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省籍情结是什么呢,我真的不懂

楼主: fatotaku (死肥宅)   2015-07-27 18:25:52
省籍情结绝对是存在过的问题,但随着时间已经渐渐消失,或是说转化成另一种“国家认
同”的议题形式而存在着,缺乏国家认同感,亦是其相关的衍生,也可以说是台湾政治目
前乱糟糟的主因之一。
小时候常常听到阿公阿骂说外省人如何如何压榨台湾人,本来都只是一笑置之,认为他们
都是老古板了,脑袋僵化,但随着年纪增长,阅读历史资料,或是归功于网络的方便,我
才得以去了解当时的社会状况,于是本来对阿公阿骂不满外省人的嗤之以鼻,渐渐转化成
了同情与理解,省籍冲突始终是一场悲剧,而悲剧的主因便是当年的国民政府。
日治时期老一辈的台湾人或是知识份子,他们理解到,就算日本在台湾有很多基础建设,
但终究是殖民统治,所以他们对于所谓的“祖国”是有理想与憧憬,也在日本战败后,
许多知识份子纷纷抢先挂上青天白日旗,或是学习著官话(普通话),亦称北京话,或是
我们目前俗称的国语,而当年年纪尚小的台湾人,则因为出生后都是在日本统治的状况
下,所以他们对于日本人的认同感较高,所以在日本战败,国民政府接管台湾后,他们
是茫然是不安的,这样的情绪相信大多数人也能理解。
但一切的问题就在这时候开始了,如果当时的国民政府是清明的,百姓安居乐业,相信
冲突不容易发生,就算发生了亦不会这么严重。要从二战结束时开始说起,虽然中国是
同盟战胜国之一,但其实大半江山都已经被日本肆虐过了,这时的政策应该是要休养生
息,但蒋介石却不顾刚经历战争的人民,对共产党发动了“剿匪战争”,既然要打仗,
就得有钱有粮,但蒋介石的行政团队却不知哪里来的经济学知识,居然认为没有钱的话
就印钞票吧,造成当时通货膨胀货币贬值之严重简直令人难以想像,1948到1949短短不
到一年的时间,币值贬了五百万,说是另类的经济奇蹟也不为过,中国国民党输掉中国
的大好江山,并不是因为共产党多么奸恶狡诈,或是得到苏俄的军援,自身的腐败无能
与不得民心才是主因。
那么国共内战,跟台湾有什么直接关系?当然是有关系了,打仗需要钱需要粮,当时中
国人躲避炮火都来不及了,农业生产力自然低落,那粮食从哪来?当然就是从接收不久
台湾来囉,当时台湾生产的米粮绝大多数都送往中国大陆去了,反而台湾人自己无法温
饱,在连基本的温饱都不容易的情况下,台湾人会不满似乎也是理所当然。
再来说到,当时有部分台湾人是对祖国有憧憬的,但没想到来到台湾的中国军人看起来
是如此落魄,别说军纪不佳,而且大多嚣张蛮横,所以许多人的憧憬也因此破灭。另外
一个观点来看,刚跟日本打完战争的中国军人,一来到台湾,便发现台湾便是活脱脱的
小日本,走在日式街道,住在日式房屋,说的语言也是台语日语混著讲,对于日本的仇
恨心理一部分转移到台湾人身上也是可以理解的。
国民党在国共内战输了以后,把中华民国政府迁移到台湾,并实行戒严,我想这段时期
可以说是省籍冲突扩大的时期,中华民国政府虽然迁移到台湾,但许多法律与制度却也
没有随之更改,导致公职或是政府官员绝大多数都是外省人把持,而之后的方言政策亦
是糟糕至极的政策,我称呼他为禁止方言,是因为不只台语,就连客家话与原住民语言
等也都是在许多场合被禁止的语言,之后更是变本加厉,通过广电法,限制台语节目在
电视或广播的时间不得超过播放时间的1/5,当时甚至还推出了普通话版本的布袋戏,当
然后来是收视率不佳草草下台了,或是在节目中安排坏人讲台语,好人就讲普通话等桥
段,导致台语被视为一种低俗的语言,语言政策其他像是挂狗牌罚钱等莫名事蹟我想大
家应该也都知道了。另外一提,大家都觉得台湾演艺圈都是外省人把持,也是语言政策
导致的结果之一。(1947后进入台湾的中国人占当时总人口数约13%,13%人口的语言成
为了主流,反倒是其他语言渐渐没落,尤其客家话的断层比台语更加严重,由此可见语
言政策的影响力。)
其他很有趣的像是,国民政府迁台时,认为棒球(野球)是日本传来的运动,所以拆了许
多的棒球场并改建成篮球场,因为当时许多外省人比较偏好篮球运动,国民政府对棒球
运动的重新重视则是始于红叶少棒,不过可笑的是红叶少棒也只是一场虚假的美梦就是
了,说起来还真是有些尴尬丢人......。总之在那个年代常常有一些奇怪的政令,是会
间接打压到本省人,或是间接让外省人得利,当然在白色恐怖的社会氛围下,就算有所
不满也只是敢怒不敢言。
另外可以一提的是开放选举后,国民党占有绝对多数的基本盘(当然这几年版图有变化)
许多传统本省家庭,大多是老一辈的不满国民党,但1950或1960左右出生的一代支持国
民党的比率相当高,我想也是成长时期已经相当习惯国民党的统治,或者是说有其利益
可图,因为当时的裙带关系相当严重,想挤进公家机关,有两种特别的优势,第一是,
外省官二代,或是中产阶级的外省子弟,如果是本省人,则有另一个管道,就是加入国
民党,因为当时的甄选面试通常不在乎专业背景,面试第一句话常常就先问:你是不是
国民党员?长久的社会氛围影响,就会给人一种,跟着国民党就能分到好处的印象。
我是1990后出生的一代,成长过程中与同侪互动已经很少感受到当年省籍的问题,但或
多或少也有受到一些遗毒的影响,求学时的课本已经不是国编本,但学校老师通常还是
依照国编本的方式在教书,也有老师要求我们在学校讲国语,要讲台语回家再说,讽刺
的是这种老师通常还是本省人,上到社会课时通常也有讲孙中山与蒋中正是如何伟大,
还记得小学时写了一篇标题为“伟大的人”的作文,我以孙文推翻清廷作为例子,并在
结尾写下“我希望未来也能像国父孙中山一样,成为一位伟人”这件事实在太令我印象
深刻,我永远都记得阿公看完我的作文后嗤之以鼻的轻蔑笑容。
国中时的历史课,老师是外省第二代,我还记得国一的课本内容是台湾史,但老师上课
的第一句话就说了“台湾哪有什么历史可言,你们自己回家读,我们从中国史开始上起”
当时我也傻傻这样认为,把中国各个朝代记得一清二楚,却对台湾历史一知半解,这位
历史老师也常常说:中国历史自古分久必合,所以我们有天会回归祖国,成为骄傲的中
国人,但我便开始疑惑了,我出生台湾,成长于台湾,没去过大陆,为什么是中国人?
到高中时,历史老师也是一个外省阿婆,但他却颠覆了我的历史概念,在教到中国近代
史时,他把课本阖起来,说:“各位同学,其实课本的内容大多是错的,尤其是中国近
代历史,课本只会告诉你孙中山跟蒋中正是如何伟大,袁世凯是个想当皇帝的汉奸,国
民党是很好的政党,共产党忘恩负义,才会赢得内战。今天你们为了考试不得不读课本
的内容,但我希望你们看看就好,上大学以后自己去查史料来获得正确的知识。”这段
话让我感到很震撼,还一度想转社会组考历史系。
到了大学,当然大家都不太会谈省籍问题了,其实省籍问题一直都没有解决,只是很多
人认为那是历史的伤痛而不愿碰触,到了今天省籍问题演变成了国家认同的问题,也才
会有最近的课纲争议,甚至是洪秀柱的一中同表说,都与国家或是族群的认同有很大的
关联。
你的国家:台湾?中华民国?还是中国?
你是什么人:台湾人?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还是中国人?
两个问题,却有许多不同的答案,或许正能描述台湾诡异的现况。
作者: sonota   2015-07-27 18:28:00
对省藉情节最严重的是常挂在嘴边族群 看眷村的投票率就知才10%人口 第二任无压力 阿九用了多少同群的部长
作者: saram (saram)   2015-07-27 20:18:00
台湾没有省籍情结,只有自古以来的地方主义.
作者: jy60415 (握龙先生)   2015-07-27 20:27:00
不知道该从哪里吐槽了...
作者: chungrew (work hard, play hard)   2015-07-27 20:59:00
写的不错啊!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作者: pourquoi616 (洗豆妖)   2015-07-27 21:30:00
zz你口中的外省阿婆历史老师并没有服膺政府推广的史观,你也一样贴了“外省”标签,这就是省籍情结啊。
楼主: fatotaku (死肥宅)   2015-07-27 21:52:00
是,我以往的观念的确有“外省人比较支持国民党”的印象所以该老师颠覆我对历史的想像,也对他印象深刻但在这边打出外省并不是为了贴标签,而是呈述事实。
作者: hamanda (刹那芳华)   2015-07-28 00:58:00
写的不错!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