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无意战谁对谁错,
只是看到这个议题宅宅我想分享一些冷知识给大家XD
根据学术研究,
消费者的决策分成
展露→注意→理解→接受→保留
比较难理解的应该是展露,
意思是只要电视一广告我就转台,那就是我选择性的不让自己展露
单就购物行为方面,则有五大步骤
需求确认→资讯检索→选择评估(他牌比较) →购买决定→买后评估
对应到大脑的运作分别是
动机→知觉→态度形塑→整合→学习
而各个步骤会因为个人特质、购物经验、商品性质而有些微不同
例如我本来就知道超商有卖矿泉水,我就可以省去资讯检索的步骤
而厂商要让消费者购买自己商品,
在学术中有一些模型,
我以最普遍的AIDA Model做说明
厂商必须让消费者产生四种反应:
注意→感兴趣→有欲望→实际购买
以学术的角度来说,
消费者因为在网络上看到商品而到实体店面里试穿,
对应刚刚所讲到的消费者决策,
其实某方面来讲实体店家反而因为网络商店而赚到,
直接让消费者进入了决策第一~三阶段,
展露、注意、理解。
(当然消费者最后有可能选择不接受)
此时根据AIDA模型,
店家也能跳过一二步骤,
只需从第三步骤开始努力:让买家有欲望购买。
不论原本的想法是要在哪里买,
到店里面试穿的行为对应购物行为五步骤,
是消费者的资讯检索行为,
如何做资讯检索本来就有千千万万种方式,
而也有许多这方面的研究以探讨卖方因应对策,
如果店家让消费者改变想法,
那消费者的购物决策更直接进入选择评估(他牌比较)。
而若是消费者这次没有购买,
实体店家一定是亏吗?
就长远来看,
其实这没有绝对的答案。
当消费者不管任何原因走进店里,
且并没有不好的经验,
这家店下次即有可能变成消费者的“唤起组合”。
所谓唤起组合就是讲到某样商品时消费者第一个想到的店家,
譬如讲到速食店想到麦当劳、摩斯、肯德基,
消费者一般来说唤起组合的size是3~5个店家/品牌。
成为唤起组合有什么好处?
当下次急着购买、懒得查资料、朋友询问,
这家店会变成消费者脑中的内部资讯,
(这边解释一下,
直接可以讲出来的叫内部资讯,
要查才知道的就是外部资讯。)
唤起组合是许多厂商砸大钱致力达到的目标,
也有许多以此为目的的广告,
另外口耳相传的传播力其实也比想像的还要强非常多。
因此店家在这次提供服务后虽然没马上赚钱,
并不见得是完全没赚到任何利益。
每个消费者在决策上都有自己的方式,
也因此一直以来才有这么多这方面的研究,
或许如果大家的想法都一样的话就没什么好探讨了。
提供一点小小的冷知识分享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