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的压力,从何而来,今天想了许久,写下这些字,仅供参考。
社会的压力:适婚=延续后代?
“适婚”这两个字,不管出于国家报告、社会(网络)舆论、家人朋友邻居关心,都是种压
力,我们也可以当成是“恐吓”,特别是逗号群的前两者,其隐藏着强烈的压迫感,仿佛
在告诉你/妳,快结婚,不结婚就如何如何,更甚者如医界还给女性定下年龄的死线,这
全部的全部都基于生育繁殖,资讯有错吗?没有,但“适”婚的适字,我们应如何看待?
依正中字典,光“适”字,只论音从“释”(从狄音不计),名词有6种解释,动词有10种
、形容词1种、副词4种,共21种解法,而我们绝大多数却只从“生理机能”方面去了解。
这也是我今天在思考,为何女人版有女孩才32岁,会如此害怕的大哉问。
正中字典,适,形容词,善;善美。
教育部字典,适,形容词,舒服、自得。
从这两部字典,“适”字,它恐怕所指涉的层面应该更多元,更广泛,应不设限于“生育
”。
就我仅有的经验,适婚可能是就两人相处上有高度的契合度,这中间有磨合、有妥协,我
认为其实就像做学问,一点一滴的去积累它,有人可能会问,相爱为什么要这么辛苦?很
简单,我并不相信一拍即合(但我相信一见钟情),而且真的辛苦吗?我猜想爱情可能是两
个人一直在两条彼此的虚幻路上合成一条道路上走,各有各的有小碎石、大石块甚至巨石
,而我们应该做的是将那障碍花点气力移开它,有人选择忽视它,在路上能闪就闪,一但
累了,就分手。
举一小碎石的例子:像我喜欢停车停在很远的地方放,平常没事,有一次前女友就有点怒
“这样走路太远了。”,而在逛街时我试着找机会把她弄开心了,才问这个问题,最后她
同意我可以先到目的地先放她下来去店里等我。
当然这看起来没什么,其实真的没什么,但我坚持我的方法,持续近10年,基本上我们路
上我猜可能只剩巨石(价值观)没移除吧?在交往过程中是渐入佳境。这也告诉我,有一位
能沟通的伴侣是多么可喜的事。虽然最后仍以失败收场(被巨石砸中身亡),但再给我一次
,我还是会这么干。
家人是否为适婚的条件?
20初岁时我告诉我自己,结婚是个人的事,无关家庭。出社会数年,我告诉我自己,结婚
是两家人的事,能圆满是最棒的事。直到现在,我告诉我自己,结婚是个人的事,无关家
庭。可能与我个人经验有关,不能仅凭家人的门槛(或对方家长的门槛),而来决定我的后
半生,可能我不是大户人家,不了解其中复杂,非要门当户对不可的外在眼光。
在这儒家社会中,或许不同于欧美具有“孝”的概念,使得家庭结构一直都存在着子女与
父母同住,在财务上又无法与父母切割(包含遗产),子女独立自我负责的年龄拉的特别长
,共存共生似乎是种常态,我猜想重男轻女也由此而来吧?离题了,所以说,我或许与台
湾社会没有共识。
最后,仍想说,适不适婚,自己说了算,它并不应从任何一个人的口中来告诉我们,而是
反问自己“适婚了吗?”,自我决定,自我负责,这应该是我们身为这个有可能高龄才结
婚的世代应该做的事。
希望此篇有帮助到恐惧过了“适婚”年龄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