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时报
http://ent.ltn.com.tw/news/breakingnews/1444391
暌违20年,萧飒再度推出长篇小说《逆光的台北》。(记者杨媛婷摄)
〔记者杨媛婷/台北报导〕暌违20年,萧飒再度推出长篇小说《逆光的台北》,原本前夫
张毅要帮新书写序,但因为动手术住院需要疗养才作罢,“但他(张毅)说要把这本书当
作在病房的娱乐读物”,多年前的婚变,随着时间早让双方和解,并成为互有往来的朋友
。
在卅多年前,张毅、萧飒、杨惠姗可说是电影铁三角,萧飒编剧,张毅导戏,杨惠姗则是
当仁不让的第一女主角,但一切随着杨惠姗介入张毅和萧飒的婚姻而变了模样。1986年,
萧飒在媒体发表《给前夫的一封信》,揭露杨惠姗介入她与张毅婚姻的事实,震惊文坛与
影坛。此后,张毅与杨惠姗退出影坛,转投入琉璃创作,并成立琉璃工房,萧飒则转身,
继续投入于教职与写作。
对于发表《给》一文是否曾感到后悔?萧飒认为自己从没感到后悔,“那时我才33岁,那
个年纪的人没有‘委曲求全’4个字”,话锋一转她直言,“不过我现在60岁了,很多朋
友面临婚姻困境时会来商量,我总是劝她们要考虑清楚,经济是否独立?个性是否独立?
都是很重要的。”
“其实张爱玲第一本授权改编成电影的小说《怨女》,当初中影买下版权后,是打算由张
先生执导,由我来改编剧本,杨小姐主演。”谈及多年前因为那纷攘的爱情,导致三人无
法参与首部由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影工作,萧飒仍不免遗憾,也能观察到,多年过去,张
毅在萧飒口中变为“张先生”,杨惠姗则变成了“杨小姐”。
不少人认为萧飒因为失婚而不再创作,萧飒说绝非如此,而是人到了某个年纪后,写作灵
感不如年轻时充沛旺盛,“年纪小时,所看所听的事物,俯拾皆是灵感”,她坦承青春时
强悍的创作欲望随着年纪增长、阅历增多,“被稀释而减少了”,过去不信有灵感的她,
因为创作欲的衰退,认为或许真有谬思的存在,“奇妙的是,人过50岁后似乎又受到谬思
的眷顾了。”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过20年,萧飒才又推出了这本以写实冷静笔法描绘台北城
中红男绿女情爱、贫富差距等社会现象的《逆光的台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