是怎样都无法避免的
就真的是虽,然后告诉我们社会,体制上,我们必须预防这种犯罪发生必须扎根的
谁知道一个小学的挫折让郑捷搞出这么大来?
同理我觉得把部分少数特例的无脑言论无限上纲到变成一种文化
才是莫名其妙之所在
真要砲这种莫名其妙,个中高手在辅大,就不谈了
高手在辅大,要砲快砲
我这辈子长见识是第一次看到连法院都穷尽一切办法保护的性侵被害人
可以被公审
真的大开我的眼界
这才是台湾奇蹟啊。
比起那些毫无逻辑的无脑言论,这台湾奇蹟才值得被拿出来做成各大学的性侵教案了。
性侵就性侵。
重点是强奸犯还有人帮忙护航,大开眼界,大开眼界。
: 换言之,这恰恰正是因为在性意识开始发展的时候,我们的文化对情欲的羞耻感,以及随
: 之的矢口不提,导致青年男女没有办法在一个正常而开放的环境中认识自己的身体、探索
: 自己的欲望与情感。而谨守“男女之间的界线”,进而放任男性从A片里认识虚假的女性
: 情欲、客体化女性身体,并无限制地合理化这些扭曲的欲望(“男人就是男人”),同时
: 又创造出压制情欲、关闭自己身体、“洁身自爱”的“好女孩”与“愚蠢”、“不懂得自
: 我保护”、“破麻”的“坏女孩”之二元对立,正是这些环节导致性侵文化的结构不断轮
: 回重生、无法打破。
: 我们真的比印度好吗?
: 当我们观看印度的性侵新闻,深信台湾的情况比那边好上许多,在某个程度上或许是如此
: ,毕竟如果一对台湾男女晚上八点多被袭击,大概没有人会攻击他们一同外出的行为本身
: 败德。
: 但我们也别忘了,所谓“恐怖情人”与这些“印度之子”的攻击动机是类似的。出自同一
: 种保守的传统父权势力,他们看见一个情感与身体自主的女性,意识到除了用暴力之外,
: 他们没有办法控制对方,出自于这种挫折与无力感,他们用强暴来羞辱这些女性。同样的
: ,他们要传达的讯息也是类似的:妳不可以比我自由,我不允许妳有自主的欲望、身体的
: 自由。
: 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印度人回应该惨剧的方式是一波波地走上街头,要求政府正视性暴力问
: 题、鼓励女性出面指控性侵、反对污名化受害者、呼吁加强性别平等教育;巴士性侵案发
: 生后,性侵通报率已经大幅提升35%。
: 那我们又在做什么呢?一次又一次,我们指责受害者,我们为加害者辩解,我们逃避社会
: 为这些案件层出不穷该负起的责任,我们说这都是笨女孩与怪物的错,所以我们相信我们
: 是安全的,只要我们紧紧地綑绑起自己,在暗巷不断仓皇回顾,永远不得安宁。
: 我们真的比印度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