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问题] 张老师

楼主: emptymap (开地图探险)   2015-06-05 18:14:15
※ 引述《s162243 (Scarlett O' Hara)》之铭言:
: 想问问有人打给张老师过吗?
: 如果有,你们觉得有用吗?
: 以前打过一次
: 觉得没什么太大的帮助
: 感觉就只是很有耐心的在听你说话而已
: 所以就没再打过了
: 我知道张老师是免费的咨询专线
: 其实已经是很棒的资源了
: 只是还是会觉得有点失落吧
: 毕竟和一开始的想像不太一样
: 想问问大家有打过张老师专线的经验吗?
: 你们的感觉如何呢?
: 另外想问,生命线跟张老师的差别在哪?
: 感觉好像是状况比较严重的才打生命线?
: 谢谢大家的分享
以下是一个有跟张老师专线进行电话咨商刚超过半年的人的分享,给你参考看看囉
每一个人需要咨商而寻到张老师或生命线时的状况,都不太一样,但这些免费专线
的设立,有一个很大的功能,便是希望能让情绪已达临界点,或者急需抒发的人一
个出口或陪伴,进而纾解这当下急迫的情绪危机,让可能快做出伤害自身的事情的
人(也不一定是自杀,也有可能是会与家人起冲突或自暴自弃之类的)能够先感觉好一
点,之后才有慢慢的再来想未来要如何解决问题的可能。
因此,电话专线无论是张老师和生命线,在第一次接到你的电话时,会做的第一件事
便是同理、陪伴和了解你的状况(如果不是十分了解你真的出了什么事,他们也不敢随
意作判断的问妳问题或引导你),有些人只需要当下的抒发,可能打过去一两次就可以
自控OK,所以你会觉得他们只是在听你讲话而已,但如果你仔细听他们电话后的背景声
音,会有轻微的喀拉喀拉声,那是督导或你的咨商师在替你们的对话打字作纪录,
如果之后你还会打给他们,他们会在电话后就你的case仔细讨论你的问题,慢慢地和你
一起思考你的状态。
很多人的情绪是因生活中的压力和问题长期累积而来,这时候可能就需要长期而且固定
的咨商师与你一起度过这段日子。咨商师不会给你答案,咨商是一面镜子,好好的体会
和思考咨商师给你的每个问题,便会形成一个过程,慢慢的,你自己、你的生活和咨商
师都会帮着“你”找到“你自己的答案”。
原PO在文中有提到“和想像中的不太一样”,代表原PO可能有特别想解决的问题,或者
希望自己能接受到某种形式的咨商和你想改变的目标,这是很棒的一件事(有很多人其实
不清楚自己到底怎么了,或者逃避自己心中的声音,因此无法理解咨商师会想和你确定
的“你觉得你想在咨商中达成什么?”而恼羞XD。这个答案不用很难或空泛,我当初很
难过很难过,第一次找张老师时回答的是:“我想先让我自己不要再动不动就哭了。”)
,建议你可以试试看找张老师基金会作长期咨商(我觉得他们比生命线的训练制度要严
谨很多)。
如果打电话进去,第一次就觉得这个老师人不错,就可以跟他预约下礼拜的晤谈时间
在电话上见。如果觉得话不投机,可以换打它那只行政柜台电话,告诉柜台人
员你的状况,请他帮你安排别人再试试看(不要不好意思就勉强自己和你觉得不适合的
老师谈,一个好的咨商关系,两方的理解和默契也是很重要的,可以观察个两三个礼拜
,再决定要不要请别的老师帮忙,或和你现在联系的老师谈谈这个情况)
如果最后电话、书信和网络对话还是让你觉得不太足够,你也可以试试预约张老师的现
场晤谈,每一个人都有让他感到最舒服的晤谈方式,只要你心中对咨商的期望不是电影
中那种戏剧性的当头棒喝,那我想,只要你碰到你认为可以建立起连系的咨商师,一定
可以渐渐找到自己的答案。
希望这些建议对原PO有点帮助囉~
作者: amyli765 (圆圆)   2015-06-05 18:19:00
真的想自杀时连家人朋友都不会想讲 更不用说打给张老师了
作者: a8801218 (香港仔)   2015-06-05 18:29:00
我已经在张老师谈六年了,其中一个老师一谈四年多。
作者: hoij79627 (诚征回收业者)   2015-06-05 19:08:00
咨商最重要的守则就是"不给你答案 但帮助你找出答案"
作者: vivakevin   2015-06-05 19:22:00
推这篇
作者: s162243 (随风而逝~)   2015-06-05 19:52:00
可能我只是遇到和我频率不合的老师吧,我会再试试看的,谢谢分享,很受用!!
作者: seville95 (seville95)   2015-06-05 21:44:00
可是我曾经有一次因为家中的事情打了张老师专线……结果更难过。对方也许自己是爸爸所以一直跟我说天下无不是的爸妈什么的,完全没有解决到当时我遇到的困难

Links booklink

Contact Us: admin [ a t ] ucpt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