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从高中便靠着捷运上下学的通勤族,
我一直非常不理解,
为什么博爱座会如此过分被标签化?
常常站得满满的,却没一人敢坐博爱座,
有时候跟朋友一起,我会提议去坐博爱座,到时候再让位就好,
朋友都会露出“不好吧”的脸摇摇头。
在我看来这件事荒谬无比。
博爱座是“优先礼让给有需要的乘客”,
不是“有需要的乘客专用”,
不知道大家能不能理解个中差异。
既然是“优先礼让”,那就是说,
平常的时候它与一般位置没什么不一样,
只不过遇到“有需要的乘客”时,
就会开启角色对话,
你:“安安,这个位置让你坐。”
乘客:[Y/N]( )
所以重点只是,
如果不幸的你坐上了这个位置,
你就有可能随时需要让座。
而非,
这个位置只能给有需要的人坐。
对于台湾这个神秘的现象我深受其扰,
因为我有眩晕症加上轻微密闭跟人群恐慌症,
所以如果我那阵子精神状况差或是身体状况差,
我如果用站的,不用十分钟我就会开始头晕、视线只剩光影、
无法呼吸、身体忽冷忽热,
所以我通常会去坐博爱座,然后就会被上下打量,
高中的时候背着学校书包,更害怕被指指点点。
这个现象让身体不舒服(的年轻人)很苦恼,
明明自己真的是有需要的人,
却无法坐下。