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述《hajimechan (酱酱)》之铭言:
: ※ 引述《killegg (killegg)》之铭言:
: 文有点长
: 可能有些人觉得
: “就习惯用法而已有什么差别,讲‘嫁’‘娶’又不代表我认同男尊女卑。”
: 但实际上语言可以潜移默化人的价值观,
: 而有些人的价值观会反应在语言上,
: 这两者不见得完全正相观,
: 但或多或少有交集。
: 也许有人认为“嫁”、“娶”根本没差,
: 当然啦,火没烧到自己前的确没差。
个人认为,文字本身就有很多方面的意义,
有正面也有负面,
因人而异,要改的是观念而非文字的使用,
以您所使用的句子为例:
: 板友们可能在看文时或多或少也许曾看到有乡民被说过
: “你就是‘嫁’给我们家啊,你就是我们家的人要听我们家的话!”
妳已经“嫁”到我们家了,妳就是我们家的人,把妳当家人疼是应该的。
这句话应该就没有贬抑女性的含义了吧?
: “啊你都‘嫁’出去了啊,不是我们家的人了啊,当然不能回家跟兄弟分房子/财产”
这不是嫁字的问题,
必也知实乎?
在家没有结婚的女子也不能分财产,
跟嫁不嫁没关系,这是习俗男尊女卑的观念,可以批评,
如果以出嫁女子来说,
有嫁妆,等于事先分得家里的财产,
古代嫁女常有因而破家的情形,就是因为嫁妆太多,
如果不能理解具体情况,
请参考中国泉州晋江嫁女的相关报导和图片。
以此而言,当然不能再分财产。
而“嫁”到男方家,因为是男方家人,
在丈夫死亡后,有权利继承丈夫拥有及应得的财产,
这又何尝不是对女方的保障?
嫁到男方家,本来就同时拥有义务和权利,不要只看单方面。
: “你都已经‘嫁’出去了,不要那么常回娘家啦。”
问题不在嫁,而在常回娘家。
在古代,常回娘家代表什么?代表家庭不和睦,
所以会被笑话,对娘家是一种压力,
当然娘家会希望女子不要常回娘家,希望夫妻能尽力化解家庭纷争,
换成现代是什么,
不是男生才有妈宝,女生也有妈宝,
一切合法,但社会观感不佳。
: “你可是我们家‘娶’进来的耶”
妳可是我们家娶进来的耶,不疼妳要疼谁。
: “所以我说厚,像我们这些‘嫁’出去的女人厚,要知分寸,不要太常回娘家。”
一样,问题在常回娘家。
: “你只是个‘嫁’出去的人而已,不要管那么多!”
不要管那么多不是更省事吗,何乐而不为?从另一方面来看,有什么不好?
: 讲那么多,只是想表达有人想把“嫁”“娶”换成“结婚”这个中性词,
讲那么多,不是为反而反,只是想表达每个字背后都有一套完整或多元的含义,
要注意的是整句话的语意而不是某个字,
因为不是那个字有负面意义,
而是使用者表达出了负面的意思,
是使用者的问题。
(当然也有字本身就带有贬意,像推文中的番,古代中国人常把非我族类加个犬边等)
: 而且更改用词和争取更多性别平等权利
: (两性同工不同酬,适婚年龄女性找工作可能因为未来有怀孕的可能而失去某些工作机会)
: 并不一定相违背啊,
: 可以双管齐下啊。
当然可以双管齐下啊,男、女双管齐平嘛,
不要举的例子都是从女性出发啊~~
也有很多对男性不平等的,
恳请也多关照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