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闲聊] 若一人死能救千万人,该不该剥夺他生

楼主: wak (默艾)   2015-11-14 12:40:30
※ 引述《mkjay00000 (大只的肥羊)》之铭言:
: 思考这个问题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不只是哲学问题,而是价值判断与思辨能力的培养,是
: 台湾教育中比较少被强调的部分。
: 你看八卦版的讨论就可以看出缺乏思考问题的能力,所以八仙尘爆讨论到后来,竟然变成
: 因为这些受害者没有基础的物理知识,不知道“粉尘接触面积大,易燃。”所以应该为“
: 自己的无知”付出代价,然后扯到文组烂、理组好强好棒棒,又说受害者领的赔偿是纳税
: 人的税金,所以憎恶这些受害者。
: 这就是模糊焦点,价值判断时,遇见一个模糊议题,切入的角度歪了。
: 以上离题抱怨。
八仙尘爆也没有很难。
我也不喜欢彩虹趴相关的伤身活动。但不等于我支持主办单位作坏事的
理由。我反对行人闯红灯过马路,不等于我认为从停车起步的状态看到行
人闯红灯就可以冲上去。
反而当时在某个版就能看到大量的非黑即白的论述,把多数罪责都推给
尘爆伤患,用尽全力的嘲笑与转移对新北市府的质疑。在我看来,那才真
的是带风向。
逻辑错误的论述少一点,后续衍生的论讨才有意义。前题错误的状况下
,很多思索与讨论只是浪费时间,虚耗。
: 回答原PO的问题,我的想法是:
: 因为生命平等,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样重要,在人的生命价值不可衡量的情况下,我们不
: 可以杀人而救人,因为这迫害了当事人的生命,并且违反当事人意愿。
: 延伸思考,若当事人愿意自杀去拯救他人,我们这时候是否应该制止?
: 这时候就要回到“人是否有生命权”的课题,“我们是否同意一个人基于个人的意愿,结
: 束自己的生命?”
不反对自杀,但要关心的是他是真的不想活,还是被逼去自杀。是不是
真正的自身因素,还是被迫因素让自杀者不得不去选择,那些问题都搞清
楚才能得到众人都满意的解答。
生命价值不该被衡量,是因为我们都不想在许多常态状况下成为被牺牲
的那个,而这是因为过去在各种传统威权意识中,为了别人的利益而拿别
人的生命作交换的例行性罪恶。
: 我在大学修法理学课程时老师就讲过类似的例子:
: 若一台满载300人的飞机,被恐怖份子挟持,欲撞向双子星大厦,该地区人口密集,粗估
: 若飞机撞下去会造成10万人死伤。
: 是问,是否能用飞弹,在飞机还没有撞向大楼前就把飞机摧毁?
: 回答:不可以,因为人的生命价值,不像货币,是无法衡量的,我们只能与恐怖份子交涉
: 谈条件。若最终谈判破裂,飞机撞向大楼,乘客全死,且造成附近10万死伤,也是必须被
: 接受的。
: (写错字了,我把它改掉)
: 其实像这类价值取舍的两难问题(情境两难)正是训练思考的好问题,问题的重点不在于“
: 最终的结果”或“最好的处理方式”,而是“我们怎么去思考问题?”
: 在心理学上,有位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道德发展理论”,他借由提问情境两难的问题
: 去分类受测者的思考脉络。
你的命题是机上三百人与地上数万人的选择。我的想法是跳出你的问题。
今天客机只是客机,但发生挟持事件的时候,乘客没有反抗,或者反抗失
败,所以整个客机变成攻击大楼的武器,才会造成最后的困境,打飞机或者
撞大楼。
我是用历史观取代你的哲学假设。在我用历史观的想法下,把飞机打下来
没什么不对。这样讲很冷血,因为会选择打飞机绝对也是没办法中的办法了
。打下来,然后总理差不多也要下台。
如果乘客很清楚机上恐怖行为的危害有多大,他们提早勇敢反击,是有可
能解除后面的问题。因为对最后的状况来说,这不是海上等待救援的邮轮只
有救不救得到的问题,而是飞机将要撞大楼的问题,我们不能夺回飞机控制
权的状况下,飞机整个已经是危险物品,里面有多少无辜的人已经无法在意
了,我们现在的科技能力无法处理这种状况。
 我对这件事的价值在于,若我们的社会机制,对于确定要伤害整个社会的
事件无法作出危机处理,那才真的很严重。
客机或任何东西,例如政府,例如国会,它变成敌人的武器用来打你自己
时,想要保留它的前题下是在它毁掉之前,你要能夺回它的控制权,不然你
只能先想着把它造成的伤害减到最轻。你要为最最最无辜的地上的人负责。
 我跟你的教授用的想法都一样,看你要维护什么价值。
 我要维持的是对整个社会能负责的价值,我不是故意要杀人,而是要保护
最大的东西,不只是人命,而是每一个部份在他们当下所作的每一个选择的
一切。
 所以我多想了一件事,机上的乘客其实可以作什么。
 这也可以用来思考台湾现在的问题。统之后是成为中国的一员,面对美日
联军,不统之后是台湾人,跟美日联军对抗中国。
 人都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跟人命至上没有关系。而别人也会因为你的选
择作出他们的选择,那是他们要为自己负责。
※ 发信站: 批踢踢实业坊(ptt.cc), 来自: 114.38.129.198
※ 文章网址: https://www.ptt.cc/bbs/WomenTalk/M.1447476033.A.E7F.html
※ 编辑: wak (114.38.129.198), 11/14/2015 12:45:59
作者: namis77 (Hakuna Matata)   2015-11-14 13:33:00
跳出框架很重要,可能变动的因素太多,理智 人性 当下环境 思维都需要考虑,理论 未发生的人事物 多种可能性也只能择一,有太多的 如果 能导致问题未来改变。那些已失去过往的人事物,如何猜测对未来的贡献,即使过往能有所付出,也需要活着的人去实现
作者: mkjay00000 (大只的肥羊)   2015-11-14 14:25:00
谢谢你,又提供一个新的视野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