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难过] 因为我爸妈要离婚

楼主: RonArtest93 (阿福嫂)   2015-08-04 01:59:25
这沉重得习题,让我先讲结论。
最大的原则是:要保护好妳自己,一定要想办法脱离类似的环境。
所谓家庭内茶壶风暴,最近已经有一个新名词:冷暴力
诠释这样的家庭下成长的孩子,身心都会比常人得到数倍的艰辛
而重点是,即使长大成人后还很难摆脱这样的内心阴影。
所以能脱离这样的家对受虐者(小孩)与施暴者(长辈)都是理性顾全大局的最好选择。
这里有几个特质可以与您分享的所谓家庭内暴力的定义,女孩们可以参考
自己是不是“已经”成为受虐对象却不自知。
1:施暴者的主要对象多为配偶,却延祸子女。孩子们不愿意与父亲或
母亲一方断绝关系,连带成为受害人。
2:面对父亲或母亲无止境的羞辱另外一个人,孩子们别无选择。
只能自我隔离。(而这种自我隔离造成个性改变
又带来旁人异样眼光,形成另一股压力,与家庭内风暴循环三明治夹杀
不知所措的受害人)
3:羞辱的言词或暗示 (以至于性骚扰),会形成负面制约或洗脑的情况
如此受害人不会抱怨受到不当的对待,反而拼命想要获得拒斥
他的父母亲的认可。而很可悲的是,最终是得不到。
Example 1:
这里有一个例子,类似原PO的案件。一对夫妻离异,母亲带走了比较小
的那一位,而生为长子的老大认为有必要担起照顾父亲的责任
于是成年了还与父亲同住。长年忍受父亲蓄意的攻击或毒骂
他变成只是父亲的工具及影子,只要父亲与他同在一个场合
他便浑身不自在。然而他从未敢与父亲正面冲突,只是隐忍
一直到现在在梦里他还会梦见自己常掐者父亲的脖子在地板撞击
“我到底亏欠了你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一切都是因为认为自己有“义务”填补家庭的责任开始
后续留下如此身心庞大的后遗症。原PO或有类似的朋友应该
好好借镜,身而为人,我们的心智是为了多种不同的理想而
开发,而非只是服从某一种扭曲理想 (例如不理智的孝亲思想)
如果受害人认为这段话有意义,请深思脱离被害环境的可能性~
4:我们再深入一点看看后续变化的情况。同样的,用一种间接性的攻击
加害者也能为受害人造成致命的冲击。只是夺走的不是生命,而是
灵魂。加害者可能以一种挑拨的方式,他(她)可能当着孩子的面
不断数落另一个 (或是当着亲友的面不停进行数落)
如果是孩子间的分化,可能制造两人间的误解与冲突
父母这样做的用意何在?不是应该要爱小孩的吗?
如做如此的施虐,并非父母亲不期待孩子
而是孩子之所以令人讨厌,是他在有问题的父母关系中所处的地位
施虐认为:非期望中的孩子要为不好的婚姻关系中负责。正是以此为动机
展开施虐的合理性。
还有就是,孩子的与众不同想法也可能激起父母的不悦而产生
施暴心理。然而这点在主观上的判定就比较谟胡
也许我们还是借由例子说明较好
女孩们该好好从以下的例子看看自己是否敏感过度,或是已经是
长期受害者而不自知
Example 2
A子是一位极为孝顺的小孩,但由于是单亲家庭又是老大
她认为必须扛起家中一切与照顾妈妈,所以与父母同住。
A子工作上能力极强,但常常不自觉的心跳加速或呕吐感
长年未知病因。A子与母亲想处的模式是微妙的
大多的时候是那种讽刺、挑剔、用半开玩笑包装的口吻
来数落A子的不是,攻击她的缺陷也不是站在守护与包容的一方
然而A子的妈妈非常高竿,她会用一种间接迂回的方式讲出这些
话语。即使A子多次表达受到伤害了,A子的妈妈还是不断挑战
A子的极限。A子的妈妈是位忍者,隐身于那些传统文化中无缝接轨
议题陈述 “妳必须听从于我”的正当性。
而在讽刺、挑剔、用半开玩一番后,还不忘抹杀所有蛛丝马迹
,让自己毫无罪恶感。A子心生不满想沟通时
巧妙的回避所有因不满想解开心结的正面对话。
不过,当她需要以孩子为立场打击另一个人时,她又恢复了
为人父母的热情。到处与邻居炫耀着A子在工作上的成就呢
这种前后不一置的态度让A子常弄的混乱不堪,无法确认
自己对妈妈的感受是什么。还有自己为何存在?
好好的分析一下上述例子中A子妈妈的特质与互动方式
是否妳似曾相识?情况又有多严重?真诚的对待自己
不要冤枉父母,但是也要用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整个情况
如果类似的情况已经发生多年,且已经造成家庭的裂痕日益扩大
不是父母病了就“会”是妳病了,没有第三种可能 (好吧可能都病了)
它会以一种双向都无法弥补的
态势让每个茶壶内的人弹性疲乏。仅管表面上在外人看来可能是
很美满的家庭~
去看医生吧!不然就是要对该环境有一定程度的隔离
不然后遗症在坚持承担义务的当下可能感觉没什么,在抑郁了几年
之后留下的痛苦会在某一时刻全然暴发而造成强大的身心后遗症
为了方便阅读我先讲第三个例子
example 3
B女被熟人强暴得逞,女生在好心友人的帮助下揪出这位色狼
并且准备于法庭上指认他。律师希望开庭时被害者的父母
能提供B女日常交友关系的口述证词以利整个审判案件进行。
当B女回家要求父亲或母亲出庭做证时,父亲只回了
一句话:
“别让妳妈知道这件事,让她多一层烦恼不好,她这一生已经够命苦了
她承受不了这种事”
我不想以目前社会上社运事件的角度当example 3,因为对于
广泛群众参与的议题,那是更大的讨论范围,牵涉到的不仅是
亲子关系的论证,简而言之那是另一回事,请大家不要自动
下意识带入纇似事件。
但在真正example 3的例子,B女完全是受害无辜的一方
但却被整个家庭以一种诡异的方式排斥在外,好像她出事反而
为茶壶内带来不幸,那这样的父母就绝对有问题
(一样,衡量自己是否为这种状况时
不要冤枉父母,但是也要用一种理性的态度面对整个情况
如果妳只是从父母那拿不到钱而污赖父母....嗯 老天有眼)
就example 3来说,操纵子女十分容易,子女会帮所爱的人找
借口,忍耐无极限,把过错转嫁给自身。
以自身受苦为感觉是常见的操纵子女的手法
配偶的其中一方若是强列受到另一方制约 (强势 VS 弱势)
会在知晓孩子的痛苦后还站在施虐的一方说话
以此强化自己合理的作法 (其实是漠视+无能)
“孩子,我爱莫能助”
子女感到难受,但客观上却找不到什么好抱怨。
因为这些都是日常生活的用语。人们会说
:孩子们自己与自己过不去。
然而,孩子自己的意志确实存在。这也是我们发展
社会关系,健全另一段家庭关系的重要基础。
然而却在无尽的声浪中被压抑,好像它不曾存在。
此压抑就如全球暖化中不断上升海平面带给冰层内部的
威胁。表面上的冰一样在摄氏零度进行融化
但冰层里早已在不同不合常理温度下进行了千疮百孔的分解,一旦支持冰的
地层再也无法负载之时。不只受害者身心会出现剧裂的问题
更有从受害人转从对下一代无辜者加害的可能。
也就是说,从被害人而变成加害人。我想某些无差别杀人事件
的主角是在这样背景下诞生的 (无意为其罪行开脱,纯就原因论事)
=
后记:这是一些关于冷暴力的相关知识,国内对这类案件的研究
或说风气实在太少。然而,随着未来两代之间观念的歧见
与落差。这样的议题一定会被再提及,我们可以从现在就
开始想想,自己在长远上要的是怎样的人生,而与他人
间的歧见的不同乃至无法忍受,又有多少是来自于
早年或是近年无止境的压抑与错估形势。如果我们深思
这些问题,我们很大成分可以在事情发生前就阻止悲剧
而问题的发生切记不是缘于父母本身,很可能整个
文化因素的根本歧视才是主因。那些加害者父母在无形
中搞出了大问题仍不自知。从他们的父执辈就对其做如此
的侵害而不自知的转为加害人。
现在我们有了这个知识,我们应该将它传出去
(也是希望大家可以在FB多分享此篇,不用挂我名没差 XD)
重点是,并非我们不孝顺。而是我们必须成为更好的人
所以必须做出一些困难的决定去面对真正的问题。
这样我们才可以说,我们为父母及社会整体做了些正确的事情,
也才是真正的孝顺。
END
※ 引述《miruku550 (呀比)》之铭言:
: 忍了这么多年
: 多么不舒服还是没用
: 小时候的不懂事 青少年的困惑 害怕
: 到现在 我25岁了
: 跟我妈妈说我爸还是会一直偷看我
: 各种不舒服 在我身上像蚂蚁一样爬
: 今天我忍不了 跟在店里工作的妈妈说
: 我妈说跟会处理
: 之后晚上她打来 说刚刚跟我爸吵架 她推我妈还砸店
: 现在我爸不见了要我小心一点 叫我把门锁好
: 会这么说是因为我爸有躁郁症 会作出什么事不知道
: 我很害怕 我也很难过
: 我不想要父母离异 我不想要别人看我的异样眼光
: 我爸生气的时候有把家里门踹破
: 小时候偷看洗澡 睡觉被脱衣服 长大了在我睡觉的时候直接跑到我床上
: 不知道在作什么
: 用奇怪的眼神看我
: 各种恶心 今天一次爆发
: 是我不对 我马上搬出去这个家
: 根本不要再有什么期望 没有用
: 或是在我爸妈吵架之前我就应该消失 这样或许什么事都不会发生
作者: mic303 (淳淳)   2015-08-04 02:03:00
专业推啊
作者: tsukiyolove (Charce)   2015-08-04 03:33:00
原po换个角度想,你希望你妈继续跟这种人生活吗?
作者: Muratlo (宗艺)   2015-08-04 10:18:00
感谢帮原po解惑~
作者: fifi0828 (fifi)   2015-08-04 13:07:00
印尼 马来西亚 韩国 香港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